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从这句话中足可以看出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采访既是新闻记者深入实际的过程,也是新闻记者对被采访对象认识思考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从新闻课堂到新闻单位,提到采访,前面都要加上两个字——深入。  相似文献   

2.
《细说消息写作及其他》一书,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北京市新闻学会顾问、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撰写的第6本新闻专业书。全书55万多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说新闻写作“十八般武艺”中的“常规武器”——消息写作即一条消息从头到尾及其“组成零件”怎样写作。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谈谈新闻采访的一些方式方法及其经验。因为,写好消息首先要在采访上下功夫。第三部分,主要收入作者采写首都文化名人和名胜古迹的种种心得作品。第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02,(4)
《细说消息写作及其他》一书,现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北京市新闻学会顾问、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撰写的第六本新闻专业书。全书55万多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新闻写作“十八般武艺”中的“常规武器”——消息写作,即一条消息从头到尾及其“组成零件”怎样写作。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谈了新闻采访的一些方式方法及其经验。因为,写好消息首先要在采访上下功夫。第三部分,主要收入作者采写首都文化名人和名胜古迹的种种心得。第四部分,收入作者写的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的专题文章。此书对广大记者和通讯员以及新闻…  相似文献   

4.
郝娜 《记者摇篮》2010,(7):16-16
精品新闻,就是精心采访、精心写作、精心编辑出的好作品。成功的采访是写出好新闻的基础和前提。业内人士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之说,可见采访是写出新闻精品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一种职业性的调查研究。不少有经验的业内人士都有‘‘新闻报道是七分采三分写”的体会,可见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自己对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和采访实践,我认为新闻采访对记者来说,要有“耳聪、目明、口巧、脑活、腿勤”等五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细说消息写作及其他》一书,现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北京市新闻学会顾问、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撰写的第六本新闻专业书。全书55万多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说说新闻写作“十八般武艺”中的“常规武器”——消息写作,即一条消息从头到尾及其“组成零件”怎样写作。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谈谈新闻采访  相似文献   

7.
“一句话新闻”是报刊上经常采用的新闻消息类体裁的一种,其突出特点是“短”,适合于报道动态性新闻。一、外在写作形式:“一句话新闻”的外在写作形式主要掌握三点即可。一是无标题,二是字数不超过100字,三是段落中不出现句号。二、内容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有人说在新闻采写的整个过程中,“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这种比例划分对吗?我刚搞报道不久,总感到自己的采写实践与上面的说法有矛盾,请编辑同志解答一下。云南许景宏许景宏同志: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这句话是我们新闻界流行的一句行话,一般是指采访时间长于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经验的记者在谈到采访和写作的关系时认为,七分采,三分写,或者八分采,二分写,因为没有采访,就没有写作的“原料”,因此,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而所有的新闻采访要靠人与人的沟通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提问的技巧和风格成为关键。一、提问在新闻采访中的重要作用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它在整个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刊播等过程中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和决定性的。采访活动中,报道思想的明确,活动目的的确立,新闻线索的获取,采访准备的完成及访问条件的创造等,只是…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新闻写作来源于成功的采访,这已经成为新闻业中人士的共识。新闻界的前辈们曾有“采访是新闻写作之母”、“七分采三分写”等论断。但如何取得采访成功,新闻界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览中外“大家”的采访,我们就会发现,成功的采访无一例外地都是抓住了事物发展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新闻写作是新闻记者将采访得来的新闻素材加工成新闻成品的过程。这一点上,网络新闻的写作与传统的新闻写作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同的是传统的新闻写作是以“白纸黑字”的线性文本结构为主,而网络新闻的写作则是以网状的多媒体和超文本结构为主。所谓“超文本结构”,是指文本的构成不仅有文字,而且有声音、图片、动画、甚至电影  相似文献   

12.
申玲玲 《军事记者》2008,(11):30-31
新闻传播是一个线性工作,采访、写作、编辑、传播、检视是它的典型过程。而采访在其中举足轻重,业界流行着两句行话:“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正是对采访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的精炼表述。  相似文献   

13.
“深入”的第四种境界──“神”入“神”,精神也,是作品的精华。“神”入,即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要深入被采访对象的精神境界,善于提精选粹,使自己的作品神采飞扬。法国新闻界有一位名人,他采写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一位记者采访时间他写了多少字的作品?他回答说:“我写文章不计算字数,而计算思想。”这位名人的回答很有味道,值得深思。思想精华是新闻作品的灵魂,它赋予作品生命的活力,没有思想的作品只是一个文字“僵尸”。思想是一根红线,可以将散乱的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珠联璧合的艺术品;思想是智慧的闪电,它使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新闻贵在新。一个“新”字包括了新间写作的方方面面,我本人从新门写作的“新”上感受到了新闻写作的甜酸苦辣。一、新闻写作的“新”要体现在时妞上。采访的素材要展快整理,抓紧写作,有的还要开夜车,加班加点,连续作战。这样写成的稿子,往往新闻气息比较浓。写好的新闻稿要立即寄往报社,重要的新闻可直接送槁,以提高时效性。比如:我在去年t一前9采写的《台县医院党员为者干部义诊》,日天采访,晚上加班写,第二天一军,就送往报社,很快就发表了,因此这篇稿子的时扭住比较强。二、新闽写作的“新”要体现在手法上的“特”。一是…  相似文献   

15.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的道理素为新闻人耳熟能详:没有亲临现场采访的新闻或者采访不到位、不深入的新闻十有八九空洞无物、枯燥乏味,差不多就是个张贴着“本报讯”标签的部门工作材料。换言之,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备真实性、权威性和一定的可读性,就需要记者贴近新闻源,找到当事人进行深入采访沟通,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一件成功的新闻作品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这既说明了记者必须具备两大基本功,一是文字功底,二是采访技巧;同时又体现了采访在新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  相似文献   

17.
采访与写作,是构成新闻学的两个重要部分,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采访,是研究实际问题、认识客观事物、搜集新闻素材的开始;写作,是分析客观事物、消化和提炼新闻素材的加工阶段;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提高和升华。新闻界有个流行说法,叫做“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这些前人的实践经验,对我们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开头讲这么一段道理,是想为后面研讨的问题作点“铺垫”。先请大家看一篇习作以及采访的全过程:蔡凤来进城怡安街里,成了人的海洋。穿红的,披绿的,漂亮的人儿多的是,可偏数他蔡凤来最显眼。…  相似文献   

18.
谈新闻写作中的『物』『意』『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指作者从客观世界中得到各种材料后,经过大脑的思考,形成某种思想认识,这是新闻“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采访,是记者获取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有人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七分跑,二分想,一分写”。还有人说:“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新闻界就有“跑新闻”、“脚板新闻”的行话。“跑”,就是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如同蜜蜂飞向花丛,钻进蜜源深处一样(据生物学家考察,蜜蜂酿1公斤蜜,须在200多万朵花上采集)。深入生活,在新闻采访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初做新闻工作的记者,特别是刚从学校门  相似文献   

20.
张淑清 《新闻传播》2009,(12):43-43
新闻是靠事实说话,所谓的“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说的就是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突出位置。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聪明睿智,就是表现在特定的环境里,创造最佳的采访气氛,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