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2.
初入外交界 陆徵(征)祥1872年6月12日出生在上海,父陆云峰和母吴金灵都信仰基督教新教,陆云峰还是传教士。陆夫人产后患了重病,浑身水肿,在病榻上煎熬数年,在陆徵祥八岁时去世。陆徵祥从小就跟着虔诚的父亲,深受其影响。陆云峰为人很通达,也很务实。  相似文献   

3.
冯君 《嘉应学院学报》1994,(3):46-49,63
清代的外交机构,经历了从礼部、理藩院、“十三行”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再到外务部三个发展阶段。外交机构的演变,是当时社会性质变化的集中反映。一方面,中国逐渐从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清王朝的帝国美梦被西方列强的大炮打碎,中国开始走出千年的封建迷雾,逐渐走上了一条不自觉的,荆棘丛生的近代化道路。清代外交机构的演变,对中国的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柳诒徵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促使其中西文化观的形成.他认为中国文化重伦理道德与德治,中国史学有正史体例,以儒术为主导,而且因有史官制度而具有政治性;西方文化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及法治,西方史学远逊于中国.其中西文化观主观上试图从学理上抗拒新文化运动的激进,客观上对今人了解西方文化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谈中国近代外交机构的领导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外交机关的近代化运作过程中,领导机制的近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近代中国外交机关领导机制的近代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首长独会制的确立,二是层层长官负责制的实现。它的施行,明确了剖员的责任关系,提高了部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徐州知府桂中行于清光绪十七年刊成徐州第一部诗歌总集《徐州诗徵》,张伯英承续前贤,于民国二十四年刊成《徐州续诗徵》二十二卷。两部《诗徵》收录了元代至民国时期600余年间徐州八邑779位诗人的5038首诗作。自然灾害、战争祸乱、山水田园、孝亲节烈、爱情闺怨、羁旅宦游、交游酬唱、咏史怀古等题材内容均有收录,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徐州诗歌发展的历史,从中可以领略到唐宋以后徐州地域的诗歌特色、审美情趣与人文精神。两部《诗徵》的编纂者均具有强烈的文献徵存意识,使得大量的徐州诗人传记文献、地方历史文献、地方书目文献、书画艺术文献赖以保存,这对研究徐州地方文化尤其是元代以后的诗歌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柳诒徵认为通史是了解历史事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必要手段,其本质是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的手段,是历史有规律发展的反映,也是历史学家求同存异以类识物的方式。与断代史相比,通史可以跨越时空;与分类史相比,通史更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但通史只是全史的一个方面。通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文化史的方法,考察民族文化发展的共性与个性。柳诒徵的许多论著可以看做是通史性的著作,其特点在于文化史学的方法论和民族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8.
柳诒徵的史学思想是以传统的史学精华为主兼以吸收西方史学观点的产物。柳诒徵认为,历史学既是关于知识的学问,又是政治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其功用是彰功显绩、生成知识和彰往察来。柳先生把传统的变易观与西方的进化论糅合在一起,认为历史是迭次发展的,"有退化者,有进化者",其因则有赖于人们自身的创造、社会制度的组织鼓励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历史的主体——人本身的本质性和历史文献使得历史是可以认识的;形式上的纵贯和横通,目的上的规律性和特殊性,构成了历史认识的基本类型;"观事实之始末"与"察风气之变迁"乃是历史认识的两个阶段,而客观的事实与政治的"礼"则是历史认识检验的标准。柳先生论著中所体现的史学方法主要是"明吾民族独造之真迹"的文化学方法,以及历史主义和经济分析法等。在史料方面,柳先生打破四部分类法,增加志、丛、图三部,成为七部分类法;主张全面地阅读材料、考证史料的来源,充分利用新的史料、遵守学术规范;史料的编纂应当参照政府的组织机构来安排史书的体系,"治史学若理国事"。柳先生重视史德,强调史家研究历史,必须去除成见,从历史事实中得出结论;要求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不断修养自己的品德。柳先生把礼看做是史学的核心灵魂,批评有损于民族文化发展的一切史学行为和对历史事实的错误理解。柳诒徵史学思想的个性特点是新人文主义,其旨趣是守护传统道德、注重精神完善。  相似文献   

