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要。  相似文献   

2.
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呢?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余川云 《考试周刊》2013,(92):158-158
<正>教学要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教学过程的创造设计。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迁移学习动机,使学生树立献身生命科学的意识,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努力。  相似文献   

4.
王华 《黑河教育》2004,(3):14-14
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教条条、背条条,搞“一言堂”式的灌输,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富有创新意识,通过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提倡素质化教育的现代教学中,小学数学的创新性教育已经步入一个新阶段,在新的教学目标中,教育者要以培养出独立意识强、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创新意识强的人才为己任,学校教育更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数学是一门需要开放性思维的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在课堂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培养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下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一些体会。一、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成为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从而认真思考,积极思维。例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素质教育核心内容就是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本文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启发学生想象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创新能力开始,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课。本文针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的课堂环境,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现在大部分小学生都缺乏自主创新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把课本的答案作为唯一的标准答案,不能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缺少独立创新,而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才是要拥有自主学习和独立创新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也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们应该摒弃传统教学的缺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给予职业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国家需要更多的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开设第二课堂,更好的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中职学校中,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开设数学第二课堂,能够结合课上知识,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以生为本,寻找学生数学能力最近发展区;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3.
<正>为顺应社会和儿童发展的需要,为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又一次修订,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小学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见,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问题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才是获得知识的正确途径,才有利于数学学习的创新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充分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愿问、敢问、会问、乐问。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师不仅要教好数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要把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重点,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得以迸发,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数学课堂教学呼唤以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自主化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个性。  相似文献   

16.
徐月余 《考试周刊》2013,(77):75-75
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放在首位,使学生热爱数学。创新能力是人们革除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学校要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  相似文献   

18.
<正>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人才结构多样化。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兴趣是创造的源泉。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去思考和创造。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积累的素材巧妙设计问题情境,进行创造性教学,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萌生创造意识,从而激起学生创造  相似文献   

19.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培养高中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路径。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思想,开辟新颖的教学模式,为我国数学人才挖掘和培养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指导下,克服教学压力,解决教学难点,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时刻掌握学生行为动态,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素养,拓宽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和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数学能力产生自信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王雄伟 《考试周刊》2010,(13):46-47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苦学”为“乐学”,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追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关爱每一个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前即兴演讲;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自身素质,感染学生;学会赏识,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利用信息技术,化枯燥为生动;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