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四和二=?     
白灵 《课外阅读》2006,(9):56-56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律系教授艾德恩.凯迪博士,教书已教了二十年,每学期在他上第一堂课的时候,他总是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四和二。然后他问学生:“结果是多少?”许多学生都争相作答。有的说:“六。”他着头。有的说:“二。”他着头。最后有人得意地说:“我知道了,那是八。  相似文献   

2.
有这么一个笑话,说有人问中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同一个问题:你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怎么办?中国人说:“给他一棒子,做掉他。”美国人说:“送他一个美女,让他意志消沉。”日本人却说:“怎么办?当然是和他成为好朋友,并加倍努力赶上他。”笑话当然是笑话,但是从中折射的道理却是发人深省的:竞争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吗?笑话中的中国人和美国人,都只想着如何削弱甚至消灭自己的竞争对手来使自己超过他,这就是所谓的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3.
镜头一: 某幼儿园,上课铃响了,一小男孩捏着他的纸飞机进了教室,任老师来到他座位旁俯身耳语道:“这,我帮你保管着,下课咱们再玩儿。”镜头二: 美国某一所小学,一个学生在回答老师“3 4=?”时,计算了好长时间说:“3 4=6”,引起学生哄笑。这位老师走到他身旁,鼓励道:“你的答案离正确答案已经不  相似文献   

4.
家不是房子     
在美国旧金山,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赶快过去把他扶了起来,一看,原来是当地的一个富翁。当警察说送他回家时,富翁哭着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向远处的一幢别墅说:“先生,那是什么?”“那是我的房  相似文献   

5.
报载:一天,一个美国人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地向他报告学到的新东西。儿子郑重其事地拿出一把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做父亲的不以为然:“除了果核还有什么?”这时,儿子便把苹果切成两半,众所周知,通常的切法是从苹果茎部的凸处切到底部的凹处,而他的儿子却横着把苹果一分为二。他刚想批评儿子,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看你究竟玩什么把戏。”在他期待的眼神中,儿子举起了切开的苹果说:“看那,里面有颗星星”。果然,苹果的切面中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这个美国人沉默了,他一生吃过多少苹果,然而就在举手…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记者已不止一次听华人说,美国人“愚笨”。说别人“愚笨”的人肯定有聪明过人的地方,但记者认识的一位华裔市长说,华人的一些“聪明”却没有得到美国人的认可。这位任期已超过10年的市长管理着洛杉矶县辖下的一个中等城市。他说,他在任职期间,多次接到美国人投诉华人“过于聪明”的举报信。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周总理接见记者,不少记者提了好多问题,周总理都回答了。其中一位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恩来总理:“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走的路为什么叫马路?”周总理听后,看了看那位记者,很自豪地说:“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路,简称马路。”那个美国记者听后很羞愧。但他仍不死心,停了一会儿,又用挑衅的口吻说:“总理阁下,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中国人为什么要低着头走路呢?”周总理看着这位不友善的记者,笑了笑说:“这不奇怪嘛,走下坡路的自然要仰着头,走上坡路的人自然要低着头。”那个美国记者被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  相似文献   

8.
呱啦学英语     
“奶牛回家” 如果老板向你许诺:“When the cows come home”(当奶牛回家的时候),他会付你工资.那么他的实际意思是:他绝不会付给你报酬. 真正的牛仔对此一定深有感触:奶牛从来不会自愿地回到牛棚里. “小措会飞” pork-chop本意是“猪排”,在美国俚语中指在政府或工会团体内不用做事还能领薪的“肥缺”,把占着这种肥缺的人称为pork-chopper,该词也作形容词用.  相似文献   

9.
这是发生在一个美国人身上的故事。有一天,他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地向他报告学到的新东西。儿子郑重其事地拿出一把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做父亲的不以为然:“除了果核还有什么?”这时,儿子便把苹果切成两半。众所周知,通常的切法是从苹果茎部的凸处切到底部的凹处,而他的儿子却横着把苹果一分为二。他刚要批评儿子,儿子却举着切开的苹果说:“看哪,里面有颗星星。”果然,苹果的切面中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这个美国人沉默了,他一生中吃过多少苹果,然而就在举手之间却和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发现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圆圈     
这是美国作家布伦达·乌尔巴奈克讲述的故事:在培训课上,主管巧妙地诠释了一个人生寓意。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图:在一个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几个小圈,在小圈里面分别写上“可靠的经验”、“惯性的思维模式”、“熟悉的工作环境”等等。主管说:“这个大圆圈里的东  相似文献   

11.
好友的儿子17岁,即将赴美留学,临行前向我告别。我问他:“你去美国学什么?”他十分干脆地说:“学电子计算机。”的确,美国计算机技术居世界领先,但我认为去美国不仅是学会一项具体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去领悟和感受一种美国精神和观念,于是我给他讲了我眼中的美国。你凭什么得绿卡Mr.王是我一位朋友,5年前移居去了美国。大凡去美国的人,都想早一点拿到绿卡。他也不例外。到美国三个月后,他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到美国的朋友好心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他说:“不用那么久,三个月就可以了。”三个月后,他…  相似文献   

