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徽州历史档案,多产生于安徽徽州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歙县、休宁、黟县、绩溪、屯溪、祁门和婺源县及黄山市屯溪区、徽州区),时间从1121年到1949年间,重点从南宋到清末间(1190年至1911年),内容涉及政务、土地、赋税、工商、宗法、文化和邮政,几乎涉及整个徽州文化领域,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文化凭证功能。徽州历史档案作为徽州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客观地反映了徽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是研究徽州历史,总结徽州发展的历史经验,促进徽州各方面发展的凭证。徽州历史档案的文化凭证功能,还表  相似文献   

2.
徽州文书是历史上的徽州人在其具体的社会生产、生活与交往过程中为各自切身利益形成的原始凭据、字据、记录,曾被誉为是20世纪继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档案发现之后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第五大发现。徽州文书遗存至今的数量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徽州文书的数量当至少不下于35万份;还散落在民间、可资研究利用的徽州文书又该有10万~15万份,两者相加就是45万~50万份。这也许不是徽州文书在今天遗存的全部,但如此多的徽州文书的发现,为徽学研究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如果能够及时地整理、出版,供更多的学者研究、使…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5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和收藏的"徽州历史档案"(又称徽州文书、徽州文书档案、徽州契约文书等),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第五大史料发现.徽州历史档案是徽州社会的民间记忆,是进行中国传统社会多维实态研究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它使人们的目光再次凝聚徽州、解读徽州、重构徽州.今天,徽学的兴盛和徽州旅游业的发展,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说明了当今对徽州社会记忆建构的成功之处,这种成功蕴含着徽州历史档案的"记忆基因".  相似文献   

4.
徽州文献、文书繁富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与敦煌学、藏学并称的中国三大以地域命名的学科--徽学,是以其至今存世繁富的徽州献、书为依托、为根基。究基繁富的原因,盖出于其特定的地域历史社会条件,即特定的徽州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环境,以及二结合的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徽州文书的大量面世,被称作继有字甲骨、汉晋木简、敦煌文书、清朝大内档案之后,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五大重大发现。几十万件徽州契约文书的发现,进一步引起中外学界对安徽徽州地域特色文化的特别关注,徽商研究、徽州经济社会史研究、徽州历史人物研究等等渐成热潮,至九十年代,徽州文化研究终于在国内外蔚成和中国敦煌学、中国藏学齐名的徽州学。徽州文书作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民间实态的不可多得的宝贵原始文献,也更为中外学界所关注。徽州文书不仅跨时长、数量大,而且涉面广、种类多。除大量买卖田地房屋的民间经济交易文书、诉讼文书、红白喜事文书、各类民事合约合议合墨等等之外,还有不少深刻反映徽州社会历史实态特色的宗族文书、商业文书等等,给人们全面深入地认识当时的社会实态提供了极为真实生动具体的原始文献材料,丰富了中国历史的内容。本文介  相似文献   

6.
徽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相对封闭独立的具有优良人文、山水景观的区域,其徽文化“新安文化”灿烂辉煌,商贾遍中国,文化促进了商业发展,商业给徽州注入了雄厚财源。加之“徽骆驼”的吃苦精神,成就了具有特色的山水田园水墨画卷——徽派建筑,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文章从徽州民居建造型式、手法、基本要求入手,分析徽州民居的功能性、适用性、经济性及地方材料的合理利用,建筑物与自然界的有机结合。意在对徽派建筑保护、修缮、利用方面有所作用,引起部门社会对徽派建筑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的徽州山区,历史文化底蕴极为丰厚,这里不仅保存下来的文书文献资料汗牛充栋,浩若烟海,而且散存于徽州一府六县(即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绩溪、黟县和祁门县)城乡各地的碑刻资料极其丰富。这些碑刻文字所反映的徽州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领域的内容十分广泛,是徽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陈肖 《山西档案》2006,(2):17-21
一、徽州文化及其内容近人吴日法《徽商便览·缘起》说:“吾徽居万山环绕中,山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徽州地处安徽南部黄山、齐云山之间的东南丘陵地区。唐大历四年(769年)形成的州辖六县格局,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当时徽州府辖歙县、休宁、黟县、婺源、祁门、绩溪六县,由此至明清,基本未变,因而,徽州是一个具有稳定性和完整性的文化地理范围。徽州文化崛起于南宋,鼎盛于明清,从广义上说,是指历史上的徽州人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档案界尤其是黄山市各级档案部门开始对徽州文化和徽州历史档案文化进行宣传和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安徽档案》作为我省唯一的档案专业刊物,办刊宗旨之一是“宣传安徽的历史和新貌”、“进行档案学术研究”,因而自然少不了对徽州文化与徽州历史档案文化的宣传和研究。近些年来,《安徽档案》共刊发徽州文化宣传和徽州历史档案研究文章近90篇,既展现了古徽州地方文化别具一格的风采,又宣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徽州历史档案文化,还宣传了徽学,促进了徽学研究,《安徽档案》因此而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学术特色和较高的文化品味,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杨小京 《兰台世界》2013,(13):139-140
<正>清代是我国藏书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徽州私家藏书最为兴盛的时期。究其原因,一是徽商的发展达到鼎盛,徽商藏书名闻遐迩;二是徽派朴学形成,考据之风大大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发展;三是清政府调整了文化政策,徽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书业发达,利于图书的收藏与流通。清代徽州学者众多,私家藏书蔚然成风。与此同时,清代徽州的藏书数量也大大  相似文献   

