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报人范长江在《怎么做新闻记者》一文中说,一名优秀的记者“要有知识,不停地学习,既要博,又要精”。 作为一名一线记者,我们怎样与时俱进,“不停地学习”,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做“杂家”,至少要会一门外语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要当“杂家“,这是多年来新闻行业对记者传统的要求标准。而如今,随着时代节拍的发展,以及新闻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医疗保健等各行各业的全方位介入,拙以  相似文献   

3.
杂家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通常说,编辑是“杂家”。相对于专家而言,在这里,“杂家”实属贬意之词,杂家不如专家。在一般情况下,“杂家”和专家在学识水平上确有区别,但对“杂家”应做具体的分析,不加分析地断  相似文献   

4.
“杂”与“专”(上)(谈编辑人员的修养) (一) 前边曾经谈到,编辑应当是个“杂家”而又有所“专”。什么是“杂家”呢?我们不能抄《汉书·艺文志》下的定义:“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也不能说“杂家”就是具有“杂学”的人。因为以往“杂学’的含义又有两种,一种大致就是“儒、墨,合名、法”那类学问,另一种是指科举考试用的“八股文”以外的各种学问,包括诗、词、小说那些在内。我们说编辑应当是个“杂家”,应  相似文献   

5.
论编辑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观念的确立对于做好编辑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鉴于目前在编辑工作者中编辑观念比较淡薄,我认为有必要将此作为编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编辑主体能动性观念社会上对编辑素有“杂家”之称,此话除道出编辑知识结构的特点之外,还自然使人联想起那足以令人羡慕的与“杂家”相对的“专家”之谓,其中颇有耐人寻味的弦外之音。编辑同行中,亦有对编辑职业抱冷漠态度者,甚至认为当编辑是为他人出成果鸣锣开道,为他人成名成家当铺路石,颇有吃亏之感。当私下和知心好友谈及编辑职业的利弊时,则发出不无自嘲之意的感慨:“反  相似文献   

6.
编辑没有家     
编辑,人称杂家。“杂家”何意?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云:“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本说的是不主一说而糅合诸家之说的一个学派。今称编辑为杂家已失去其作为一个学派的意义,大概听到“杂家”时总会联想为“乱七八糟的家”、“五花八门的家”,或者象某些人所抬举的“万金油家”,反正不是名副其实的家。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新闻记者是个“杂家”,这不仅指知识面要广,而且指新闻写作的手法要多。 我们通讯员也应当向“杂家”努力,学会新闻行当的十八般武艺。这样的好处是: 一、不浪费素材、采访中得到的素材很多,有时写一篇稿用不完。如果只会写消息,其他素材岂不白白浪费掉了? 二、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通讯员一般是从写消息开始的,但新闻的表现形式很多。如果多练几手,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都尝试一下,也许你会找到自己的写作优势。 三、有利于提高写作兴趣和水平。一种写作方法用的多了,难免单调。只有多种形式交替使用,才能不断丰富你的文采和词汇,锻炼你的思维,提高你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30年前,当时我还年轻,和一批同龄的土改队员一起,告别了农村工作,踏入编辑队伍。一位老前辈谆谆劝勉我们说:“编辑要是‘杂家’,是什么都懂一些的行家;是善于和三教九流交朋友的交际家;是能洞察过去、预见未来的通家。”当时,对于我们这些经世不久而又有着许多幻想的年轻人,“杂家”这名词,是那样的新鲜,那样的神秘,那样的诱人,促使你去“胜境探幽”。从此,“杂家”深深地嵌进了我的记忆里,成为我终生追求的目标。尽管在以后的日子里,在“左”的和右的风浪中,“杂家”蒙受过许多责难、误解和讽嘲,编辑工作的实  相似文献   

9.
“《杂家》的出版标志了祖国的繁荣,出版事业的昌盛,标志了经过较长时期孕育的编辑学将在社会主义这块大地上产生。……你们为创立编辑学、宣传编辑事业的花园又增添了一朵鲜艳夺目的香花。春暖时节到了,她将开得更大,更大!”“《杂家》创刊号收到,很快浏览了一遍,觉得很有特色,在至今几家出版业务刊物中,《杂家》是办得较好的一种。‘杂家’的特色在‘杂’,不‘杂’算不得是‘杂家’,你们是抓住这一点的。学问深浅,不在面孔;摆着一张  相似文献   