9.
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他们的文化意义却可以不断地与时俱进。自晚明以来,学界曾将王徵前后诠释为"忠臣义士"、"科学家"、"天主教徒"等几种不同的历史形象,而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似乎更应被诠释为"跨文化传播者",因为其跨文化传播的活动对于当今文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评价的转变和王徵历史形象的再次变更,也说明了史学研究反映时代精神,并随时代发展而深入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史研究自上世纪初期兴起,经历了几代学者的潜心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因为是文化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在文化史的研究中影响深远。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发展的阶段和治中国文化史的方法等柳先生更早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试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柳先生的文化史观。  相似文献   

11.
吕思勉与20世纪前期的新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前期的新史学是中国史学史上真正具有“范型”意义上的一次史学革新。历史学家吕思勉-作为新史学的实践者,在古史材料的整理研究,建立通史著述的新模式,引入社会科学新理论以丰富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鲁迅:对生存隐秘的凝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文学活动,具有复杂的多向度的意味。他赞美摩罗诗人,欣赏的是他们对人间隐秘的发现,其文字都是失败或抗拒失败的内心的外露。小说中呈现的对现象界的内在性的穿射,杂文中对人世间本质的关注和虚妄的颠覆,对假象的警觉,都说明鲁迅是一个忠实于存在、历史和自我的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逐步深入,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民办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两年来鲁迅研究的创新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来,因《收获》风波的刺激,鲁迅研究界展开深人反思,催生出一些新素质和新气象。主要表现在对“视界”的不断开拓,方法意识的增强,理论框架的更新,而且新老两代研究者共同努力,开拓创新,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渐宽松和市民社会的初步形成,我国非营利组织迅速生长。在数量增加和规模壮大的同时,非营利组织的信息不对称性却成为其腐败的源头,经媒体曝出的负面事件极大降低了其自身应有的公信力。由此,有必要对建立与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部分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不健全,缺乏强制性的信息披露法规,政府监管有效性不足及捐赠者监督不力等,是造成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借鉴英美两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洪生 《天中学刊》2003,18(6):57-60
《故乡》通过对辛苦辗转而生活的“我”、辛苦麻木而生活的闰土、辛苦恣睢而生活的杨二嫂三种不幸人生的描述,对旧中国20世纪20年代绝大多数不幸的人生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反映了当时苦海无边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表达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找不到出路的苦闷。  相似文献   

17.
反垄断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之一,其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一个权威独立的执法机构.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科学设置及其权限的合理确定是中国反垄断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确定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时,要考虑到反垄断法本身的特点、任务和调整对象、现有相关机构的设置以及外国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先后发表三次对华宣言,前两次宣布放弃帝俄一切在华特权.北京政府利用国内情势与苏俄困境的有利时机收复中国权益,成效明显。随着国际形势好转,苏联出尔反尔的第三次宣言态度明显强硬,北京政府受困于国内政争和社会舆论,外交应对整体显得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19.
梳理中国参与世界的历程,分析影响中国参与世界的外交理念,我们发现参与行为与外交理念是相互作用的。理念的不断改变反应了中国对自身认识的变化,也体现了世界对中国的接纳程度,进而影响了中国参与世界的进程;反之,参与行为也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使中国身份出现了变化,国家利益出现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交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走向成熟伴随了他革命的一生。毛泽东的外交思想是灵活的、务实的,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它长期作为我党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指导意义。今天,当历史已迈进崭新的21世纪时,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指导意义并未因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丧失。相反,发掘其中的精髓对于当今我们制定更加合理、更加适宜的外交政策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