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第二篇,柳在这组文章前面写了个小序: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其非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殆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很明显,上述引文中“依势以干其非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这三句话是分别指麋、驴、鼠这“三物”的,而“出技以怒强”指的正是“黔之驴”。《黔之驴》原文末尾有“卒章显志”的几句话:“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可以看出,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原意,是要告诫人们:①要有真本领,真才实学;②如果没有真本领,千万不能轻易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广大中学教师的教学需要,适当编一些教学参考资料是必要的,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有益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虽说“参考”材料,也应力求做到观点准确无误,资料翔实可靠。否则,不但起不到借鉴参考的作用,反而会遗误他人,给读者带来麻烦。最近,偶然翻阅辽宁教育学院组织编写的现行初中语文第二册《教学参考书》(辽  相似文献   

3.
马佩、李振江先生的文章《究竟什么是论证》,(见本刊1994年第1期)对刘宗棠的《论“承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现在、张盛彬先生又寄来《究竟什么是成功的论证》.并提出“论证的规律应该是共许律,也可称承认律”.而且张先生认为对此问题的讨论可能是“普通逻辑向前进的一个突破口”.现将张文全文发表,欢迎大家继续争鸣.  相似文献   

4.
面对人类教育认识,我们的认识论追求应该是对以下问题的回答:其一,教育认识领域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否与教育活动相伴而生?其二,作为教育认识对象的教育究竟是什么?其三,作为动词的教育认识意味着什么,它究竟在追求什么?其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教育认识的主体?作为对上述问题的回应,我们从考察世俗意义上的教育认识出发,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获得了关于人类教育认识如下基本判断:“教育世界”是教育认识在哲学认识论意义上的完全对象;在根源和整体的意义上,教育研究才是人类教育认识的基本存在方式。教育认识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相联系的创造性劳动,既然如此,教育认识者自然要拥有劳动的理性,要知道自己是为了求教育之知、为教育之用而在,知道自己必须进行发现、发明和创造,并知道自己应该通过教育认识获得教育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生命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的物理、化学现象,是一个基因控制的物理、化学过程,而基因控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些生理学家较多地受到机械主义、物理主义的影响,将生命和非生命混为一谈.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新达尔文主义是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流学说.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二年第三期《中学语文》刊登了李峰同志《漫谈<蚕和蚂蚁>》一文。文章把那条拒绝吃食的蚕称之为『为我们所反对』的『奄奄一息的没有勇气的怀疑论者』,『蚕的想法正代表了二十年代末期一些对革命悲观失望,对人生心灰意冷的人的思想情绪』,说童话批判了蚕厌恶工作的思想行为。对李峰同志的这些见解我不敢苟同。我以为对童话,除要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外,还要抓住童话这种体裁的特点,根据作品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分析。《蚕和蚂蚁》是叶圣陶先生一九三○年写的作品。叶圣陶先生目睹了第一次国内革命的血雨腥风,作为一个有正义感  相似文献   

7.
在各类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中,常常涉及到汽车牵引力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搞清楚,容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对力学的学习不利。那么,汽车牵引力究竟是什么呢?1汽车牵引力的实质众所周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定能找到其施力物体。那么,汽车牵引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呢?传统的说法是:发动机给汽车牵引力作用。依此观点,汽车的牵引力是发动机给的。其实这种说法欠妥,将发动机和汽车分离,把发动机和汽车相互作用的内力看作是外部给整体的外力。事实上发动机与汽车车身间的相互作用力无法使这个共同的整体的…  相似文献   

8.
蚕和蚂蚁     
沙,沙,沙,像秋天细雨的声音,所有的蚕都在那里吃桑叶。它们也不管桑叶是好是坏,只顾往下吞,好像它们生到世上来,只有吃桑叶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9.
<正> 1 中学教材中关于光合作用产物的几种主要说法多年来,不同版本的部编高中生物教材以及部编、省编初中有关生物学的教材中,对于光合作用产物的叙述有着不同的说法,其差异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什么?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1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初中《植物学》(1982年2月第1  相似文献   

