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年的青春时光,十年的艰辛劳动,赔偿的是一条只值几百法郎的假项链,掩上课本,我们不得不对玛蒂尔德悲惨遭遇表示同情和慨叹,同情慨叹之余,我们是否可以去深究一下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呢?一、不安现状的虚荣性格是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由于出身不好,没有陪嫁的资产,玛蒂尔德只嫁给了一个教育部的小书记,尽管如此,玛蒂尔德的生活还算安闲,丈夫路瓦栽有固定的职业,又继承了一笔价值一万八千法郎的遗产,平时还略有节余,雇上了一个女佣,饭菜里还常有炖肉,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也算得上是小康水平了。但是,玛蒂尔德偏有一颗不安现状的虚荣心。在看…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马斯洛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从玛蒂尔德在自我实现及对爱的寻求这两方面未果的角度分析了其悲剧的真正成因,认为玛蒂尔德的悲剧不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堕落,抑不在于她将项链丢失,其悲剧根源在于自我实现未果以及爱的需求未能满足。  相似文献   

3.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精品,看过的人无不为之称奇,尤其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实在令人惊叹。惊叹之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命运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权威的观点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位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妇女的形象,她爱慕虚荣,庸俗  相似文献   

4.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精品,看过的人无不为之称奇,尤其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实在令人惊叹。惊叹之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命运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权威的观点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位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妇女的形象,她爱慕虚荣,  相似文献   

5.
关于《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形象,历来论者多持否定态度,认为她是个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典型。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未免将这一形象简单化了。凡文学典型都具有丰富的多层面的审美意蕴,玛蒂尔德形象也不例外。如果我们从人的基本需要这一角度来考察,玛蒂尔德其实就是一个追求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的悲剧典型。她的悲剧体现了人类普遍的悲剧,即个体的生命需求与这个需求的不可能满足的冲突的悲剧。玛蒂尔德首先是个有生命激情、青春活力和理想追求的女子。她因出身微贱才委屈嫁予一个小书记员。这是不公的命运对她施  相似文献   

6.
从朱淑真个人角度看,她的个性气质决定了她的爱情理想的追求,而这种理想和追求与当时封建礼制形成尖锐的对立冲突,决定了她个人悲剧的不可避免性。在当时的条件下,影响朱淑真个性形成的主要有三种因素:社会思想、城市环境和家庭生活,三者之中,社会思想制约而又融解于后二者,城市环境和家庭生活则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她个性气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项链>表达了玛蒂尔德对选择一个女人人生之路的醒悟.玛蒂尔德自豪于自己的美貌.她有的是美貌!她幻想通过关貌筹码获取一切,实现自己的梦想."丢项链"是个契机,玛蒂尔德开始反省自己,否定了原先认定的"花瓶式"的、"附庸式"的女人的活法,醒悟到了女人最靠得住的活法是"自强"!  相似文献   

8.
刘兰芝悲剧的个性心理特征庆志远《孔雀东南飞》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叙述刘兰芝不能见容于婆婆焦母,被休遣回家,以致和丈夫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兰芝为何不能见容于焦母呢?其原因除了封建礼教作祟这一根本原因外,其主要人物之间的个性矛盾也应是不容否定的...  相似文献   

9.
玛蒂尔德为了保全自己的人生尊严而苦苦奋斗了十年,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以让人敬慕;后来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所以让人惊喜;她内心充实、自信、骄傲,这才是她美丽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十年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对小说表现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着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  相似文献   

11.
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以出色的文学才华,为世人奉献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受到了世人的仰慕。他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学长廊里熠熠生辉。他的《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因个性鲜明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一直以虚荣心极强而出名,我却认为她也有值得推崇赞扬的地方。人性中的弱点无法避免。人人或多或少都有虚荣心。玛蒂尔德“也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女人天性爱美,喜欢鹤立鸡群的出众和受人瞩目,但偏她又只“出身在一个小职员家中”,结婚后只有“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与她理想中的一切相去甚远。她还年轻,又聪明漂亮,换谁都有抱怨现实,渴求高贵生活的愿望。她追求美,这并没有错。相比那些只安于现状只任青春在岁月蹉跎中流逝的人,她有思想,有反抗现实,追求幸福的愿望,上进、不甘…  相似文献   

13.
郭言霞 《文教资料》2009,(26):16-17
福贵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长篇代表作<活着>中的男主人公,玛蒂尔德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名作<项链>中的女主人公,两个人物形象所属的国别不同,产生的时代不同,人生遭遇不同:面对无边的人生苦难,二人的人性遭受锤炼,从而使人性的光辉得到最大限度的绽放.  相似文献   

14.
《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通过丢失项链事件的突变,改变了人生,也改变了她本人的生活态度。作家在塑造主人公丢失项链的过程中,表现的不仅是主人公的虚荣,而且呈现了她爱美、追求美、表现美的精神欲求,揭示了主人公内心坚定、踏实、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和达观,表现了她在特定环境下保持美好心灵的形象,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一个典型,反映了作品多样性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的中篇小说《局外人》中的主人公默尔索对于人类各种生存状态采取冷漠的态度,被视为荒诞社会的一种反抗。但这种冷漠的叛逆真的是出于他本人意识的反抗吗?本文暂不谈他的无声反抗和荒诞的法律程序,而通过分析原始文本和"日光"这一意象聚焦于默尔索本人以及他的独特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正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的短篇名作《项链》自问世以来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也是对中国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篇目之一。小说中莫泊桑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其复杂的性格和突转的命运强烈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为读者留下了一个永恒的话题。长期以来,人们把《项链》中玛蒂尔德被生活捉弄的经历称为悲剧。诚然,在"借项链——丢项  相似文献   

17.
《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十年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对小说表现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着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8.
赵秀民 《甘肃教育》2011,(13):60-60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的是教育部小职员路瓦栽的妻子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高贵乃至奢华的生活,但她的家庭背景和她的家境只能让她生活在对上流社会生活的梦幻中。丈夫为了让妻子开心,想方设法弄到了教育部长夫妇家庭晚会的请柬。为了出席这个舞会,玛蒂尔德花大价钱做了一套礼服,并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钻石项链。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人们对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看法贬多于褒,众多的读者对文中的主人公发出无数的叹息。作为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她的虚荣只不过是爱美、追求美的表现,她内心真诚勇敢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赞赏。  相似文献   

20.
<项链>一文中蕴含的现实教育意义,让我们知道人生在世,应知足常乐;面对不如意的环境条件,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勤劳肯干;面对人生困境,要勇于承担责任,讲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