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史学界一般认为功曹即功曹史。宋一夫认为功曹、功曹史是两个职位,在详细推敲其各个论点论据后发现存在问题,汉代功曹、功曹史实为同职异称。  相似文献   

2.
五官掾探微     
自两汉至南北朝,五官掾是太守最重要的属吏之一,若干中央官员的衙署中也有五官掾。在郡级建制中,五官掾总揽各种事务,地位与权势仅功曹可与之相比。五官掾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隋代地方行政与中央官制大变革直接导致了五官掾的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3.
五官掾探微     
自两汉至南北朝,五官掾是太守最重要的属吏之一,若干中央官员的衙署中也有五官掾。在郡级建制中,五官掾总揽各种事务,地位与权势仅功曹可与之相比。五官掾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隋代地方行政与中央官制大变革直接导致了五官掾的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4.
汉代的"门下"主要指门庭之下、食客和冠以官名用于特指主官自辟的低级掾属。掾、督、督盗贼、功曹、祭酒、书佐、孝子、偱行、议生、游徼、贼曹、史和五吏都是汉代的"门下"官。"门下"官上承先秦,至汉代有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大致来说,其过程是地位逐渐升高,期间虽一度沉寂,但最终至东汉末年与主官的亲密关系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利用史籍、汉碑等相关材料,在众多优秀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重新对汉代的“五官掾”的起源、执掌、地位等诸方面进行一次鞍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关于“五官掾”起源这一问题,目前史学界尚未对此有所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究。  相似文献   

6.
正七、土字旁图27"天地"中,"地"字的土字旁,方笔与圆笔交错使用,在两横之间的右下角添加一点,这也是汉代的习惯写法。土字旁写得比右边也字旁略高,全字有参差美。八、提手旁图28"曹掾"中,"掾"字的提手旁出钩有力,有一定弯度,提画写得较平,中部上凸。  相似文献   

7.
宋九思  开元二十一年 (733年 )正月阿斯塔那 5 0 9号墓所出《唐开元二十一年西州都督府案卷为勘给过所事》第 7~ 2 0行是仓曹关户曹文 ,落款为“开元廿一年正月廿一日功曹判仓曹九思”已如前述 ,这说明开元二十一年正月 ,实际主持西州都督府仓曹工作的官员是功曹参军九思 ,此九思全名为宋九思 。按开元二十一年正月仓曹正式长官李克勤不理本曹事务 ,却摄录事参军 ,而由功曹参军宋九思判仓曹事 ,其间的关系、意义当另文讨论 ,此处不赘。总之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 ,功曹参军宋九思充当了西州都督府的仓曹长官 ,主持仓曹工作。思简  开元…  相似文献   

8.
小议“物理功”和“生理功”曹华挺编者按在“功”的教学中,这篇文章所举的生活实例,确实影响着学生对物理学中“功”的定义的理解。曹老师对此提出自己的见解.作为一家之言予以发表,本刊欢迎物理界同仁各抒己见。物理课上,教师讲到功的两个要素时.常常举出这样的例...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的生父一直是红学之中的一个谜,其出生年、月、日也有两种权威看法:吴世昌先生、胡适先生等认为是1715年,周汝昌先生认为是1724年4月26日。但从康熙、雍正的御批,两淮巡盐御使噶尔泰的密折中,可知曹顺至雍正五年(1727年)仍“年少无才”;曹家抄没时,他虽任江宁织造十多年,因其年少,免于追究。从时间看来,他不可能是曹雪芹之父。曹寅只有两个儿子:亲生子曹颤,承嗣子曹颊,曹雪芹既非曹额的儿子,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是曹颗之妻马氏的遗腹子,并且生于1715年5月26日。  相似文献   

10.
唐代地方州府是由功、仓、户、兵、法、士六曹多个职能机构组成的行政统一体,六曹参军是这个行政系统的主体,负责落实中央政府各项行政指令。司户参军则是州府六曹行政系统中职责最为繁重的“要“官,掌户籍、计帐、婚媾等经济事权。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一些文件,再现了唐司户参军的具体职掌。  相似文献   

11.
关汉卿的杂剧《单刀会》将史书中鲁肃从容英武的某些表现挪写在关公身上,但并没有将鲁肃写成一个反面人物,相反,在作品中,关公、鲁肃,以及乔公、司马徽等,共同构成了元初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士人复杂心理。作者在这一层面的努力,更甚于复原历史故事本身。  相似文献   

