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建 《教师》2011,(13):18-18
目前,“学生是皇帝,老师惹不起”的现象在许多学校发生。在“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脸色给不得.提问少不得也多不得,开除不得,处分不得……”的托词之下,有的老师开始放任学生,乃至学生的习惯养成变差、纪律变差、行为不良,也少有老师理直气壮地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由此使学校教育步入一方面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另一方面教师放任学生的怪圈,导致学校德育收效甚微,校风日下、学风不浓。  相似文献   

2.
<正>到一线课堂看一看,我们的小语教育更多精力投在知识和能力的层面上了,情感教育的长期缺位,有的教师就反映说,到了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重,不好教,现在的政策,教师对学生是打不得,骂不得。(将来的政策就能?)有的学生一直到大学,都不得不依靠"自学"来完成情感教育这门"功课"。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任感情"野蛮生长",缺乏正确情感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生是皇帝,老师惹不起的现象在许多学校发生。在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脸色给不得,提问少不得也多不得,开除不得,处分不得……的托词之下,有的老师开始放任学生,乃至学生的习惯养成变差、纪律变差、行为不良,也少有老师理直气  相似文献   

4.
林晓霞 《中学文科》2009,(12):139-139
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老师要关爱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可是人们的认识却进入了一个误区:现代教育,老师不能惩罚学生:为此,教育工作者倍感老师难当。确实,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长的“宝贝”,学生个性强,在教育中教师骂不得、碰不得,只要给学生一点“颜色”,当即会遭到诸如“体罚”、“变相体罚”等言论责难,弄得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显得畏畏缩缩,  相似文献   

5.
近日,兄弟学校一教师在课堂上扇了学生一耳光,家长以老师体罚学生为由到学校大吵大闹.同行们在议论该事时,一中年教师向青年教师们传授“经验”:现在的学生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骂不得、打不得,当教师的要“想得开”.他上课要睡觉,你就帮他盖被子;他要爬桌子,你就帮他搬凳子……总之,他要干啥,你就让他干啥,顺着他,别跟他对着干.那些年轻教师听后如获至宝,纷纷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6.
谈“惩罚”     
随着时代的演进,“以人为本”的观念正逐步为社会所接纳,这本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更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如今,人们的认识似乎叉进入了另外一个误区:由于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长的“宝贝”,教师在教育中骂不得,碰不得,稍给学生一点“颜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徐芬 《家庭教育》2002,(5):26-26
说起教育孩子,我感慨颇多。自从孩子上学以来,为了孩子的学习,呕了不少气,打也打过,骂也骂过,谁知不打不骂还好,越打越骂孩子却越“傻”,越不知所措,孩子越这样,我也就越上火,结果是“两败俱  相似文献   

8.
赵洪萍 《教育学报》2020,(2):119-128
在教育领域,策略的含义是指达成目标的重要手段,亦是具体行动的指导方针。近年来,台湾地区在少子化、教育市场化及各种教育改革的共同作用下,学校越来越把学生当成服务对象,甚至出现了"讨好学生"的现象。通过进入台湾G小学资优班进行为期4个月的参与式观察和生命史访谈,发现教师存在四大策略:第一,精进学业的发展策略;第二,规避冲突的"自保"策略;第三,"熬赢同事"的"等待"策略;第四,把学生和家长当作顾客的"小心应对"策略。上述策略乃是基于生存的动机,这与教师难以卸下的家庭压力、"打不得骂不得"的政治正确、少子化趋势下的教师行业危机,以及教师考核评鉴、家长权利的兴起等因素息息相关,而这些也正是教师当下生存的"社会母子盒"系统之体现。  相似文献   

9.
近来常听老师们在一起议论:教师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遇到那些问题学生,教师似乎变得束手无策,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打学生是体罚,众所周知,对问题学生一味采取体罚的方式进行教育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导致学生的逆反,甚至是强烈的对抗,而且教师也无权对学生进行体罚。但现在连批评也不太敢了,因为批评重了,说不定哪个学生想不通而走极端,到头来是教师吃不了兜着走。为了少惹麻  相似文献   

10.
用计教女     
周礼 《幼儿教育》2014,(11):10-10
自从有了打不得骂不舍的“掌上明珠”,老祖宗的“三十六计”开始被我用在了和女儿的“斗智斗勇”上。  相似文献   