10.
"杂家"观念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图书馆》1998,(3):44-46
理想的“杂家”观念是图书馆人企图超越现实压力的一种不切实际的意想,它流行的结果,使图书馆变成了“大杂院”,图书馆人变成了“勤杂工”,图书馆工作停留在表面而不能自拔。图书馆人要完成信息传递的使命,必须重新设计自己,走专业化的道路,以自身特有的价值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才是图书馆人发挥图书馆作用赢得社会尊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这是罗竹风同志一九六二年五月六日在《文汇报》发表的一篇杂文,文章讲了一点编辑工作的苦衷,批评了那些不尊重编辑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现象,提出编辑工作者也是一种专门家——杂家,无论如何是缺少不得的。谁知这样便触犯了支持张春桥的那位老爷,他示意当时窃据上海市委常委的张春桥,要文痞姚文元写了一篇文章进行“反击”。这班老爷的倒行逆施,激起上海和全国新闻出版界的极大愤慨,读者纷纷来稿来信对姚文元进行驳斥,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杂家事件”。张春桥们恼羞成怒,一九六三年在上海市委召开的一次思想工作座谈会上,张春桥亲自出马,叫嚣“杂家事件”是“思想战线的一次资本主义复辟”、“出版社刮起了一股资本主义自由化的风”,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矛头直接指向党”。很快,罗竹风同志被撤掉了上海市出版局的领导职务,凡是写过文章提过意见驳斥过姚文元的,也都被迫一一作了检讨。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杂家事件”这场“文字狱”更是愈演愈烈,因此而被株连问罪惨遭迫害的同志达数十人之多,成为出版界人所共知的一大冤案! 十七个年头过去了,张春桥、姚文元一伙倒台了,我们再来细读“杂家”这篇杂文,更加觉得文章写的好,写的真切有理,给人以启发,也更加激起我们对“四人帮”的仇恨!  相似文献   

12.
做一个“杂家”.对做好编辑工作至为重要,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杂家”虽然不是靠眼前的学位、学历教育培养出来的.但在编辑出版学的教学过程中树立“杂家”意识。灌输“杂家”思想,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适应工作并做出成绩奠定扎实的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杂”论     
缘于业务本身的接触面广,又具较强的综合性,新闻工作者理应当“杂家”,这恐怕是不言可喻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大千世界,皆杂然也。社会众生相,更加复杂纷呈。“杂”者,看来是造物的适应。然而的确有过较长期的一段历史误会,“杂家”被认为大逆不道。当年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要砸烂新闻系,为的是它一直奉行“杂家路线”云。 无征不信,还有案可查。曾几何时?一位社会地位不可谓不高、知名度也不低于上海滩其他杂文作者的杂文家,仅以发表一篇题为《杂家》的杂文招来了“棍子手”当头棒喝,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砵;“文革”时再次遭殃,连他的三个女儿都受株连。这位方家当时还是出版局的  相似文献   

14.
(一) 编辑书稿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积累、增长、开发知识的过程。久而久之,日积月累,编辑工作人员在某些方面, 必然会成为一个见识较多、较广的人,这样的人大概可称为“杂家”。编辑工作这个知识密集型行业本身,为杂家创造了积累知识的条件,杂家又为增长知识、提高书稿质量提供了可能。因此说杂家与编辑是息息相关的。战国末年和汉朝初年,折衷糅合各学派思想的一些杂家——吕  相似文献   

15.
清人笔记随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序 笔记的特点,内容为“杂”,形式为“散”。故历代著录多入杂家与小说家。《隋志》入《风俗通义》于杂家,入《世说新语》于小说家。《宋志》入宋祁《笔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四著录《笔记》三卷,即此书)于杂家,入释文莹《湘山野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当“杂家”是新闻职业对新闻工作的一种要求。笔认为,这话有理。作为企业基层通讯员,要健康成长,有所建树,就要在坚持学好党的理论、政策,学好法律法规,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勤练“杂技”,会当“杂家”。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当代出版界,有人极力提倡编辑做杂家。但也有人认为,编辑就是要做编辑家,何必借用“杂家”这个历史上属于“三教九流”的陈词来取代“编辑家”这个堂堂正正的称谓,何况“杂家”的含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又有人认为,在现代科学互相渗透、交叉,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态势下,编辑  相似文献   

18.
编辑要多方位考虑选题河南教育出版社谢美光人们常说,编辑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为人作嫁”,一是“杂家”。既然如此,那么在考虑选题时,编辑也应该显示出这两个特点来,这就是当个“为人着想”的“杂家”:又要为读者着想,又要为作者着想,又要为经营者着想,当然也...  相似文献   

19.
“杂家”与“横通”和书店工作颇有联系。古有人称书贾(即书商)为“横通”,褒赏他们“学问虽不能达于大道,但因接近名流,习闻名论,也有博雅君子不及之处”。“杂家”与“专家”、“横通”与“纵通”,历来是兼长并蓄,相辅相成的。我们书店工作人员应成为当今的“杂家”、“横通”,“用其所通之横,以佐君子之纵”。旧时商贾能做到,而今新人倘  相似文献   

20.
曾经听见几位同行自称为“杂家”,颇有自嘲的意思。其实,当个“杂家”,“兼儒、墨,合名、法”,成一家之言,并不太容易,也不算坏事。对于一个编辑来说,杂七杂八的东西应该多知道一些,而且多多益善,若能成为一个“杂家”,还是很不错的。上小学和初中时,这样那样的“家”我都想当过,包括像梁山泊好汉那样劫富济贫的“造反家”,霍元甲那样把世界第一力士打下擂台的“拳击家”,可是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自己要加入编辑这一“家”。当上编辑以后,就感觉到自己做编辑的准备工作很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