10.
列宁曾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有直接的现实性的优点.”(《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0页)长期以来,列宁的这段话不断地被人们所引用,人们以实践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两大特点作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依据,作为论证许多认识问题的思维公理.但是,实践的普遍性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这个对解答认识论中许多问题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重要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管理者的职责有四种说法,但它们都经不住用事实的认真检验。 第一种说法:管理者是一位深思熟虑的系统的计划者。 有关这种说法的证据非常之多,但是没有一个证据能支撑这些说法。 事实:多次的研究业已表明,管理者以坚定的步伐工作着,他们的活动具有暂短性、多样性和琐  相似文献   

12.
列宁曾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有直接的现实性的优点。”(《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0页)长期以来,列宁的这段话不断地被人们所引用,人们以实践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两大特点作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依据。作为论证许多认识问题的思维公理。但是,实践的普遍性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这个对解答认识论中许多问题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重要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  相似文献   

13.
如果将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同《柏林之围》作一比较,不难发现,二者有诸多明显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九年级《语文》上册用《教师教学用书》,言及课文《隆中对》的战略方针时,只观照了形成三国鼎立的预设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没有提及占据荆益和北定中原方面的战略构想,有失偏颇。一个是曹操眼中唯一可堪相比的英雄,壮志未伸,穷途末路;一个是得之而能安天下的卧龙,才比管乐,报国无门。隆中晤对,两人在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战略目标上达成共识。现在,需要一个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5.
一、商品生产存在条件的层次何为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长期以来,经济学界流行的观点认为:“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是商品生产的条件。”与此直接对立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唯一条件。”我认为这两种典型的观点都没有为这一问题找到准确的答案,因为他们忽略了商品生产存在条件的层次。商品生产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具有历史和暂时的性质。究其根源,在于商品生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任务是新一轮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关键概念,其内涵是否清晰,事关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学习任务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使用了147次,但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语文学习任务在后续的讨论和教学实践中误用现象严重。本文根据属加种差的概念界定方式以及关联式与分解式相结合的概念分析方法,得出以下结论:语文学习任务是素养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其实质是真实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涉及主体行为(要做什么)、达到结果(做成什么)、人际关系(与谁一起做)、时空情境(何时何地)、语言文字(用什么做)和育人导向(有什么用)六个要素。  相似文献   

17.
球状雷电是神奇的大气来客,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与科学毫不相干的人)的普遍注意。这是一种发着光而存在时间长且往往是球状的东西,它不会依附在某个物品上,而是自由地在空气中漂移。把球状雷电从其他大气现象中分开来的愿望使得在数世纪期间内收集了关于它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因此现在我们能够相当有把握地推断被观察到的球状雷电的参数,甚至能够定量上估计它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8.
重新解读《长生殿·自序》,开辟一条寻绎《长生殿》主题思想的新途径,得出该剧主题思想的新结论,使《长生殿》主题思想的研究走出困境,提高了《长生殿》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圣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读书》月刊今年第九期发表了杨德友的《还〈圣经〉的本来面目》一文,认为“应当尝试历史地、科学地来看看它的本来面目”。文章说,《圣经》正象希腊神话一样,对欧洲整个的文学、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无所不在的。如果对它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学习、研究、借鉴欧洲的文学艺术时,在学习欧洲主要语言时,便会时时堕入五里雾中。文章说,“圣经”一语,在大分欧洲语言中的名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的童话《蚕和蚂蚁》,现在编入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对于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究竟怎样理解,大家的看法不一。一种看法认为,这篇童话通过对蚕和蚂蚁的描述,形象地揭示了两种社会制度下劳动的不同意义。“蚕国”是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写照,在那里人剥削人、人压迫人,那条不愿吃桑叶的蚕是蚕中之觉悟者,“人”则被比喻为压迫者、统治者;“蚂蚁国”则是新社会的写照,在那里,没有剥削压迫,人们平等劳动,生活美满幸福,劳动、工作有了全新的意义。另一种看法认为,课文通过对蚕和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