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教育学体系的逻辑出发点的界定,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刻不容缓的工作。首先,对逻辑出发点的不同规定,决定了教育学理论体系性质的差异。任何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性质,不论理论层次高低与否,都是导源于一定的逻辑起点的。逻辑起点是对学科自身理论体系充分反思的结果,对其的规定,制约了该学科的理论层次与概念系统。历史上不同的教育观,都可追溯于其逻辑起点的不同上。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具有鲜明社会主义属性的理论学科,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学科大厦的根基和成熟的保证,对理论的系统构建与健康发展有着前提性与决定性的意义。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同时在当前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现状进行述评的同时,首次主张意志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对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状况的梳理与分析发现,人们把研究思路局限于对教育学逻辑起点规定性以及是什么的分析与研究,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黑格尔提出逻辑起点的缘由和条件;黑格尔提出逻辑起点问题,是把它作为运用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把它作为一门学科的起始概念提出的;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对教育学学科建设并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企图通过寻找一个正确的逻辑起点来建构教育学理论体系是行不通的;后现代知识观启示我们,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人们把素质教育解读成一种与以往的教育根本不同的全新事物,把考试竞争简单概括为“应试教育”,是人为地制造了一种两难困境,让误解它的人们愈加误解。在素质教育和考试竞争之问,有几个朴素浅显的问题需要思考: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考试竞争?而我们对素质教育误解的症结在于把目标解释成了教育内容,这与我们误解全面发展教育是一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述评——教育学有没有逻辑起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1986年瞿葆奎先生等在《教育研究》上撰文“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历史考察”以来,陆陆续续有十多篇有关文章发表,教育学研究者们掀起了研究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热潮。出现了二十多种所谓的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一时间人们莫衷一是,到底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什么?甚至,教育学有没有逻辑起点?本文试图给出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6.
关于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已经见到过多篇讨论教育学逻辑起点的论文。这说明在教育学领域内,建立严格的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已成为当前一个受到重视的目标。笔者认为,逻辑起点是客观上必然存在的。这是因为,凡是学科或理论体系,总是概念和判断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着的系统。这里所说的有机联系指的是理论体系中的概念、判断等是互相兼容的,即互相之间有着推导和被推导的关系。一条命题成立,与之相应的命题也成立,一条命题被否定,与之相应的也要被否定。这样,命题之间的关系就是有序关系,而有序关系所构成的体系是必须要有起点(起始)的。这个起点便是该理论的逻辑起点。因此,所谓逻辑起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兼与孙锡敏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兼与孙锡敏同志商榷曲阜师大教科所姚炳坤孙锡敏同志在《吉林教育科学》1993年第1期上发表了《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文(以下简称孙文).该文论证了科学研究的对象应具有一定的规定性:由客观存在向客体再向现实的科学研究对象转化.由此进...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育学逻辑起点讨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学逻辑起点的讨论早该鸣锣收兵了!本文之旨趣不是提出新的起点,而是想对这场讨论作些反思。事实上,教育学逻辑起点的讨论竟绵延十多年之久。作为一种学术现象,值得深思。 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十年  相似文献   

9.
逻辑起点是研究教育学问题的根基。目前学界就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存在着什么是“教育学逻辑起点”的争论,也存在着“单一起点论”“双重起点论”“多重起点论”之争。从剖析逻辑起点“质的规定性”出发,通过反思得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只能是一个,即“育人”,通过育人——“使人成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知识新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是“教育软技术创新”;教育学是研究生产“知识新人”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软技术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教育技术是指涉及教育软技术创新的技术;教育技术学与教育技术进步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丑是重要的美学范畴,它跟美相对立,是美的否定和反衬,又跟其他的美学范畴如悲,喜、崇高,滑稽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丑与美是对立存在的社会现象,很多学者在论述美的时候往往也涉及到丑。然而,“丑作为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来加以专门研究,开始于近代,主要代表者是德国一些新黑格尔主义者,如罗森克南兹等人。他们揭露了丑的矛盾性质,认为丑不同于假、恶,当丑仅以其感性形式进入审美领域作为审美对象的时候,具有某种积极的审美价值;指出丑与滑稽有一定的联系。”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的很多美学著作,仍然极少有把丑作为独立的美学范畴进行阐述的。因此,刘隆民同志在《论丑》一文(《贵阳师专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2期)中进行的理论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与刘晓东“文化授受”说商榷杨晋明任何一门科学,都有作为经过反复抽象出来的、本学科源头的核心的逻辑起点,教育学当然也不例外。教育学逻辑起点的认识与揭示,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教育学实在的客观反映,是对教育学网络范畴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哲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当前我国教育学研究在科学观和科学性、研究方法以及对教育学研究现状的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文章批判了教育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科学观,认为教育学研究不能割裂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教育学的研究以及对教育学研究的批判都应该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的探讨和争论由来已久.本文从分析教育学是否存在逻辑起点的问题入手,认为逻辑起点潜在于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中,应立于一个合理的"认识角度",才能为理论体系构造寻求到一个确定的起点.本文还提出"培养"是维系教育学与教育本质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文(1)中指出,学科教育学的创立和发展还存在着某些基础性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名称,体系和内容的三个疑难。本文试图就“内容”疑难中的学科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作一点探讨,从而为探索“疑难”的解决途径作一点尝试。 1 某门科学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该门科学的理论表述(其实也就是理论形成)体系的起点或“第一个概念”——一门科学正是由其理论体系表述出来的。理论表述过程一般地在形式上表现为把作为逻辑起点的概念逐渐具体化,即不断由作为起点的概念定义内涵更多的概念的过程。通过各个逻辑中介,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由逻辑起点推导到逻辑终点,就意味着理论体系的完成,也就是一门科学得以建立。因此,对于要建构的科学来说,逻辑起点是一个重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有关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要点的基础之上,本文尝试就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并提出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首发权基于著作权法赋予著作权人发表权之首要权益之意,系作者的权利。报刊社可以通过与作者签订授权合同依法获得并非著作权法意义上具有专有权性质的首发权。首发权与专有使用权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首发权诉求实质上是首发作品的时点垄断权,其经济权利的实质是转载摘编首发作品的报刊社向首发作品报刊社支付的被转载摘编作品的信息使用费。报刊社的首发权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须以公示和转授权成立与第三方许可使用合同为条件。基于报刊社首发权授权、转授权合同难以操作等原因,不应扩大首发权“有效抑制一稿多投行为”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志刚同志在《浅论虚概念的外延和形式逻辑关于外延定义的问题》(载《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以下简称刘文)一文中,揭示了虚概念理论上存在的一些矛盾,并提出了克服这些矛盾的意见。这无疑是有益的。但刘文中的一些观点我们不敢苟同。我们认为,解决虚概念理论问题的关键,在于了解虚概念逻辑特征的两重性。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19.
关于历史的创造者,目前我国理论界有许多提法和争论。其中,以现行哲学教科书为主,大都坚持并论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黎澍同志对此提出了疑义,认为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命题,主张应当恢复马克思本人关于“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提法。我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合理之处,但也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结构是当前确立教育学科学地住所迫切需要的。通过应用信息论和现象学对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加以研究,可给出教育的三个定律,为进一步建立教育学的逻辑结构和理论体系做了有益的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