12.
真没想到     
昨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在美国,有一个小男孩看到笼子里装着5只可爱的小狗,顿生怜爱之情,他便问:“这狗怎么卖?”那位先生说:“25美  相似文献   

13.
今年年中,美国人评选出了心目中的“十大文化偶像”,其评选标准是:只要提到他或她的名字,人们就会联想到美国;不管人们喜欢还是憎恨,在其他国家的人眼里,他们都代表着美国。最终入选“十大文化偶像”的人物是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好莱坞著名影星玛  相似文献   

14.
还是他语文测验,有一道填空题,问《背影》和《春》的作者分别是谁。考生甲一概不知。填第一个空时,他悄悄问同桌,答曰:“朱自清。”填第二个空时他又问,同桌答道:“还是他。”于是,考生甲在考卷上填上“还是他”。投稿杰的爸爸听说写作能赚大钱,于是鼓励10岁的儿子写文章。杰的文章写出来了,可是不知往哪儿寄。爸爸想了想说:“哪儿钱多就往哪儿寄吧。”杰找来一个大信封,工工整整地写着:“国际银行收”道理飞走了杰拉尔德·R·福特是美国第38任总统。一次,他到某城市度假,途经一个小镇,发表了演讲。散会后,一个女士问道:“听说总统先生今天…  相似文献   

15.
幽默小品     
一个美国度身自治装在.撒哈拉沙漠游玩,一个阿扭 f白人好奇地盯自他蕾。 “我打算去游泳。”美国:信解释说。 “可海洋在800海里以:外呢。”阿拉伯人提醒他。 “800海里!”美国后高 兴地阔道,“好家伙,多大的。渴滩附!”幽默小品@石头~~  相似文献   

16.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乐珍 《家庭教育》2000,(12):38-39
一位满脸皱纹的中国老农正慈爱地望着扑向他怀抱的欢呼跳跃的小孙子,而小孙子那纯真、信赖的眼神也向老人流露出热烈的亲情。这是中国的一本杂志上的摄影封面,被我的美国朋友派特中剪下来装进镜框,放在桌上,以怀念他未及谋面却在车祸中去世的小外孙。他说:“我把这张照片叫做‘老年的幸福’。”我告诉他:“我们中国人称之为‘天伦之乐’,或‘含饴弄孙’,意指和孙辈一起的老年人,心里比含着糖块还甜。”派特申沉思着说:“在亲情上,我感到中国老人比美国老人幸福。”可以说,全世界都公认祖辈参与孙辈教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重视家教的传统美德,是敬老爱幼的好范例。  相似文献   

17.
在朱自清先生诞辰97周年之际,任职中共中央党校的朱乔森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谈到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朱乔森说:“我从父亲那里首先学到的是宽厚待人。其次是他的公私分明: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私人信件从不用清华的公用信封。还有就是他宽广的知识面。父亲是教古典文学的,但他对绘画、建筑学等都有很深的涉猎。” 朱自清最为世人称道的,是他“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民族气节。 1948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当时朱自清一月的薪水只够买三袋面粉。加上朱家人口多,每天要吃两顿粗粮,才能勉强维持生活。他的病情日益恶化,体重下降到41公斤,迫切需要营养,需要治疗。 1948年6月18日,在贫病交加的朱自清面前摆着《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质。”朱乔森回忆说:“当时,病弱的父亲是用颤抖的手签下他的名字的。”  相似文献   

18.
一、“被动”与“主动”关于“一边倒”的成因,中国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被动”与“主动”或者“客观”与“主观”的讨论。一部分学者更多注重在“一边倒”形成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力量的作用。中美关系史专家陶文钊将“一边倒”放到中美关系和美国对华政策演变的大视野下去考察,认为,“‘一边倒’并不是中共的一贯方针”,而是中美关系演变的产物。他回顾了美国对华政策演变的历程,指出:抗战期间,美国为了它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利益,是主张中国一切抗日派别团结抗日、不赞成蒋介石进攻共产党的。到了战争末期,国共矛盾逐渐成为美国对华…  相似文献   

19.
去年夏天,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的哥哥(我隔壁大伯家的儿子)回来了,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个美国朋友。村里第一次来外国人,村民们都很好奇,前呼后拥着来观看。我也起劲地挤在人群里张望:呵,高高的个子,黄头发,绿眼睛,鹰爪鼻,模样怪怪的;但很帅,很随和,很亲切。“大家好,请里边坐。”嘿,美国人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还是标准的普通话,怎么回事?后来哥哥告诉我:他叫欧阳鹰人,是混血儿———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中国人———难怪他使用筷子像我们一样利索呢。欧阳鹰人西装革履,和哥哥一起去上海。回来,他跷起大拇指说:“上海很漂亮,城隍庙最美!”在家…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的一家医院中,一个小男孩急需输血,只有他弟弟的血型与他相匹配。他弟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输血。在输血时,他弟弟一直紧紧地抿着小嘴。输完血后,他眨着大眼睛问护士:“我要死了吗?”原来他把输血误解为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哥哥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