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理论标本价值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是以一群学贯中西而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为代表书写的一段中国教育史话.在他们的实践努力和研究中沉淀了许多关于农村教育理论智慧,对我们今日进行农村教育研究具有标本性的意义."什么是农村教育"、"如何对待农村教育与农村文化的关系"、"农村教育由谁负责"是农村教育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探析近代乡村教育实验在研究对这三个问题方面的理论贡献,对深化关于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认识和丰富中国农村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面对中国乡村的衰落与崩溃,全国各地掀起了以“教育救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乡村运动。其中,黄麓乡村建设实验区教育网的构建展现了安徽地区的探索方案。实验区统筹村落精英、教育精英和小先生的力量,尝试构建适宜乡村民众的分层教育体系。该体系注重受教者对乡村生活和现实社会的体验,力图培养乡村民众自立、自治、自信的意识。虽然这一实验最终并未取得成功,但其包含的合理成份却可以为当今乡村教育和振兴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创设于1934年的洛阳实验区体现了社会教育实践者以乡村社会教育实验作为提升民力、复兴民族的旨归。洛阳实验区以民众教育、训练和组织作为其社会教育实验的中心任务。洛阳实验区的乡村社会教育实验包括实施民众教育、开展民众训练、成立民众组织等举措。洛阳实验区的乡村社会教育实践展现了社会教育先锋刚果任毅的精神,提升了乡村民众保家卫国的能力,达到了实验措施效仿推广的效果。但限于时代背景,这种作用还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盛极一时,抗战胜利后,作为乡村建设三大主力之一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四川省创立了以璧山县为中心的华西实验区,一直到1950年结束。华西实验区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农村经济的恢复、扫盲教育、农民卫生等方面。华西试验区作为平教会在中国大陆乡村建设实验的最后尝试,对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的传播及平教会在海外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都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内     
教育部全面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建设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组织申报工作。通知强调,实验区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评价标准和相关配套政策,研制开发评价工具,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工作机制,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知要求,各地以省为单位组织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推荐2~3个地(市)申报实验区。申报实验的地区应当在中小学教育质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教育和乡村建设遗产。乡村教育实验充分发挥民间办教的积极性,提高办学实效;以全体农民为教育对象,关注成年农民的"失学"问题;采取科学务实的改革方法,基于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全面了解农民和农村发展需要。乡村教育实验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更加凋蔽。一部分知识分子认为,这种局面导因于中国教育体制不良、教育的非大众化与非科学化。他们纷纷组织团体,在全国各地开展“平民教育”,企图以此达到农村复兴的目的,这就是名噪一时的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35年,有关团体至少有一千多个,其中在实际方面,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领导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规模最大,影响最著。平教会于1923年成立,1926创办定县实验区,想先从实验区求出一套办法,然后推行全国,该实验一直进行到1936年。平教会领袖晏阳初等认为,“愚穷弱私”是中国农村的四大病症,必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和黄炎培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教育思潮中出于教育救国的共同目的而途径路向、视角取向各异的教育实验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富有远见。两人的乡村教育思想存在诸多共同点,都主张采用创办乡村实验区引领乡村教育的教育实践方式,教育理论都带有显著的大教育观,都选择以乡村教育架起乡民和社会之间桥梁的教育路径,教育目的都是繁荣农村、富民救国。两人的乡村教育思想也存在差异,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的本质问题是文化崩溃,应以文化复兴拯救农村;黄炎培认为学校教育和社会生产脱节是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应发展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乡村教育。  相似文献   

