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莎 《考试周刊》2009,(32):21-22
对于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历代的评价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褒之者推崇备至,誉为一绝;贬之者则极力诋毁,不屑一顾。本文作者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对于《杂体诗三十首》的评价作了简单的梳理和解读。  相似文献   

2.
芦莹 《考试周刊》2011,(82):36-37
在杂体诗盛行的宋代,涉笔杂体的诗人为数不少,但他们多有所偏爱,如王荆公醉心集句,陈亚倾心药名,像孔平仲对各体一一试行精巧新变创作的实不多见。本文撷取孔平仲三卷《诗戏》中能够代表其杂体诗创作特色的数首品读,解读其求趣、求难的创作原则,并借此进一步了解宋人以作诗为智力遣玩、人文娱乐的风气。  相似文献   

3.
论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及其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淹是南朝的重要作家,他的《杂体诗三十首》及其序受后人评价极高,本文将从其成文时间、写作目的、语言艺术及其反映的文学思想观念等方面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西川前期创作在保持庄重的精神向度的同时,捍卫了“元诗”的艺术自律性.90年代至今,西川选出了“常体诗”,创造出一种自觉变构的“杂体”形式.杂体不再遵循预设的诗型,而是笔随心走,随物赋形,看似无体,实则体匿性存,更有难度地表达诗人宽大的本体意识,即形式是达到了目的的内容,内容是完成了的形式.他使诗的文体松动,包容力更广阔;使理性的整体话语和反理性同时“短路”,在个人化的“偏见”和奇想中依然保持了知识人格深刻的“思”的品质和写作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5.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从问世之日起就被视为摹拟之作,但它决不同于一般拟作。江淹所拟的三十家诗作均在五言古诗发展史上具有特别意义,他的诗序也申明意在“品藻渊流”。本文简述了《杂体诗三十首》的研究史,指出江淹拟作总结汉至刘宋时期五言古诗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江淹“通方广恕好远兼爱”的诗歌史观。  相似文献   

6.
皮陆诗派是唐末吴中出现的以皮日休、陆龟蒙为主角,由下层士人组成的地区唱和群体。诗派成员过人的才气、共同的闲人身份和“未为尧舜用,且向烟霞托”的心态孕育了尚才自娱的诗歌唱和观;诗派成员在此 观下呈现出从内容层面到形式层面全方位追求逞才自娱的创作倾向;其中的“以为诗”、“以学问为诗”和自娱自嬉的种种表现,奠定了这一诗派在唐宋诗演变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浅析江淹《杂体诗三十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淹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著名文学家,其诗歌创作重视模拟前人但又有很大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诗风。其《杂体诗三十首》选取了自汉至刘宋三十家诗人的诗体作为模拟对象,通过这种模拟创作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文学观点。这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8.
江淹是南朝著名文学家,《杂体诗三十首》是其著名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但世人在看到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之余往往忽略了其所具备的文论价值。细究其序言,可以发现江淹在摹仿古人诗作的同时又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文学批评观念——通方广恕、好远兼爱。  相似文献   

9.
《文选》特立“杂拟类”有三方面的原因:时代风气、《文选》的编辑宗旨和拟作本身的突出成就。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不仅在“杂拟”类中有特殊地位,而且与《文选》诗的分类也有很大关系。《隋志》将《江淹拟古》归入“总集类”乃因其兼具“总集”之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   

10.
探讨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和钟嵘《诗品》两者之间的关系。前者启发并影响后者,不仅可能,而且从具体内容而言,后者无疑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般的诗论家认为,中唐著名诗人张祜只是以宫词和山水寺庙题咏诗著称于世,其他的诗歌则少有价值。但通过对张祜诗集的全面爬梳,发现其咏史、寓怀、投献诸诗有济世报国、志趣高尚,关心国运、悲悯生民,讥刺奸邪、讴歌贤良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展示了诗人的思想与个性。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诗歌中有大量诗歌用词和诗用缩略词,成为诗歌欣赏的一大障碍,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为例,通过从和第二人称代词相关的诗用词、几类特殊动词的诗用形式、其他行为动词的诗用形式、英语诗歌缩略词等几个方面,对英语诗歌用词和诗用缩略词进行了总结和解析,以期对英语诗歌欣赏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多样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级高职护理班中同为高中起点的4个班按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多样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单一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理论、实践成绩及各项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81.13%的学生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多样式教学法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结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多样式教学法进行儿科护理教学,可提高学生对专科护理工作过程的认识和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南朝陈代的诗歌受人关注的主要是宫体诗,它是梁代宫体诗的延续,以赏玩的笔调表现女性生活,成为陈代诗歌中的一支。然而陈代还有山水诗、边塞诗,二疏离了宫体诗的风格,前步竟陵八友山水诗的后尘,更多承袭的是谢朓山水诗中清丽的风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齐、梁诗的风格;后出自以军乐为乐的风习,在对边塞生活的表现中,呈现出新的诗歌面貌,从而奠定了唐以后边塞诗的基本主题和风格。  相似文献   

15.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才女,其诗作数量不多,精品不少,秀美之作几乎无可比肩;诗作多发表于新月社的《诗刊》、《新月》等,其诗作最美者为《别丢掉》;沈从文以小说闻名于世,亦有诗作问世,其格律诗多,自由体少;长于爱情诗,表现欲爱不敢疯狂的爱,不擅创伤时事诗;柔美中略带硬度;部分诗受民谣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谢朓咏物诗多为同咏之作,反映了当时人汇聚的特点。而且,谢朓咏物诗结尾多归于美人失落或迟暮之感,与后世宫体诗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然。咏物诗与山水诗互相促进。谢朓联句诗,典型地反映了当时此类诗体的特点。一是押韵不太讲究,多沿袭柏梁台古体诗,二是合乎永明体平仄运用,三是表现了联句诗讲究对句平仄的一致性。另外,谢朓联句诗语言表现上也有特出之处。  相似文献   

17.
玄言诗与宫体诗中的物象是从山水到美人的演变,是从追求本质真实到执着现象真实的转换,这充分表明了东晋到南朝物象地位变迁的轨迹。玄言诗中的自然山水以象征化、简约化的形态彰显自身,宫体诗中的物象具有鲜明的感官化、唯美化的新变特征。主体的不同心态促成了二者各异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欲从苏轼理趣诗与魏晋玄言诗的关系以及苏轼理趣诗的“理”与宋理学的区别进行探讨,来对苏轼理趣诗进行界定。对苏轼具体的理趣诗作分析,知晓苏轼理趣诗是情、景、理三者的有机融合体。苏轼理趣诗的情与理的创作方式成为宋诗理趣诗的典范,也是理趣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有效的儿童诗教学,构建读写结合的桥梁,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材中的儿童诗大多充满童趣,可诵读儿童诗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再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和亲子阅读氛围,通过读儿童诗、画儿童诗、演儿童诗等活动,在听、诵、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适度进行诗歌创作训练,从而找寻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的诗篇 ,十之八九不能确定其具体时间 ,事件和作者。两千多年以来的《诗经》研究 ,大体上是在确定诗之能指。用隶书传授《诗经》的三家诗 ,在这一方面很有典型性 ,而后来居上的古文(小篆 )毛诗又何以言外呢 !赋诗制度与《诗集传》是诗之能指的成功范例 ,但是它们带着时代的局限性。今天的人们学习《诗经》 ,既要珍惜传统 ,又要找出适合今天的时代要求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