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萨克雷和哈代都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又都在各自的代表作《名利场》和《还乡》中分别塑造了两个探险女性的形象,即丽蓓卡·夏波和游苔莎·维尔。基于此,以女性主义理论为视角剖析丽蓓卡和游苔莎形成探险形象的原因,以期进一步分析19世纪英国社会中人们的社会意识及维多利亚时代的婚姻和家庭的美德。  相似文献   

2.
被剥夺话语权的吕蓓卡--《蝴蝶梦》中吕蓓卡的形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蝴蝶梦》中的女主人公吕蓓卡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一个颠覆传统说法的结论:她并不像迈克西姆所描绘的那样是一个耽于享受、淫荡的女人。她的堕落不是她的天性使然而是因为迈克西姆爱曼陀丽胜于爱她。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吕蓓卡不愿充当一个被忽视的欲望客体,只好采取极端的手段以示反抗。  相似文献   

3.
《蝴蝶梦》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从小说中"我"成长历程中扮演引路人角色的迈克西姆、吕蓓卡和丹弗斯太太为切入点探析"我"漫长而艰辛的成长历程有助于对该小说成长主题的探索,有利于对该小说更全面、更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蝴蝶之梦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周梦蝶,虽虚无,却美好。正如《蝴蝶梦》中所塑造的曼陀丽庄园一般,豪华奢侈,曾经生活其中的女主人吕蓓卡,虽然以一个亡人出场,但她却无处不在,利用仆人控制甚至毁灭了曼陀丽庄园,如梦一般。再如女主角"我"--卡罗琳,从一个默默的英国平民摇身一变为曼陀丽的新任女主人,她  相似文献   

5.
《蝴蝶梦》是一部畅销的浪漫主义小说,但其中包含了哥特式的写作手法。故事发生在阴森的曼陀丽庄园,石南花、大海、吕蓓卡、丹弗斯夫人等意象让读者感到神秘、恐怖,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小说悬念迭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英国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吕蓓卡>发表于1938年,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再版重印四十多次,并由希区柯克搬上银幕,片名为<蝴蝶梦>,也是希区柯克的成名代表作,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所熟知和喜爱.其中,女主人公吕蓓卡复杂而分裂的人格更是长久以来为人所迷惑.  相似文献   

7.
《蝴蝶梦》中涉及到通奸和谋杀两项罪行,吕蓓卡所犯的通奸罪是否属实,是迈克西姆的恶意中伤还是诽谤?因吕蓓卡私生活不检点,遭迈克西姆枪杀,证据不确凿,陪审团又是如何审案和结案的?最后吕蓓卡被判定为自杀,凶手逍遥法外,这不能不说是法律的悲哀。  相似文献   

8.
达芙妮·杜穆里埃在她的小说《蝴蝶梦》中塑造了一个神秘女性吕蓓卡的形象。该文拟从女性主义角度,以"我"的眼光,想象、话说、解读吕蓓卡。并且认为吕蓓卡是具有比较明确的主体意识,崇尚独立,渴望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我的价值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蝴蝶梦》中出现了众多的意象,其中有些意象反复出现,有深刻的隐喻意义。石楠花与庄园的多次出现与吕蓓卡的人生变化交织在一起,粘合了绚烂与毁灭的过程。同时,吕蓓卡的"生"与"死"也是一种命运的隐喻,揭示了在浮华的背后其实是对男权社会的一种抗争。隐喻手段的运用直接为文本思想的表达提供了一条隐性线索,也使得文本具有更加多元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唐纳德·巴塞尔姆因其作品的实验性奠定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先锋作家的地位。本文以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丽蓓卡》为分析对象,阐述作者通过将自己卷入作品之中、插入不相干的内容、发表评论和直接同读者对话并揭示写作目的这四种方式不仅强化作品的虚构性,游戏性,而且修正了历史,传达了寓意.从而颠覆了现代主义倡导的“真实性”和“非个性化”的叙事标准,揭示该技巧倍受巴塞尔姆青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蒹葭》一诗向我们提供的是诸多的朦胧,构成的是一幅长长的朦胧画卷,贯穿于全诗三章的“从”,使我们清晰地感知到作者是在讴歌追求及其异乎寻常的执着精神。该诗产生了作为朦胧诗所最为重要的多义项性。特别是“伊人”的虚幻,为我们打开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其神韵飘逸,寓意深远。《蒹葭》是我国最早的一首朦胧诗,它为后世朦胧诗创作提供了最佳范本。  相似文献   

12.
首先阐释人物类型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运用,分析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及其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然后结合人称机制来探讨第一、第二人称叙述视角是如何在小说中营造出复调双声的特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拉近作者、读者以及人物三者之间的距离。此外,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运用,阐明了叙述者、接受者两种身份以及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蕴含着作者的评判,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3.
影片《蝴蝶梦》是希区柯克改编自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同名小说的作品.正如小说中对“宿命”诠释的那般,影片也意在表现出命运的唏嘘以及面对命运时人的弱小.但命运并不以实实在在的样貌嘲弄人间,它化身为“上帝之眼”操纵着世间百态.因此,对这个隐性角色的分析成为了影片分析的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14.
《寂静的房子》出版于1983年,是奥尔罕.帕慕克的第二部小说作品。小说创作在传统的内聚焦叙事上有所创新。既采用了多个角色均以第一人称视角切入叙事盲点,突破叙事限知的方式,又运用多种技术手法点明频繁变换的第一人称所指,引领读者阅读,显得颇为"超现代化"。是作家创作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换的一部重要阶段性作品。  相似文献   

15.
《简爱》和《蝴蝶梦》作为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两部作品随时隔近一个世纪,而在文风及主人公塑造上有很大相似性。本文试从两部作品的情节模式、叙事角度、哥特风格等相似性及作品在女主人公的塑造、叙事方式等方面的相异性上相比较,找出这两部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剖析两部作品的主旨内容及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19、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实现了两次历史性转移,即从专门研究作者为主转到专注于文本,近几十年又转向以研究读者为主。西方文论史的变迁对文学阅读的影响是巨大的。“正读”和“误读”作为文学阅读过程中的两种主要的阅读方式,“正读”考察的中心是作者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误读”强调读者能动性,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学阅读,它追求对文本意义的转换引申。“曲解”是“误读”极端化的方式,是背离文本客体属性的不合理解读。  相似文献   

17.
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被认为是20世纪的最早的一部哥特式浪漫爱情小说。她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觉及其特有的象征手法在《蝴蝶梦》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颇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吕蓓卡的形象,因此这里具体论述了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文学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环境下,广大读者对信息的实际需求在不断变化,图书馆原有的传统信息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不断改革与创新,坚持"读者第一"的服务思想,充分重视读者的主体地位,不断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系统,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从而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方英文创作了不少精品小小说,博雅温情、幽默俊逸的作品风格,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捧。方英文小小说,运用"失衡"的人物关系、"不常规"的视角等艺术手法,形成构思新颖、结尾惊人的艺术结构;在叙述上,借助第一人称、"段子"及独创的比喻等语言表现艺术,形成幽默中不失智慧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