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戏剧大师沙士比亚,以往人们多就其人物塑造,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融合等方面津津乐道,但对莎士比亚如何成功使用戏剧技巧问题不够重视,笔者以为,熟谙戏剧技巧恰恰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而内在的根源,本文拟就此问题予以粗略探究。  相似文献   

2.
若将郭沫若早期戏剧与日本歌舞伎进行比较,不难看出,郭沫若早期戏剧具有日本歌舞伎的四情变化范式、舞台节奏多“问”、舞台解说有“点”、舞台布景多层次等特点。所以,要很好地欣赏郭沫若早期戏剧,应该掌握日本歌舞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郭沫若重新肯定了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积极意义,创作出具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大特点的历史剧,最终以历史剧创作的实践实现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回归。这表明他在创作方法道路探索上找到一条正确途径。郭沫若选择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除了与当时社会背景有关外,还与个人气质、生活经历以及艺术修养等分不开。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以1924年他写的《孤鸿》为界碑,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以个性主义为核心的积极浪漫主义,认为诗的创作是诗人精神人格的表现,诗的形式应当是创造的,诗的美学价值在于诗情的纯真自然;后期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革命浪漫主义,与前期相比,在对文艺与生活、文艺与大众、文艺与革命的关系的认识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郭沫若文艺思想的发展,与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存在着历史逻辑的统一性,这是他文艺思想发展的典型性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也是颇具争议的人物。这和他未完成的新诗体裁革命,和他理想化的戏剧创作,和他政治舞台上的特殊地位密切相关。探讨这些,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郭沫若。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四十年代的历史剧创作是继《女神》之后的又一艺术丰碑,它虽然是郭沫若自觉地在马克思思想指导下的成熟之作,但并不能就此割裂也前期文艺思想的关系。实际上,它与前期创作精神在深层次上是一脉相通的,是对前期文艺思想深化的结果。本文结合戏剧理论试从剧中的抒情因素,郭沫若本人的生活经历、创作心理 、个性气质及他的早期思想中萌发的马克思主义因素来论述其前后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的奠基者,其新诗流变分为五四时期、20年代后期、抗战至全国解放以后三个阶段。他的新诗艺术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有三:一是惠特曼雄浑粗犷的豪放诗风的深刻影响;二是严重混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三是自我独立意志的失落。以上三方面就形成了郭沫若新诗创作虎头蛇尾的尴尬结局。  相似文献   

8.
广西的抗战音乐活动是中国抗战音乐史上的重要阶段,音乐戏剧则是广西抗战音乐中浓墨重彩的一章,促进了广西抗战音乐活动的蓬勃发展,也为日后中国新歌剧、舞剧的成长奠定了基础。文章论述了抗敌宣传第一队在广西的演出,新安旅行团、刘式昕与舞剧《虎爷》,以及《军民进行曲》在桂林的演出及中国新歌剧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张尚信 《考试周刊》2011,(52):31-33
郭沫若和华兹华斯是中英两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华兹华斯重视个人情感与人类共同情感息息相通,不追求奇特的想象和夸饰,不让放纵的感情扼杀真和美,认为浪漫主义诗学在过分强调个人情感方面可能引起歧义,而郭沫若则追求狂放的自我扩张,表现出一个个性极端膨胀的无所不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藏族传统的八大戏剧是藏族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传统学作品,为了继承和发扬藏族历史化传统,本对八大传统戏剧在塑造人物形象、结构方式、语言特征等方面作了一些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张培坤 《教育艺术》2004,(10):34-35
说到历史剧的创作,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郭沫若先生。他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起了一面旗帜。他的《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6部历史悲剧,为革命“立了大功”,有大益于中国人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他又以其创作实践为历史悲剧创作提供了借鉴,为中国话剧创作开拓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12.
刘同般 《都江学刊》2001,13(2):35-37
本试图对在政治、生活、思想哲学三种背景下的郭沫若进行全方位观照。目的是历史、客观、公正评价其人,以期据此解释许多纷繁的学现象,对研究中国现、当代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孙德民的“山庄戏剧”具有鲜明的地城化特征,即山庄(承德)化特征。山庄化是京都化和燕赵化的融合。既有强烈的政治性和丰富的包容性。又有慷慨悲歌的燕赵古风。这种化特征在孙德民剧作中体现为主旋律情节、现实主义精神和崇高品格。  相似文献   

14.
人文主义是基督教精神融合古希腊文化形成的对待人的态度.人文主义关注人,尊重人,肯定人的现世生活,但并不否定上帝,对抗宗教,排斥精神道德和正常的宗教生活.将"humanism"译作"人本主义"是错误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人文主义表现出"乐观--失望--回归"的变化轨迹,但是始终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新月派虽以新诗闻名,但其戏剧创作成果也不乏精品之作,其独特的知识背景和艺术追求使得它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其戏剧创作在意蕴、结构、语言三方面表现出了相同或类似的审美情趣,即温情与孤独并存的戏剧情绪,线段式的戏剧结构和生命跳跃的戏剧语言。  相似文献   

16.
抗战期间,雾都重庆戏剧界的进步人士发起了“雾季戏剧公演”运动,以戏剧为斗争武器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雾季”戏剧运动对于促进中国戏剧之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郭沫若是活跃在这—运动的一颗耀眼明星。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三个叛逆的女性》中可看到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特点是:不拘泥于成说,力求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出新的解释;“借古人的皮毛,说自己的话”,为现实斗争服务。  相似文献   

20.
浪漫主义诗人出身的郭沫若在他的历史剧中仍然追求浪漫主义风格的格调,这便使他的历史剧呈现出浪漫主义诗情.诗歌的直接运用,剧中诗意般的正面人物形象,抒情诗般的独白和舞台说明的抒情意境是郭沫若历史剧浪漫主义诗情的四个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