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二○○年,曹操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展开了一场决定存亡的决战。曹操“以至弱当至强”,一举歼灭了袁绍屯营东西十余里的十数万大军,“威震天下”。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给了这个中原最大的分裂割据势力以致命的打击,为后来统一北方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官渡之战的曹胜袁败不是偶然的,是曹袁双方推行儒法两条不同的军事路线的必然结果,是曹操执行法家军事路线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教材是这样分析袁绍失败的原因的: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打败袁绍。"但我更倾向于"性格决定命运"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给黄河流域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使诸军阀面临物资供应短缺的窘境。曹操所实行的屯田制,解决了粮食供应的问题,也为官渡之战后勤供应提供了物资保障。为了保证官渡之战的顺利进行,曹操军队中有专门负责后勤供应的人员。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采取了截击和骚扰袁绍军队后勤供应线的战争方略,使袁绍军队不战自溃。  相似文献   

4.
学会宽容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7万的兵力,击败袁绍大军70万,在获得的战利品中发现了一束信札,竟全是战前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暗通袁绍的书信。怎么办?有人建议:“可以逐一点对姓名,予以砍头。”曹操笑了笑说:“当时袁绍势力强大,我尚不能自保,他们这样做也在情理之中,何必去深究呢?”遂命手下人把这些书信全部烧掉,还下令以后不再谈论这件事。官渡之战,曹操能够击败袁绍的因素有很多,但曹操的宽容大度又何尝不是重要的一点呢?在得胜的情况下,曹操焚书,对文臣武将的过错既往不咎,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曹操的博大胸怀。试想那些与袁绍暗通书信的人怎…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中,涉及曹、袁两家的大小战争不知有几多,然决定胜负的一战却是官渡之战,而官渡之战的胜负表面是战将,兵勇的拚杀、撕斗、沙场上的恶战,而内容却是集中表现了曹操、袁绍两位统帅的斗智,是否能知人纳谏、从善,此乃胜败之关键,试看: 当袁绍决定在官渡与曹操一战而决雌雄时,谋士田丰就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  相似文献   

7.
三国历史形成的过程中,官渡之战是不可忽视的一场重要战役。而在对此战役的关注中,往往很少注意张绣归降曹操的作用。其实,虽然张绣归降之事是发生在官渡之战前夕,但对它的进程和结果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在发展经济方面施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二)能力培养目标 ①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公元200年,在群雄割据的三国初期,袁绍、曹操、刘表、孙策、刘焉、马(腾)韩(遂)、张鲁等均称霸一方。其中,袁绍、曹操是两支劲敌。袁绍雄踞北方军事力量最强,号称"带甲百万",而曹操已将天子汉献帝刘协迎奉到了许都,完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目的。于是,袁曹之争不可避免。官渡之战就是记载这两大军事集团胜衰的经典战役,并以强大的袁败弱小的曹胜而告终。本文通过战争背景、战前准备、战役过程及其结果等几个方面的比较与论述,进一步阐明了曹必胜、袁必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在发展经济方面施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二)能力培养目标 ①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1.
本课在教材中的体现基本上落实了初中历史课标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前后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但是,两大历史事件跳跃性较大,教材对官渡之战的背景没有详细交待,  相似文献   

12.
在人才济济的东汉末年时期,曹操可谓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起步阶段,无论是从声望上来讲,还是从实力上来讲,曹操远远不如袁术、刘表以及袁绍等人。但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最终还是曹操用自己超人的智慧以及无与伦比的用人艺术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长期军阀割据的状况。特别是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的过人谋略以及用人手段让人刮目相看,在社会进步的今天,仍然有许多军事家在关注古代曹操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正因为如此,曹操的用人之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年,曹操利用袁绍的失误,抢先奉迎汉献帝于许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曹操正确运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为官渡之战的胜利和统一北中国创造了一些良好的政治、外交条件。与此同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负面影响也日渐增长,限制了曹操集团的发展,曹操也逐渐放弃了这一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人谋”的重要表现与结果,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曹操的个人素质与曹操集团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4.
再读《三国演义》,发现曹操高明之处颇能给人启示。 曹操手下谋士云集,每当决策大计方针时,他总是充分听取谋士意见。在官渡之战的危急关头,他得知许攸束降,赤足出迎,携手入帐,抢先屈身三拜,恳求许攸道:“子远肯来,我事济矣!愿即教我队破绍之计。”这是常人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15.
为曹操翻案     
千百年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曹操是能臣,是奇才,但更多的人认为他是奸雄,是汉贼。经后世艺术小说的“加工”,民间戏曲的“润色”,再加上后世帝王出于统治目的而下的定论,“奸雄说”就普及了。世人只记得周郎的赤壁之战,却忘了曹操的官渡之战;世人只记得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却忘了曹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相似文献   

16.
曹操(150-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生于汉末乱世,在镇压黄巾大起义中崭露头角。曹操颇有政治才能。196年,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200年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之后,曹操逐步统一黄河流域。曹操抑制豪强,大力整顿吏治,  相似文献   

17.
攻邺之役的胜利对曹操统一北方具有决定性意义.官渡之战获胜后,曹操信心倍增,把进攻目标确定为冀州首府邺城.经过充分准备,进展顺利.三个阶段都达到了预期目的.曹操麾下著名谋臣、战将几乎都参加了此次战役,他们在曹操统一指挥下各施所长,分工协作,形成强大合力,赢得了胜利.攻邺之役的胜利使曹操的实力走上鼎盛,决定了他对北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赤壁之战的真相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操为何失败?人们几乎都认为是孙、刘联军采用“火攻”策略的结果。事实并非如此(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据历史记载和近代科学研究证明,血吸虫病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疾病。《周易...  相似文献   

19.
提起曹操,你一定不陌生吧!他可是我国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曹操献刀、曹操割发、梦中杀人、望梅止渴、官渡之战、煮酒论英雄……关于他的故事真是数不胜数!那么一代枭雄曹操死后究竟被葬在哪里了呢?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到曹操陵墓的确切位置,但直到今天也没有结果,曹操陵墓在哪里已经成了一个千古之谜。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关于这件事是这样描述的:“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zhong,坟墓)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嘱毕,长叹一声,泪如雨下。须臾(不一会儿),气绝而死。寿六十六岁。”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想,这曹操真是不愧为一代枭雄,竟能想到修筑真真假假72座坟墓迷惑后人。那么这72座坟墓,究竟哪座葬着曹操呢?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建造过72座陵墓吗?曹操的陵墓究竟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20.
钟江平 《读写月报》2022,(25):20-22
<正>《短歌行》创作于建安十五年(210),也就是赤壁兵败之后。曹操赤壁兵败之后,回到北方,休养生息,希望重整旗鼓,所以急需大量的人才。功业未就而又充满智慧的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就有了《短歌行》的以歌明志、以歌助兴。诗歌如同一曲真切感人的求贤歌,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曹操对人才的急切渴望与诚挚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