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 到今年第1期《新闻记者》发表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 ,我不知该笑还是该哭。笑的是这些假新闻之荒谬绝伦 ,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哭的是这些假新闻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 ,并且被一再转载。我们的新闻媒体居然制造了这么多的假新闻 ,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悲哀 !《北京青年报》曾接连三次发表“换头术”的假新闻我想以《2001年十大假新闻》中一条假新闻为例 ,来谈谈假新闻不断出现的惯性和顽固性。如果不了解情况 ,人们或许以为《北京青年报》2001年7月22日发表的“美国医生怀特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的消息 ,只不过…  相似文献   

2.
新闻工作者真实反映客观存在,坚持真实报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传播实践提出的思想上的基本规范。但在如今的新闻宣传报道中,却时常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失实新闻,正如梁衡所说:“假新闻年年有,常常有,有的还过关斩将,被推到评奖桌上,甚至有的还在全国新闻评比中获奖。”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必然会出现新鲜事物,新的媒介技术,也在影响着网络环境,尤其是假新闻的出现对网络环境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响。在2018年,也是假新闻比较猖獗的一年,假新闻也出现了以下特点:社交媒体在虚假新闻生产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专业媒体忽视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真实缺乏核实、假新闻更加博人眼球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辟谣难。假新闻最直接的危害是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新闻真实必须是新闻工作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如何应对假新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新闻工作者要注重核实新闻真实性、人工智能解决识别假新闻困境。  相似文献   

4.
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到今年第1期<新闻记者>发表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我不知该笑还是该哭.笑的是这些假新闻之荒谬绝伦,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哭的是这些假新闻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并且被一再转载.我们的新闻媒体居然制造了这么多的假新闻,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悲哀!  相似文献   

5.
仔细阅读《新闻记者》评选出的"2012年度十大假新闻"就会发现,这些假新闻的出笼,大都是因为记者在采访时没有认真核对事实造成的。如位列第二条的假新闻《广电总局解释〈泰坦尼克号〉裸戏被删》一文声称:《泰坦尼克号》3D版将上映,其中露丝全裸露点的镜头已被删掉。甚至,《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信以为真,真是把玩笑开大了。认真分析这条假新闻的传播过程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媒体在发布这条"新闻"时,都没有承担起核对证实的责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新闻的真实性也是媒体本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代言。同时,新闻的真实性,还体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良知。假新闻的危害性大,要从源头上杜绝假新闻的产生。但是,假新闻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用心就能避免。  相似文献   

7.
陈红 《新闻窗》2005,(4):44-44
一、假新闻严重影响媒体声誉,在“假新闻”之前更早被提出的是新闻失实问题。1984年全国新闻真实性问题座谈会在山西太原市举行。会议针对当时新闻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闻报道失实问题,认真分析了发生失实现象的原因,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办法。新闻的失实问题中包含了假新闻问题。  相似文献   

8.
遭遇假新闻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但不容避讳的是,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虚假报道也不时出现,并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在新闻实践中,我就碰到了一次假新闻,所幸自己没上当,但让我不愿意看到的是多位同行却充当了这则假新闻的"二传手",数家媒体担当了传播这则假新闻的"话筒"--  相似文献   

9.
胡小龙  宋敏 《河北广播》2007,(5):46-46,48
前段时间,全国媒体沸沸扬扬的“纸箱馅包。子”假新闻事件给我们新闻工作者再次敲响了警钟。这再次提醒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虚假新闻泛滥成灾,已成公害。说到假新闻的泛滥,不能不把目光投向新闻教育。因为新闻教育是源头,是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假新闻层出不穷。2012年度中国十大假新闻从"温州商人林春平收购大西洋银行"到"广电总局解释《泰坦尼克号》裸戏被删",从"铁道部谋划成立三大集团"到"广电总局出台六禁令",从"南京市民排队喝鹿血"到"90后男孩破解世界数学难题",乃至"女兵学习十六大精神",形形色色的假新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网络的广泛普及,大大加快了假新闻的传播速度,变得肆无忌惮。因此,打假,不仅针对的是经济领域的商品,新闻事业的良性发展也需要打假。出现假新闻的成因从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角度看,造成  相似文献   

11.
某些新闻工作者之所以热衷于传播这些假新闻,无非是认为它们可以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产生轰动效应,而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新闻职业道德。也可能是,有些编辑知识水平不高,判断不出这些是假新闻,再加上责任心不强或为了抢时效而不去向权威部门和专家咨询。此外,有些假新闻在受到公开揭露批评后竟被别的报刊继续传炒,这正如  相似文献   

12.
2014年4月至6月,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扫黄打非"办等多个单位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打击假新闻的行动。这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假新闻的蔓延,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风声过后假新闻又卷土重来又是值得我们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新闻敲诈、假新闻是新闻界一大公害,是对新闻公信力的透支和破坏,严重损害新闻队伍的形象。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当严格自律,时刻警示自我,坚守新闻良知,坚守职业道德,抵御物质利益诱惑,共同守护新闻界的伦理底线和价值理想,无愧于新闻工作者这顶桂冠。中宣部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大法”.然而现实中的新闻失实现象成为新闻界的一大“顽症”.本文以《新闻记者》评选出的2001 ~ 2010年十年间100条假新闻作为分析样本,探讨假新闻的来源、成因和处理.  相似文献   

15.
季文龙 《新闻传播》2009,(7):117-117
新闻事业快速发展,记者队伍不断壮大。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些新闻记者经不起社会的各种诱惑。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假新闻的屡屡出现就是突出表现。本文将分析假新闻形成的原因并且探讨防止假新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董国栋 《青年记者》2004,(11):57-57
现在假新闻不少,有的宣扬伪科学,有的专门揭丑,有的追求轰动效果,有的专揭明星隐私……此外,还有一种“弘扬主旋律”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17.
新闻事业快速发展,记者队伍不断壮大。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些新闻记者经不起社会的各种诱惑,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假新闻的屡屡出现就是突出表现。本文将分析假新闻形成的原因并且探讨防止假新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闻真实性可谓是新闻界一个永远的话题。尽管大家都一直强调新闻的真实性,但假新闻仍不时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在这些假新闻中很大一类是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不相统一。一位电视台领导在本单位的一次记会议上说:“其实我们这些领导很容易被你们记出卖掉。”这句话的实质讲的就是新闻真实性中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不相统一的问题。因为记提供给领导审查的新闻事实已经通过记的主观筛选,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坚持新闻真实性对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新闻采写当中怎样才能避免写出虚假新闻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尽可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避免道听途说,不经核实。二、要把握事物的本质,研究材料、分析材料、杜绝假新闻。三、要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避免知识不足,真假难辩。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月,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记者》杂志举办的"2010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揭晓,"金庸在香港尖沙咀圣玛丽亚医院去世"、"中国作协作家团入住总统套房"、"西安市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一女生世博排队被强奸怀孕"等去年轰动一时的假新闻榜上有名。《新闻记者》杂志并非全国第一家举起"新闻打假"大旗的杂志。2001年,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中国报刊月报》的年度假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