9.
以刘百川在大港乡村教育实验区开展的集团化办学为分析对象,从辅导视察机制、研究进修机制与资源互通互学机制等方面对近代乡村集团化办学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研究表明,"共创共商型共享"是集团化办学的基础,教师队伍建设是集团化办学过程的中心任务,找准抓手是实现集团化办学教育目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教育运动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场社会改良运动。乡村教育立足于乡村生活,以改良农村现状,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为目的。乡村教育的内容多与乡土紧密结合,所使用的教材多为乡土教材。近代河南乡村教育运动主要有王拱璧的新村教育,其教育内容体现为新村自治与农事农俗;省立民众师范院的教育多以民生教育为主;百泉乡村师范学院的教学多以乡土活动为主;省立教育实验区的乡土教材多以乡土调查和民众读物为主。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贵阳市、贵定县初中学生对语文新课程适应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贵阳市三城区(南明区、云岩区、小河区)和黔南州贵定县被列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可知:实验区教师和学生对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各个方面总体较为适应,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有了较大变化。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应试教育的评价体制,仍是制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瓶颈”;课程资源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indings of a search for the intellectual tools used by Joseph Priestley (1733?C1804) in his chemistry, education, and theology documents. Priestley??s enquiring democratic view of knowledge was applicable in all three areas and constitutes a significant part of his lifework. Current epistemological issues in science education are examin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nature of theory and experiment as observed in Priestley??s writings and as espoused in modern philosophy of science. Science and religious faith issues in the context of science education are examin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ne??s understanding of sacred texts, and the suggestion is made that a Priestleyan model of ??the liberty to think for oneself?? and ??to hold knowledge with humility and virtue?? could prove helpful in dealing with the known divergent opinions in relation to science, education, and religion.  相似文献   

13.
台港澳私立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不同社会文化、教育传统的影响,台港澳三地私立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分地区对三地私立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历史演变、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其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投入向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倾斜,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却使得农村中学实验装备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外由于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生源向城镇大量流动,又造成政府花大力气新配置的农村实验教学资源的空置浪费、城镇基础实验教学资源的相对紧缺,引发新的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各类中学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低下,制约了实验教学改革。在城乡之间创立区域内中学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中心,可以解决城乡中学对优质师资、实验教学资源动态的供求变化,使有限的政府教育投入效益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学化学教师承担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文化技术教育的三大任务 ,进一步提出了以“三教统筹”为指导思想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学化学教师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为"三农"服务是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也是当前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电大的办学特色使其承担起为"三农"服务的历史使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网络条件的改善,充分利用远程技术手段,发挥电大的资源和系统优势,搭建农村远程教育平台,为"三农"教育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服务,是电大当前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数学技术对于新世纪数学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技术进入数学课程在21世纪将是国际趋势,世界各国正纷纷为此作准备、数学技术强调了数学在新世纪数学教育发展的三大理念:工具理念、实验理念、应用理念,同时也能够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三大特征:终身化、个性化及全民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s changes in attitudes, teaching efficacy, and concerns about inclusive education in a sample of 2361 teachers in Hong Kong who took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urse about inclusive education.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seeking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their perceptions about these three aspects of inclusive education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ir course. Item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Sentiments, Attitudes, and Concerns about Inclusive Education Scale Revised and Teacher Efficacy for Inclusive Practices scales that were of relevance to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all three areas of acceptance, teaching efficacy, and concerns about inclusive education, positive improvements were made as a result of training, although generally this improvement was strongest in areas that teachers felt were under their direct control. The small amount of change in areas that teachers felt were not under their control may indicate that whatever change initiatives are put in place, they need to be holistic and systemic.  相似文献   

19.
物理实验的双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将双语教学运用于物理实验教学之中的实践过程,描叙在双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三种教学模式,即保持型、过度型和沉浸型模式,指出双语教学不仅传授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同时给予学生应用英语的机会,掌握物理实验的专业英汉术语;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用双语思维能力获取物理实验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数字鸿沟给教育公平带来严峻挑战。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在推进本地区农村终身教育中,依据中国科学家提出的信息工程创新理念,营造了基于播存网格的实验环境,利用多媒体无线广播技术和数字存贮技术,延伸互联网的覆盖、展宽信息传输的途径、增加多种学习终端的适应性,为有线信息网尚未覆盖或带宽有限的地区提供了建设快、成本低的信息传输通道和教育资源供给,拓展了数字化学习空间,也为发展中国家推进远程教育的开放和普及提供了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