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颠倒的“春”“秋”河南陈金牢全国职业高中种植类专业教材《农业气象》试用本(1版).在讲述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类型时出现错误。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类型分为:日射型、辐射型、清晨转变型和傍晚转变型四种.其中清晨转变型和傍晚转变型同春季转变型和秋季转变型温度...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东北、华北的广大地区有一则流传甚广的民谚叫“春捂秋冻”,这被许多老人当作冬春、秋冬之际预防感冒的绝好办法而教诲后人,这其中的确包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以“春捂”为例)。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春捂秋冻”呢?“春捂秋冻”就是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衣服不要穿得太单薄;而秋季天气转冷的时候,也不要急着把过冬的衣服全穿上。“春捂秋冻”可以增强人体慢慢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春捂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就是说,文中的景物都被染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已非纯粹的自然之景,而是展现作者情感的载体。作文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那种饱含着作者感情的景物,才更鲜活、更灵动,更能感染人。请看:  相似文献   

5.
卢承霞 《今日教育》2008,(12):18-19
教师节前,听说俊朗、潇洒的薄熙来书记要来育才中学慰问教师,全校教职工都非常激动。我也和所有薄书记的“粉丝”一样,反复猜想着近距离见到他的种种情景……  相似文献   

6.
“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句保健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去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我国是个四季特别鲜明的国家,季节变化对人体有着很大的影响。“春捂秋冻”从生物学、医疗气象学观点来讲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相似文献   

7.
"秋"作为季节名词,它在双音化过程中,由于受其自身构词特点的影响,曾产生过不同的义项。从"秋"作为季节性名词的双音化过程,来讨论这个词在表示秋季时,其形式和意义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的不同,及其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师:有人说,"看菊"是本文的线索,文章通过写母亲央求"我""看菊"被拒,到"我"答应母亲"看菊"未果,最后妹妹推"我""看菊"告慰母亲,来表达"秋天的怀念"的。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生:第二三次是看菊,第一次是看"花儿","菊花"与"花儿"不同。生:没有什么不同吧,作者这样写,只是为了避免重复而已。生:我也这样认为。题目是"秋天的怀念",而菊花是秋天的典型意象,母亲一再央求儿子看菊,  相似文献   

9.
[源出] 宋·张拭《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差差。” [语译] 季节回转,一年将尽,冰霜少了,春到人间.草木首先感知。只觉得眼前一片生机勃勃,东风吹得碧绿的水波漾漾起伏。  相似文献   

10.
怎样读书?宋代大学者朱熹曾提倡过“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不过,我还想补充“一到”——手到。因此,这篇短文的题目名之曰:读书“四到”。  相似文献   

11.
四到“和平岛”, 更钦佩岛民的“原始”信仰: 不倦地追寻和谐, 全心地崇拜善良, 真切地珍惜友谊—— 在稻田、工地、海洋…… 志在让自命不凡的挑拨者 露怯、伤心、失望……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历来据其名字的谐音:原应叹息诉说着四人凄苦的悲剧命运。对她们的美好品性却探究不够。采用多向思维的方法,分析了元春的雍容大度,迎春的善良温顺,探春的精明能干,惜春的自我觉醒的性格特点,展示她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审美价值,拾取失却的道德品性,为当代女性提供可资借鉴的风范。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好几所小学,口试了几十名高小学生,他们对“市制地积单位有:亩、分、厘。1亩=10分、1分=10厘、1亩=60平方丈,1分=6平方丈”等,都能应答如流。但问:“一分有多大?”则答案纷纷不一,笑话百出。如“一分有墨水瓶盖大”、“有一本书的书面大”、“有方桌面大”、“有整个儿操场大”…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教育渴望并呼唤人性的回归,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还给学生人性的课程。教师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以知识,更要帮助他们成为“完整”的人,简单地说,为师应该有“四到”。  相似文献   

15.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工具。然而,很多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比较吃力,每天面对大量的作业、练习、考试,几乎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是自己的英语成绩丝毫不见提高。英语学习不是进行大量的抄写就可以提高的,听说读写绝不能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作者介绍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16.
苏振华 《山东教育》2012,(17):29-30
初中生思维活跃,作文灵动新奇,稍稍点拨,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与初中生天性活泼、好读书也有一定关系,但学生们大都生活体验浅薄,写作还不能尽如人意,所以写作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还是必要的。一是要把作文教到学生眼睛上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对我们的眼睛来说是缺少发现。对于那些整天固守在课堂,少有生活经验的学生们来说,教会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生活,有效构建自己的审美观点,将有助于学生的写作。这就要求老师首先有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教育渴望并呼唤人性的回归,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还给学生人性的课程。教师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以知识,更要帮助他们成为“完整”的人,简单地说,为师应该有“四到”。  相似文献   

18.
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爱犹如池塘之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涵盖了教师对全体学生的热爱和尊重、理解和期待,这是教师的高尚情操,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教育的前提。伟大的师爱足以影响学生的终生,绝不能起于心而止于口,它是潜移默化、无声无息的。运用智慧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爱,他们自然会将这种爱反馈,以形成爱的双向交流。“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有了博大的爱,什么教育问题不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  相似文献   

20.
“春牛首,秋栖霞”是南京人岁时民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史料,对南京民俗“春牛首,秋栖霞”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揭示了这一民俗形成的原因,指出这一民俗产生于明朝中后期,定型于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