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万里早年曾习江西诗法,因此其诗学思想留下了江西诗学的烙印,他主张诗歌讽喻时政要怨而不怒,与黄庭坚所倡导儒家"温柔敦厚"诗教近;学古人句律不用其句意而学其风味。时代的巨变和亲身的生活阅历,走出江西诗派的樊篱的杨万里提出了"感兴"说,言诗人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得创作灵感和激情,它远绍魏晋感物起情说,近承陈与义感物兴发论,对向书本材料讨生活的江西诗派末流具有纠偏救弊的现实意义。心师造化、取法自然的同时,杨万里并不否定对前人诗作的研习,但须"参"须"透脱",才能妙悟其风味,这一诗学思想是对黄庭坚诗学思想的总结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南宋后期,魏庆之编的诗话总集——《诗人玉屑》是对宋人诗话的集成性选编,从保存南宋诗话资料的意义上来看,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诗人玉屑》的诗法论为当世及后代诗歌创作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命意"说所提倡的诗学思想与创作理念尤为重要,堪称中国古代诗学举足轻重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陈师道的课题意识是北宋元诗人们谈诗论艺、求新求变风气与他本人个性人格相结合的产物;表现为在诗学意识上以文学为人生的不朽盛事,以雅格为文学的至上追求,以换骨为格高的基本出路。这种课题意识从理论主张、创作实绩与具体作法三方面给予后世诗人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严羽的《沧浪诗话》在有宋一代诗话中堪称中流砥柱,对元、明、清的诗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沧浪诗话》所具有的一系列几近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独到的诗学理论,使得严羽《沧浪诗话》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重点,如其中的"妙悟"说、"别材别趣"说,以及提倡师法盛唐的诗学主张都是后人理论研究的焦点。但《沧浪诗话》中一个最基础的问题,理论界却一直没有达成共识,那就是关于《沧浪诗话》中《诗经》的遮蔽问题。从传统诗学的角度来讲,《诗经》作为经学化的诗学源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却一再削弱《诗经》的权重、弱化《诗经》的影响。本文拟从严羽本人的诗学理论和其个人的创作实践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尝试性解读,揭示《诗经》在严羽理论中"隐"的状态和个人创作实践中"显"的状态呈现一种互动,进而明确严羽对《诗经》以"用"示"尊"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哲学思想决定了自由精神在其理论、创作中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探讨萨特在存在主义文论中体现的自由主义倾向,主要求助于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的"四要素"说,同时紧扣萨特的创作实践,从社会人生、作家、作品,读者四方面逐一谈起.最终得出结论:在萨特看似古奥晦涩、零散不堪的存在诗学作品中,隐藏着一条由"阻滞自由"到"召唤自由"再到"呈现自由"的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和刘攽的《中山诗话》均为北宋较早出现的诗话著作,两人都于作品中粗略地表达了自己的诗学主张.论文从两者对诗歌创作的首要关注点、对待西昆浮艳风气的态度、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关于诗歌之"病"等四点对两部诗话的诗论主张进行比较,以便洞悉欧阳修和刘攽的主要诗论侧重点所在;同时对两部诗话部分观点相似的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从而增进对北宋初期诗话创作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朱琼娅 《天中学刊》2007,22(4):78-80
"规讽"说源于《诗经》的"美刺"说。元结在盛、中唐诗歌的转变时期,提出并实践着"规讽"的诗歌主张,这既是对传统诗学观念的继承,也是针对唐诗而提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要求。这一诗学主张与杜甫的现实主义紧密相联,对此后的新乐府运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古文家,同时也是诗文理论家,其诗文创作与文学主张对当时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其晚年提出的"香观""望气"说不仅视角新颖独特,而且内涵十分丰富,钱谦益以此作为其鉴赏、评判诗文的重要标准,是其诗学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力图在研究分析前人论述的基础上,以钱谦益诗学核心理论"性情"为依据,对"香观""望气"说的内涵重新解读,并对"香观""望气"说的批评指向做一番详细梳理。  相似文献   

9.
"非个人化"一直以来被视为英国诗人T·S·艾略特标志性的诗学主张,但这一提法远不能涵盖艾略特诗学思想的发展.事实上,艾略特的中后期诗学思考体现出了鲜明的"个人化"价值取向,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本质和文学阅读三方面均极力强调个性因素、个人视角的重要性.这与其早期的哲学探索深深暗合.应该说,艾略特的这篇博士论文所孕育的个人主义与相对主义种子,在其中后期的诗学观中得到了绽放.对艾略特诗学观中"个人化"取向的梳理,有助于补正和完善艾略特的诗学形象.  相似文献   

10.
"清物说"是晚明竟陵派提出并阐述的诗学主张,它的理论架构不仅局限于此,本文通过"清物说"的成型与特质,钟惺"清物说"的提出及诗歌创作,以及"清物说"的诗学史意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1.
清嘉庆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爆发前后,张际亮批评乾隆诗坛偏离现实的倾向,提出写“志士之诗”的主张。张际亮的诗歌创作体现了这一诗学主张,表现为关注现实,写“乾坤之变”,幽忧隐忍发而为诗;写志士雄豪慷慨的人格。本文结合创作考察张际亮的诗学理论,以期更真切具体地把握其诗学的内涵,进而把握嘉庆道光时期士人心态和社会激变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12.