11.
谈"惩罚"     
一随着时代的演进,"以人为本"的观念正逐步为社会所接纳,这本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更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如今,人们的认识似乎又进入了另外一个误区:由于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长的"宝贝",教师在教育中骂不得,碰不得,稍给学生一点"颜色",当即会遭到诸如体罚、变相体罚等言论责难,弄得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显得畏畏缩缩,有时  相似文献   

12.
试论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涛  刘丹 《云南教育》2003,(34):8-9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然成为现代中国教育的代名词,与此同时,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对话,反对对学生加以惩戒,从而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教师对“问题学生”批评不得,训斥不得,惩戒不得。而近来社会上时有发生的因处罚不当而致学生伤害,老师获罪或者受处分的事情,也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对惩戒学生这一方式避而远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开始陷入了这样一个困境,那就是激励和赏识教育是否排斥批评与处罚,教师对学生是否有惩戒权?如果有,又该如何行使?一、教师对学生惩戒权…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和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席间谈起了老师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这时朋友的女儿突然插话道:“我们的教师最坏了,就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不是打就是骂。  相似文献   

14.
汪海英 《甘肃教育》2014,(13):28-28
正幼儿园和家庭是人一生中两个重要的生活场所。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力地配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要做好此项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要同步、要一致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他们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亏、受委屈,就叮咛孩子说:"如果有小朋友打你、骂你,你也应该打他、  相似文献   

15.
巧劲的运用     
常听一些家长抱怨,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了,软硬不吃.打不得骂不得,你说他一句,他有十句在后面等着你.我当老师十年,也碰到过很多不好教育的孩子,在和他们"斗智斗勇"的日子里,我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我发现,"制服"这些棘手孩子,要用巧劲,不要用狠劲.先找到他身上的一个闪光点,然后利用这个闪光点让他尝到成功的滋味,然后再"乘胜追击"一举拿下.  相似文献   

16.
偶见一家长对教师说:“咱的娃就是你的娃,要打要骂你随便!”听后颇觉不是滋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她的话未必出于假意;而教师的“打骂”,不能说从此有了“上方宝剑”就可以乐此不疲了。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在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至今还时有发生。有的既打且骂,甚  相似文献   

17.
台湾教育当局日前原则上通过一项名为《教师辅导与管教学生办法》,根据这一《办法》,台湾中小学禁止多年的体罚学生将自今年8月起开禁,学校和教师将可在“有条件下”,对学生施以打手心的管教。据报道,所谓“有条件”为七项前提,包括:不由教师自行为之;不得因学业成绩为之;家长或监护人的书面同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的义务教育法办法规定,公办学校教师在工作日期间不得到校外教育机构兼职兼课,不得组织学生接受有偿教育。违反这项规定的,学校可予以解聘。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读过一个寓言,讲的是天鹅、梭子鱼和虾共同拉一辆车,天鹅往天上拉,梭子鱼往水里拉,虾往泥里拉。尽管三者都很卖力气,但因为拉的方向不同没有形成合力,所以车一动也不动。这使我想到了对孩子的教育。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同样需要教师、家长、学生等各个方面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我就列举一些在家长中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并做简要的分析,希望能给家长们提供些参考。“我们没文化,孩子就全交给您了,您该打就打该骂就骂。”教师经常会听到家长这么说。殊不知教师联系家长的目的,就是想借助家长的力量,避免孤军…  相似文献   

20.
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法治国方略,进一步提高每个公民、特别是提高每一位人民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十分迫切而重要的意义。然而,从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违法现象,这种情况在广大农村和中小城镇的学校更为突出。如随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学生的人格、损伤学生的自尊、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力等等,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伤害。现就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违法现象的预防措施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同仁商榷。1.从提高认识上下功夫主要是指要不断提高人民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许多教师由于受到一些落后的封建思想、错误观点或腐朽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如:是学生就该打、该骂、该罚,这样做还是出于“好心”,是对学生的进步着想等等。殊不如这些所谓的“好心”行为,不仅严重损伤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是违法行为。要时刻提醒那些经常对学生实施违法行为而又对此缺乏认识的教师,应当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2.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上下功夫据笔者的观察与了解,在一般情况下,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与其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