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大联 《文教资料》2014,(27):56-58
忧患意识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坚守的精神品格,也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着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的产生和演变。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源自屈原,其后经范仲淹、魏源有了一系列发展演变。屈原是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产生的源泉,他的忧患意识主要体现为忠君爱国。《离骚》是充分表现屈原忧患意识的首推代表作。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与资源忧患意识教育对于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高中地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水资源忧患意识、荒漠化忧患意识、海洋资源忧患意识、空气污染忧患意识、噪声污染忧患意识等。  相似文献   

3.
师秀英 《考试周刊》2014,(72):51-51
忧患意识对于中学生前途规划和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培养忧患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待每一件事的认真程度,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中学生忧患意识缺失的表征出发,探讨在中学如何开展忧患意识教育。中学忧患意识教育没有必要设置专业课程,植入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即可完成忧患意识培养,并不占用学生太多时间,达不到调整课程、不占用时间完成忧患意识思想的贯穿与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多年来,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效果不强。本文试从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内容、方式和原则等方面来探讨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忧患意识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坚守的精神品格,也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着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的产生和演变。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源自屈原,其后经范仲淹、魏源有了一系列的发展演变。魏源的忧患意识不仅包括忧国忧民之情,也包括救亡图存、改造社会之思,赋予了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忧患意识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精华,加强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是一个恒久的主题。文章在论述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构建了一套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分析了忧患意识的内涵、特点、形成和发展过程,认为新时期增强忧患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忧患意识是主体对社会危机产生的否定性、批判性的自觉体认与预知能力。当前,青年忧患意识的培养中呈现出多重样态,具体表现为青年主体意识弱化了忧患意识,忧患意识培养内容与方法的滞后与单一,忧患意识培养环境相对封闭与脱节,忧患意识培养机制有待创新与完善等。基于青年忧患意识培养的样态分析,须厘清青年忧患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而构建青年个体、培养方法、环境场域、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多年来,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效果不强.本文试从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内容、方式和原则等方面来探讨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邓小平的忧患意识是继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忧患意识的传统,反思历史,把握国情和纵观国际局势的产物。毛泽东、邓小平的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都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邓小平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他超越了毛泽东的忧患意识。比较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的忧患意识,对于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许建德 《考试周刊》2011,(18):181-181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一是教师知识不能及时更新,二是学生忧患意识的淡薄,三是各种宣传媒体和学校教育中忽视忧患意识教育。历史教学应当多途径地强化忧患意识教育,一是要在中国历史的学习中进行党史、国情教育,二是要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三是要树立民族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2.
高风华 《文教资料》2007,2(19):39-42
深刻的社会转型,客观要求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本文在分析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构建了一套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国防忧患意识水平关乎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和平时期更要加强大学生国防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其国防责任感。为此,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要教育大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其次,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忧患传统,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最后,加强国防形势教育,增强大学生国防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唐风》共计十二篇,季札观乐时评价其为"思深忧远",所以《唐风》中也包含着思深忧远的文学特色,在这种文学特色里,表现为作者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分为自我忧患意识和国家忧患意识,在文学语言上主要表现为其特有的厚重,所有的文学特色都和唐地的政治、地理、民风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唐淑云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01-103
忧患意识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和基本精神.陈子昂《感遇》诗的忧患意识因受到所处时代和自身遭遇的影响,表现得复杂而深刻,有对社会时局的忧患,对兵民疾苦的忧惠,对个人身世的忧患,还有对祖国命运的忧患.陈子昂忧患意识的产生是社会现实和自身遭遇在他身上的映射.他的忧患意识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李白、杜甫、龚自珍等诗中都闪烁着他忧患意识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所谓忧患意识,就是居安思危、居危思亡的意识。忧患意识意义重大,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所不可缺少的品质与智慧。改革开放40年成绩辉煌,如何面对成绩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辉煌成就很容易让我们失去忧患意识。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忧患意识不足的恶果。社会上的忧患意识减弱也体现在教育之中,导致教育中讲成绩多、讲问题与挑战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再次提醒我们忧患意识培育的重要性,成年人与未成年人都需要忧患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7.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集中体现。江泽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创造性地将忧患意识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政治高度,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他的忧患意识既包括忧国忧民意识,又包括忧党忧军意识,是四者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忧患意识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忧患意识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基础上,反思历史、把握国情和纵观国际局势的产物,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一切可忧之患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执政的忧患意识,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增强执政的忧患意识。要通过增强党的历史使命感,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和信念以及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措施,不断强化党执政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20.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更明确提出“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然而,由于舆论宣传、教育理念等的偏差,导致当前国人尤其是青年学生忧患意识淡薄。中学历史学科中,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内容既十分丰富又具体生动,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特点,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忧患意识教育,以增强青年学生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