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沈耀星 《职教论坛》2002,(22):54-55
一、何为“差生”“差生”是相对于“好生”而言,为管理学生而进行的一种分类。通常我们在管理学生过程中,为了区分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的好坏,可以把学生分为好生、后进生、问题生和差生四种。“好生”是指各方面表现均较好的学生;“后进生”是指少数几方面不是很好,进步较慢,其它各方面均还好的学生;“问题生”是指各方面表现一般,在某几个方面表现不好,但经批评教育后,能认真改正的学生;“差生”则是指在某几个方面表现不好,经批评教育,仍不思悔改的学生。因此,若要给“差生”下定义的话,可表述为“经常重复地犯同一错误,…  相似文献   

2.
习惯上人们把“问题生”界定为学习成绩低下,自暴自弃,不诚实,喜欢与人争吵,甚至逃学。但问题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中有些操作技能水平较高,有些对艺术表现出很浓的兴趣。对“问题生”的教育,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教师工作的难点。其实,只要教师改变观念,教育“爱”字当头,再难教育的学生也就不那么难了,“问题生”也就没问题。  相似文献   

3.
外国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错,我们的同行百分之百是爱学生的,可是绝大多数只爱“白天鹅”不爱“丑小鸭”,总喜欢把爱的目光投向“先进生”,而对那些“后进生”则漠不关心。本人多年来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我认为面向全体学生,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及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不知从何时起,不准称“差生”,而要称“后进生”,理由是“差生”的称呼给学生定了性,“一棍子打死”,“后进生”则是“暂时”的,“动态”的,还可以赶上去。然而仔细一想,“后进生”与“差生”有什么区别?“差生”就不“动态”了吗?暂时差就代表永远差吗?要说“差生”的称呼给未成年人留下心理阴影,难道“后进生”就使人听着舒服?为使这一称呼更加“科学”,人们还作了各种探讨。比如,有人主张称“问题生”。不说学生差,也不讲某某后进,只是暂时遇到了问题。但是大家琢磨过没有,这“问题生”给人什么感受!你们没问题,就我有问题。我不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教7年来,所教的学生不算太多.而被界定为“差”的学生却不少。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学生基础本身较薄弱,“优生”实在太少。如果都这样非得划一条明晰的线,那教师只能悲观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换一个角度、换一个称谓.或许效果会不一样。我把他们称作“潜能生”。用以取代长期以来对“差生”的称谓。意思是说,这些学生也许某学科成绩不太好,  相似文献   

6.
目前,很多人反对“差生”这 一概念,这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 人们意识的进步。但是,在我们的 中小学校中,很多教师和学生还 是在潜意识中把某类学生贴上了 “差生”、“后进生”的标签。对此, 我是十分反对的。每个人都是“天 生我才必有用”,我认为,比较客 观地应该叫他们为“后发展学 生”。因为人的天资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是要发展的,只是彼此  相似文献   

7.
师: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看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从课题中发现什么了?【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形式较为特殊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生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生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了引号。师:遇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生2:为什么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列在一起?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心中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8.
丁元番 《湖南教育》2005,(11):39-39
批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利用笑话批改,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学生把“一顿饭”写成“一吨饭”,我就说“:一吨等于一千千克,只有鲸鱼才吃那么多。”学生把“兔子”写成“免子”,我就说“:兔上面的一点是小白兔的短尾巴,小白兔没有短尾巴就不可爱了,你千万别把它免了。”学生把“嘴”写成“觜”时,我就说:“‘口’旁好比人的嘴巴,没有口旁就等于没长嘴巴,吃饭只能从鼻孔进去。”学生把“武”写成“武”时,我就开玩笑说“:你是怎么把打虎英雄武松的腿打断的呢?请你告诉我!”学生“士”、“土”不分时,我就用老百姓改对联…  相似文献   

