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今年,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江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法治和德治思想的提出和运用,标志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邓小平理论的创造和发展。法治思想写入宪法是全民族的壮举,而德治的并用又为马克思国家主义学说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呈现出正面与负面的双重效应。针对网络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趋势,应充分重视和发挥法律和道德的各自功能优势,构建法治与德治对网络文化的规范机制,实行法治与德治的互补与协调,共同规制和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法治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在高校教育任务及高校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校园,达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整合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和道德培养两方面的工作,应对两者关系进行有力探索与研究,使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为高校发展软实力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罗松涛 《大众科技》2014,(7):252-253
依法治国,早已作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列入我国的宪法。但是,关于中国的法治内涵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治"传统,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发源土壤。而由西方引进而来的法治如何在我国的本土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对法治的认识,实际上也是对我国当前国家治理的一种新的认识。就此,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行简要梳理,并就我国的法治特色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6.
黄玉英 《科教文汇》2008,(18):144-144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意味着国家的治理主要依据法律来进行。法律在各项行为规范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法治原则要求人们必须通过合法的程序来获得个案处理的实体合法结果。任何法律关系,其内容都是权利和义务。人们对法律要忠诚,要忠诚地执行法律。  相似文献   

7.
袁青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2):130-131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是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建立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如何建立法治政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建立都是必须的,在法治建设初期,法治政府是首要的实现法治国家的核心任务,也是法治社会的根本要求。在法治国家的高级阶段,法治社会是首要目标和根本任务。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法治政府最终将被法治社会所取代,一个良好有序的法治社会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形式。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的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应该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地观点,曾强调提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江泽民同志把属于政治文明的法制建设与属于精神  相似文献   

10.
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设的理论向导,法治建设是在法治理念指导下的法治实践,二者呈互动之态。法治理念的发展需要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以提供思想原料,而法治建设只有在选择对法治建设历史经验客观总结、理性追求和逻辑升华而形成的法治理念时才会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考察法治建设进程与法治理念之间的关系实例参照。  相似文献   

11.
李嘉碧 《科教文汇》2014,(2):224-225
法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依赖关系,表现在法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共生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与核心。其相互促进的方面表现在.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方向,法治引领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这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西周以降,周王室式微,诸侯竞起,中国历史进入了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大动荡的时期。在此期间,各思想流派纷纷为治理国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试图予以实施。法家作为这一时期的以一个重要的派别,也有独到的治国策略。在政治形式上,法家提出要加强中央集权,坚持依法治国,主张实行官僚制;在治国方略上,法家坚持尊君、以农为本、贬抑工商的思想。这种思想无疑是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的,对中国的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会矛盾交由司法解决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司机关依据国家赋予的权利调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运转.  相似文献   

14.
只有当法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之时,法治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否则,法治就会伤害社会的和谐,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因此,法治中的一些重要组成部分都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而不能与之相冲突.  相似文献   

15.
只有当法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之时,法治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否则,法治就会伤害社会的和谐,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因此,法治中的一些重要组成部分都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而不能与之相冲突。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一种文明的法律精神,是文明在法律上的转化形式。法治为社会福利的发展提供规则与合法性保证,法治为社会福利的发展提供价值模式,法治提供社会福利发展所需的社会和谐,法治是矫正无政府状态的基本保证。法治为社会福利提供具体的制度规范支持,社会福利为法治提供经济基础,社会福利是对法治的丰富和完善,社会福利有助于推动法治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面向"十二五"明确战略发展方向的背景下,着眼于"中国特色"形成的系统性约束条件,构建贯彻国家产业振兴和内需扩大政策方针,符合商务部优化流通网络、完善市场体系工作定位,顺应各级政府"以现代流通为先导,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力,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目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18.
法治思想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法家的主要主张在于其对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中华法系”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的钱颖一教授在阐述社会经济发展时,曾把法治分为了“以法治国”和“依法治国”。主要分析了古代法家的以政治为目的,为政权服务的法治思想与现代社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区别。在我国.如何借鉴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进行现今的民主法治建设,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提升其运用法治思维分析法治现象、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界定大学生法治思维内涵的基础上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维度深入探讨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架构,旨在为高校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孙力 《科教文汇》2008,(10):143-143
不可否认宪政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有许多不容之处,古今中外众多的法学家往往只看到二者的冲突之处,忽略了二者的关联。事实上,它们之间亦存在许多互补之处。本文试从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儒家文化出发重点论述了二者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