许多研究者将"共同诗学"视为比较诗学研究的终极目标.但是从诗学的差异性存在、历史时期的不同以及比较研究中"和而不同"原则的本源涵义来看,"复合诗学"的建构比"共同诗学"更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施愚山的诗学理论很丰富。他提出诗品与人品统一,主张诗当有从平地筑起的平实风格,显示出与王士祯"神韵说"的相异的趣向;又倡导清明广大,一唱三叹,温柔敦厚的诗风,表现出与王士祯的"神韵说"某些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4.
李贽历来都是作为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被学界所重视,较少关注其在明代诗歌史上的作用与地位.本文认为,李贽的诗学思想不仅坚持了性灵诗学的主体性与境界论原则,同时还直接提出了对格调说的质疑与真情表达的诗学观念.他的诗歌创作实现了其诗学主张,主要表现为:一是其具体人格性情的真实写照,二是其超然自得人生境界的吟咏,三是其晚年凄凉心境的真情流露与对亲情、友情的渴望.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李贽真实自然的性情诗学观念,从而使其不仅成为公安派的先声,同时也显示了其晚明性灵诗派过渡人物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沈德潜"温柔敦厚"说继承儒家诗教传统,并加以具体化."温柔敦厚"说涉及人格、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表现方式三个层次:主张人格为先,这是"温柔敦厚"说的前提与基础;在诗歌内容方面要求言之有物,有补于世道人心;在诗歌表现方式上,主张含蓄蕴籍、渊涵婉曲.沈德潜提倡"温柔敦厚"说,是清初以来诗坛重倡诗教、重整儒家诗学传统的必然结果.此种学说之所以招致批判.主要原因在于其存在严重局限.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史上对屈原的评价有一定的争议。从屈原创作的主观意图来看,其抒情有直接的功利性因素;从创作的形式因素和艺术因素来看,存在着张扬自己文才的现象。这些创作倾向对以汉赋与六朝骈赋为代表的"铺张扬厉"式的形式主义文学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胡适的说理诗创作在五四说理诗风气中具有典型性.他提出的"具体的作法"这一诗学观念不仪在新诗诗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初步回答了"以诗说理"、"抽象的材料入诗"这一诗学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一 从创作的角度出发来进行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研究.我们过去对古代诗歌理论研究,多是从各个时期的研究角度出发,没有能把研究工作和当时创作的实际结合起来.今后,我们的眼界可以更开阔一些.文学史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对中国古代文学、古代诗歌的研究比较有影响的一些理论家,往往本身就是作家.他们经常从当时创作的要求出发,对过去以及当时的一些文学理论、文学创作进行有益的研讨,提出自己的理论见解.我是研究唐代文学的,就以唐代为例.初唐中期,如王杨卢骆四杰、陈子昂等都对当时文坛崇尚齐梁绮靡文风提出过批评."四杰”之一的杨炯在<王勃集序>一文中,明确提出要反对当时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所谓"龙朔文体”的绮靡文风,中有云:"思革其弊,用光志业.”王勃、杨炯当时提出改革文体,是从当时的创作也就是改革那时的文体出发.稍后的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云:"仆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风雅不兴,以耿耿也.”也是从创作出发,提出如何改变当时文坛风气.文学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中唐时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提出的一些理论主张,北宋时江西诗派黄庭坚的一些诗歌见解如点铁成金等,一直到明清时众多的诗歌流派及其诗歌理论创作主张,都是从自己的诗歌创作及当时的创作风气着眼,而不单纯是为了搞研究而提出自己的理论见解.所以我们今后的诗学研究应该更多的以当时的文学实际出发,来研究他们的主张.单纯的文艺批评、文艺理论对创作的影响并不大,南朝时刘勰的<文心雕龙>,无疑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巨著,但以其对当时和稍后的隋唐诗文创作的实际影响来说,并不是很大,甚至还不如当时搞创作的人提出的主张影响大.前些年南开大学的罗宗强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思想通史>曾提出,我们搞文学思想史研究应当与作家本身的创作体现结合起来,也是说的这个意思.这很值得我们搞诗学研究的人注意.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曾对中国诗学中的一个古老的范畴"兴"作了重新的诠释.以往的研究者往往只从审美接受论的角度来解释船山诗学中的"兴"范畴,其实"兴"在王夫之诗学中更具有生成性意义.王夫之认为"兴"生成了主体的创作动机与理想境界,同样生成了诗歌审美意象与形式.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文学理论的言说方式孕育了其内在的困境,即文学理论远离自己的研究对象文学而与哲学结为同盟,文论哲理化的倾向严重。而从诗学的演变规律来看,诗学的原初形态是从文学本文出发建构的本文诗学,因而返回本文自身就成为诗学走出困境的合法性道路,在这方面中西方的理论家已经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维柯、巴赫金、都从具体的文本中提炼出了具有普遍性的诗学思想,因而重建本文诗学在科学主义理性精神泛滥的今天提出非常重要,它一方面让诗学真正的回到文本自身,让诗学充满诗性,另一方面又与理性诗学形成一种互补,构成当前诗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