9.
方旭 《四川教育》2004,(10):42-42
【案例一】:一位教师执教《狐假虎威》一文。师:故事读完了,你想对老虎说些什么?生:虎大王,狐狸是借了你的威风才吓跑百兽的。生:你上当了,百兽怕的是你。生:我想对狐狸说一句话。师:哦,想说什么?生:狐狸,还是你了不起,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强大的老虎!师:(一愣,片刻后露出笑容)真会动脑筋,认识与众不同!生:(马上举手)狐狸真聪明,会随机应变。生:以后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也应该像狐狸那样机智、勇敢。……该教师注意了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把眼光放在了“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上,却忽略了让学生从质的方面理解“狐假虎威”一词的褒贬意义。【…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师生之爱比作一场恋爱的话,那么只有特别的爱才会有特别的回报。为此,教师可用言之有物、情真意切、点面结合的"情书"表达感情;可根据不同的场合,在保护学生的前提下,与学生“谈情说爱”,进而实现师爱与生爱的琴瑟和鸣。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把培养学生“吃苦”精神放在重要地位。文章论述了高职院校培养高职生“吃苦”精神的必要性,提出了培养学生“吃苦”精神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程永超 《云南教育》2008,(12):14-15
一、在两个“两难”之中徘徊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徘徊于两个“两难”境地: 一个“两难”在于“生之学”与“师之教”。众所周知,文言文远离现代生活,缺乏语境,学生把它戏称为“第二外语”。既然文言文如此晦涩难懂,学生自然视之为畏途,怕学厌学。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不只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导“学”与育“生”.导“学”就在于唤醒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平等性、包容性、开放性,还学生健康的学习环境;育“生”就在于唤醒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的人生,关注学生日常生成问题的解决,还思想政治课应有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伍红春 《课外阅读》2011,(8):102-102
教师爱生,老生常谈。教师爱生,理所当然,不少的文章和书籍,乃至不少人物的先进事迹都是“爱生”的最好阐述,把“爱生”的主题推向了极致。当然,也出现了“爱”与“严”的讨论,“宽严相济”,“严是爱,松是害”等“如何爱”的问题似乎也得到了证明。但实际工作中,有不少的老师施以“博爱”或“软硬兼施”或“严就是爱”过,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或折中,往往效果不佳。究竟如何“爱生”看来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15.
刘婷 《四川教育》2005,(4):31-32
“导”而有方,“导”而有效,“导”出智慧,“导”出精彩,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本板块呈现的案例,教师或引导学生在本深处“穿行”,进入本的世界,和作进行心灵的对话;或巧设“问题情境”,拓宽思维的“域”,把学生的思维从“求同”引向“求异”:或在关键之处“铺路搭桥”,“拉扶”一把,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或顺应学生心理需求,“妙用资源”,将学生的兴趣引向教师的“预设”;或制造“困难”和“麻烦”,让学生在“痛苦”中突破“成长上限”……教师“导”得高明,“导”得精彩。这样的课堂呈现的,是师与生对学习活动的快乐享受,是刻苦攻关的精彩无限,是徜徉于精神家园的心理满足,是诗意般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6.
邵红 《四川教育》2004,(1):44-45
【案例一】出示句子: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师:“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小手举了起来,有的嘴里还喊着:“我知道,我知道。”)生1:老师,我知道焰火是五颜六色的。生2:五颜六色就是很美丽。……(老师的表情显得很着急,因为没有一个学生说“五颜六色就是指颜色很多”。显然,学生的回答老师并不满意,最后老师自己把“答案”说了出来)【案例二】生1:老师,我不知道“秋色宜人”是什么意思?(有几个小朋友举起了手)生2:老师,我知道秋色就是秋天的景色,宜人就是很吸引人。连起来的意思就是秋天的景色很吸引人。(…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一天一天长大。教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按预期的方向发展: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成绩停滞不前,学习兴趣不浓:更有甚者,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经常出言不逊,满嘴污言秽语等等。这类学生往往被我们错归入“差生”、“后进生”之列。其实这种称谓极不恰当,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常会是一个体育高手:一个品行不佳的学生,往往敢于尝试.在技能操作方面很有能力。因而我们应把其归为“潜能生”。只要我们予以正确的引导,“潜能生”会发出金子一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在“两课”教学中的具体化,主要是教学动态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第一要务,教学内容针对学生所想、所忧,所求,坚持德育教学使命与学生利益的一致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挟师为主,以“讲”为主。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被冠以“被动灌输”的帽子。本文题目中提到的变“课堂”为“学堂”,意思是说把以“教”为核心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为核心,把讲堂变学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是新课程带给教师的巨大变化,也是一种新理念的实践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尽快地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让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0.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的根本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简而言之,就是“以学定教”。即:我们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充分地利用学习资源,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互动实现自身各方面的需求。这样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转变为学堂,把讲台转变为学生的舞台,在以学定教中把我们的学生推到前台,让质疑、补充、争论等充盈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