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魅"之视野下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魅”这个独特的视角去审视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出自人类社会产生到现在,人类对自然之“魅”的理解有三种形式,即人类对自然的附魅、祛魅和返魅。通过对自然“附魅”、“祛魅”和“返魅”产生的原因和特征进行分析,可知自然之“魅”的附—祛—返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借助科学及文化的发展对自然的不断解构、建构活动。  相似文献   

2.
黄红生 《科学学研究》2007,25(4):623-627
信息技术对世界祛魅与返魅是后现代信息技术哲学的新特性。信息技术不仅调整哲学的维度,浸没哲学经验,颠覆哲学体验;而且调整哲学价值向度,祛除幻想,消解主客体的确定性。不仅变革哲学思维方式,促使纯粹实体思维方式走向虚拟思维方式;而且变革哲学认识,形成虚拟认识,导致可能性规范现实性的认识运动。  相似文献   

3.
论科技发展的环境伦理维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具理性的膨胀与价值理性的缺失、科技理论与科技客体的不完全对称和环境伦理对科技发展的相对滞后,最终使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导致自然的“祛魅”。而要使自然“返魅”,必须要求当代科技在环境伦理的范式下发展即加快实施科技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以及科技创新应当置身于“三维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4.
《菉竹山房》是吴组缃30年代发表的一篇小说,本文从读者对小说所作的普遍解读中,发现了现代小说的祛魅化、世俗化趋势对读者接受心理的定势影响。由于受社会世俗化、小说祛魅化的影响,读者大多看到了作品启蒙人文主义的一面,遮蔽了可能的作品情感浪漫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科学史与科学文化各自的学术内涵、社会功能、文化旨趣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指出科学史研究对于建设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国际趋势协调、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国情一致的当代新文化的意义。作者认为,弘扬科学理性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针对反智文化的祛魅,科学史的启蒙功能应该引起包括各级领导在内的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意向性一直是西方哲学的固有领地,国内现有关注多集中在评介之上。文章试图直接切入有关问题的前沿研究,阐述一种解答的策略,认为,意向性研究的第一步不应是直接提出新的理论,而应是祛魅,是意向习语的语言发生学研究。在揭示意向性的本体论地位,科学再现意向性的地形学、结构论和运动学的过程中,应着力抛弃拟人论和隐喻式模型,既通过本体论的“元问题”的研究澄清意向性的存在特点,又根据脑科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科学成果具体说明它的物质基础与发生过程及机制。  相似文献   

7.
钟馗是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最为人熟悉的角色。贴于门户是镇鬼克邪的门神,悬在中堂是裱灾祛魅的灵符,出现于傩仪中是统鬼斩妖的猛将,并由此派生出形形色色的钟馗戏、钟馗图。在中国,“钟馗打鬼”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然而,你可了解钟馗原本是一种药用真菌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工业文明使科技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巫魅到祛魅的演变。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科技理性支配下,工业文明的科技价值观、方法论乃至实践过程都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必然导致科技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生态文明视域下,应对科技理性、价值观、方法论和实践过程进行全面反思,推动科技形态的生态化转型,发展并促成一种"亲自然"的生态化科技还魅于自然。  相似文献   

9.
现代技术形成、发展的哲学思想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技术的形成、发展有其哲学思想基础,正可谓"观念先行".自然祛魅的自然哲学基础、存在遗忘的形而上学基础和当今技术哲学发展为现代技术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哲学思想基础.当前,现代技术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哲学转向为技术转向开辟了思想解放道路.  相似文献   

10.
技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建设世界的复杂系统和过程,其核心思想是效用至上的原则,通约、量化的数学方法,分解组合的结构方法和自然解蔽与生命祛魅。技术高于科学,应该把对技术的发展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发展必须受到社会控制和人文规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