12.
儒家释诗不是从作品出发,而是从观念,即孔子关于诗的论说出发,由此造成对一些诗的解释驴头不对马嘴,让人啼笑皆非。王逸用儒家释诗的方法释骚,造成如王船山指出的“唯意谓然,不度其指”,“舍本事以求情”,“横摘数语为刺怀王”等硬伤。王船山《楚辞通释》别开生面,以道释骚,但在一些地方重复了王逸的错误。其因在于他的骨子里仍然贯彻的是儒家的注诗(骚)路线。此乃新说。近年来,“汉寿屈原故里说”异军突起,其论据之一是,汉寿曾经称作辰阳县。而据考证,汉寿称作辰阳,始于宋大观年间,已是屈原写作《涉江》等楚骚千余年之后的事情。其论据之二是,在汉寿县株木山出土一柄“武王之童督”铭文戈。有人认为,这是楚武王赐给其子屈瑕的“尚方宝剑”,为汉寿是屈原故里的有力证据。但据专家考证,此武王为秦武王,非楚武王,“汉寿屈原故里说”很难据此成立。而据知情人披露,现在汉寿的部分“屈原遗迹”存在着造假现象。此乃拾人牙慧。二者皆言之成理。  相似文献   

13.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不是现实环境简单的照搬,而是一个理想化了的世界。文中的人物、环境、生活都是经过加工、虚化和美化的,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4.
曹魏加官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官,即在本官之外另加其他官职。历代都有加官存在,曹魏时期,将军号用作奖励军功和提高品级、待遇的加官,其他加官如特进、侍中等继续作为加官使用,并显示出新的政治意义,这与官制的演变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三国时期,襄阳是魏蜀吴三方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先是曹操夺取襄阳,后来关羽又进攻樊城,再后就是孙吴多次北伐襄阳,最后羊祜、杜预经营襄阳数年,将襄阳打造成灭吴战争的前沿阵地.魏蜀吴襄阳争战对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影响,诠释了襄阳兵家必争之地的地位,提升了襄阳的行政地位,造就了襄阳“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声誉.  相似文献   

16.
学界虽对关羽信仰关注较多,但对蒙元时期的关羽信仰却探讨较少。关羽这一汉人信仰在少数民族统治的蒙元时期同样流行且被广泛信仰;元文宗对关羽的册封虽带有极大的偶然因素,但用意深远;元杂剧的繁荣推动了元代的关羽信仰。对比宋明和元清对关羽信仰的不同利用,可以洞悉他们不同的文化统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关公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使关公文化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旅游资源。随着文化旅游的日益兴盛,关公文化旅游发展潜力逐渐显现。对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及其他几地关公文化旅游进行比较发现,运城关公文化旅游既有优势又存在一些不足,为此需运用科学的策略加强开发。  相似文献   

18.
公元200年,在群雄割据的三国初期,袁绍、曹操、刘表、孙策、刘焉、马(腾)韩(遂)、张鲁等均称霸一方。其中,袁绍、曹操是两支劲敌。袁绍雄踞北方军事力量最强,号称"带甲百万",而曹操已将天子汉献帝刘协迎奉到了许都,完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目的。于是,袁曹之争不可避免。官渡之战就是记载这两大军事集团胜衰的经典战役,并以强大的袁败弱小的曹胜而告终。本文通过战争背景、战前准备、战役过程及其结果等几个方面的比较与论述,进一步阐明了曹必胜、袁必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公安派的发生发展以三袁为主将。三袁对公安派的发展之功可概括为:袁宗道发之,袁宏道兴之,袁中道善之。而公安派之所以能够成为明代文坛蔚为大观的文学潮流,从根本上说离不开袁宗道的发轫之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清代文坛从袁枚到龚自珍个性思想的发展和推进。二人都重视“人”、“我” ,袁枚主张以人为本 ,带有古代民本思想 ,而龚自珍则提出“众人之宰 ,自名曰我”的命题 ,标志着近代人文思想的开端。都追求个性解放 ,重“情” ,而袁枚所作的是一种个体实践 ,可以说是“自立者” ,龚自珍在此基础上疾呼变革束缚人的专制制度 ,并立志“疗梅” ,为众人解缚。他们都可称的上“狂” ,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叛逆色彩 ,并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对才气的自信与自负。但二人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袁枚的狂仍可被统治阶级接纳和包容 ,最终走向了逸 ,可算是“狂处士” ;龚自珍却成为让朝廷上下无不心惊胆战的变革者、启蒙思想家 ,可算是近代的狂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