11.
徽州自古以来就有"文献之国"、"文物之乡"之雅称,档案资源数量众多、种类多样。据此,本文分析了档案资源在徽州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利用档案资源发展徽州旅游的现状、问题和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徽州是社会史研究的典型区域,研究徽州报刊史对于深化区域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搜集整理相关报刊资料的基础上,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深描民国旅外徽州人创办与发行报刊,积极营造文化舆论空间,进行思想启蒙与文化传播的社会动员活动。同时,结合历史因素与时代特点阐述处于徽州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旅外徽州人文化自觉所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旅外徽州人的办报实践在开通徽州社会风气、增进社会福祉、唤醒国家意识与投身社会革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旅外徽州人的办报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人救乡救国的文化自觉,以及从传统到现代的知识分子自我调适与文化适应过程,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在近代转型过程中自我改造与革新的主体性实践,这为徽州传统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提供了“想象中国”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档案文化及其价值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继续和创造的过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人类需要档案作为载体使之广泛传播和永久流传。档案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历史原始记录,档案的形成与收集、管理与利用。不仅是一类具体的专业工作与社会服务活动。而且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和社会文化现象。深入发掘档案文化蕴涵.系统研究档案对社会文化传承的特殊价值、积极开展档案文化的各种活动,大力发展档案文化。  相似文献   

14.
提起中国历史文化四大发现,稍有一些文史知识的人都能够说出是殷墟甲骨、秦汉简帛、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可谈起第五大发现,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众多的学者开始把30多万件徽州文书的发现,称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第五大发现。提起徽州文书的发现,就要提到余庭光;提起余庭光,就要提到屯溪古籍书店;提到屯溪古籍书店,就要提到郑振铎。那我们还是从郑振铎开始说起——公元1956年4月的某一天,对郑振铎来说,可能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可对徽州文书的发现来说,却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这时候的郑振铎,刚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不久。新…  相似文献   

15.
古徽州居民档案意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素有文献之邦、文物之海的美誉,其历史档案存世数量之巨,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善,令人惊叹。笔者曾走访调研过徽州很多城镇乡村,并对其间历史档案保存完备的原因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徽州自然环境封闭、高山  相似文献   

16.
所谓明代徽州经济类档案,特指《明代徽州土地产权变动和管理文书》,是安徽省档案馆1962年从安徽南部的徽州地区发现并收藏的一组土地经济文书。2002年3月,这组文书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申报名录。这组文书的发现、收藏,有一段曲折的历史过程,其价值也已引起大家的重视。在历史上,徽州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和教育发达,向有“文献之邦”、“文物之海”的美誉。从清末民初开始,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书商就纷纷到徽州收购古籍。解放初期,屯溪作为古籍集散地,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古籍市场。1…  相似文献   

17.
黄立华 《中国出版》2014,(19):50-52
熟悉、了解徽州和徽州文化的人都知道新安江对徽州的重要性,古徽州的一府六县,绝大部分属于新安江流域面积以内。把新安江称作徽州的母亲河以及徽州文化的摇篮从任何意义上说都不过分。近年来在许多徽州文化的研究者和作家、诗人的笔下,都在千年流淌的新安江水中寻找着徽州的魂魄。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两位长年研究徽州文化的学者的关于新安江的散文体著作,一本是历史学教授王振忠先生的《新安江》、另一本是媒体人赵焰的《行走新安江》。前者重在挖掘历史故实、还原古代徽州经济社会文化形态;而后者则突出穿越历史时空、站在当代角度实现与历史徽州的思想对话。如果说,王振忠面对新安江,常常表现出处处留恋、不忍离去的驻足;那么,赵焰沿着新安江,则更多体现为思绪激扬、遐想联翩的行走。驻足者体现了更多历史学家的精细与缜密,行走者则更多体现了文学家的飘逸与冲灵,他们指向的却同样都是古代徽州的魂魄。  相似文献   

18.
徽州文书档案被公认为是上个世纪中国文献史上第五大发现,徽州文书的文献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以及其连续性、真实性、典型性等特点决定了其重大学术价值;徽州文书的文献收集、保护、开发、利用方面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徽州文书信息数据库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出路,而建立这样的信息数据库应从五个方面的工作人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历史视角下的徽州民生档案研究,可以真实地了解和再现历史上徽州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其中包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劳动、人际交往及社会结构、土地关系、文化发展等情况。古徽州民生档案作为人类历史记忆的共同遗产,正在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档案学家、史学家的青睐。在文化遗产保卫战中,档案部门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藏书文化史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藏书文化存在并影响中国数千年。藏书历史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留下来的典籍,数量之多、门类之繁、涵盖时空之广,中国藏书文化的发生、发展,是其最具体、最形象、最生动的象征。从建立和研究中国藏书文化史出发,对中国藏书文化史研究的时代背景、基本命题、基本内容及其结构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