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廖军和 《今日教育》2007,(2S):16-18
从1994年王财贵先生在台湾发起“儿童读经”运动时起,儿童“读经”教育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逐渐推广。2004年.儒学崇拜者蒋庆先生花两年时间编撰的一套12册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通本》正式出版.但遭到耶鲁大学历史系薛涌博土的撰文批评,由此引发了“我们要不要读经”的大讨论。整个讨论形成了旗帜鲜明的支持和反对两大阵营。  相似文献   

2.
儿童"读经"问题引发的争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内兴起的儿童“读经”热引发了学界广泛的讨论,支持和反对的双方基于自己坚持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立场各抒己见。这体现了我国当前学术界和教育界具有较为宽松自由的舆论和学术环境;整个讨论客观上有助于人们理性对待儿童“读经”现象本身,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经”,例如“四书五经”、“十三经”是一个历史概念,指的是经过汉宋等历代经师阐发意义的先秦儒家经典。如果读“经”指的是这个“经”,显然是不妥当的。另一个说法是把诸子百家甚至一切古代诗文都称“经”,这不符合学术上一贯运用的“经”这个术语的内涵。这些古代诗文,传统的说法合称“经、史、子、集”,采用一种中性的说法,不妨一律称作“古代文献”。如果把“提倡读经”改为“提倡诵读优秀的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包括散文、韵文),  相似文献   

4.
题目:篮球明星姚明在一次训练时连续练习了500次投篮,其中投中了400次,则此次训练姚明的投篮命中率是多少?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90年代初,台中师大王财贵教授,为弥补台湾基础教育中重知识轻文化的弊端,在台湾首倡"儿童诵读祖国优秀文化经典运动"。1995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赵朴初、  相似文献   

6.
杜斌 《中学教育》2004,(12):5-5
近日在安徽合肥市A小学发生了一桩趣事。六年级的小学生小可(化名),认真地在纸上写下自己认为最漂亮的班级女生的名字,然后折好,和其他同学一起将“选票”交给班级娱委员。接着,由娱委员唱票,全班同学监督。排出得票名次。票数排名前四位的女生,在全班同学羡慕的注视下,光荣当选为本班“四大美女”,并根据她们各自的外形和姓名特征,分别冠以“杨贵妃、西施、貂蝉和王昭君”的称号。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读经一直是私塾教育上演的重头戏。近代新式小学之所以出现,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教学内容上突破传统经典的限制,把社会与自然学科的基础知识补充进来,使读经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1912年,  相似文献   

8.
张正江 《中国德育》2007,2(5):50-51
目前,儿童读经活动正在悄然兴起。据初步统计,台湾、香港等地参加读经活动的儿童约有三百多万,大陆参加读经的儿童约有二百多万,并呈快速上升趋势。关于儿童是否应当读经,学术界有不同意见,但读经活动作为一种既成事实必然是有深刻的社会基础的。因此,对读经活动简单地否定或肯定,都是一种绝对化、片面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结合儿童读经的指导思想、原则、实施等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读经活动"的展开颇有"星火燎原"的势头,对儿童读经一事,提倡甚至热情赞赏者有之,反对甚至严厉批评者有之。从时间、内容、方法和效果等四个维度认真剖析儿童读经现象,探讨儿童"读经"是否是稳妥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读经一直是私塾教育上演的重头戏。近代新式小学之所以出现,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教学内容上突破传统经典的限制,把社会与自然学科的基础知识补充进来。使读经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1912年,教育部明令废止小学读经课程,不再硬性要求小学生读经。1922年,小学国文改为国语,传统经典在小学教材中所占的分量继续下降。读经与现代初等教育的关系基本上可以用“渐行渐远”四个字来概括。  相似文献   

11.
刘洁 《文学教育(上)》2011,(16):132-133
当下儿童读经热潮席卷全国上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倡导儿童读经者普遍认为儿童读经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益于儿童人格的养成,是一种能够开发儿童智力的较佳的早期教育。并且王财贵等人认为儿童阶段所读的经典将会自发的对其一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对于儿童读经的文化传承及人格影响的意义笔者并不轻易否定,但对于经典的所谓自发影响笔者有所质疑,本文将对此从当下儿童所处的教育及语言文化的角度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杨启亮 《中国德育》2009,(12):24-27
儿童读经本身不是问题。中国幼儿学外语都不是问题,读点儿中国文化经典竟然成了问题?但是,如果不想想儿童为什么要读经,不问问儿童读什么经合适,不知道儿童如何读经有益,不懂得如何教儿童读经,成人不读经只让儿童读经,这就是问题了。儿童读经不可能是儿童自主选择,只能是成人选择,而且还是成人组织、实施教学、操纵评价的。说到底,这是个教育事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幼儿读经"学术界争论不休,褒贬不一,争论的主要内容多数集中在是否要死记硬背、儿童是否理解以及经典诵读的内容等方面.本文就关于幼儿读经的文献做一综述,简要阐述一下各方观点,并为之后的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兴起的儿童读经热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赞同和反对的双方基于各自的理论和文化立场各抒己见,但双方在争辩过程中都忽视了作为读经主角的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享有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15.
理性对待“对儿童读经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经提倡者认为读经具有文化传承、开发潜能、道德提高的功能。反对者针锋相对地认为读经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读经尽管存在着不科学的地方,但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当代对幼儿读经态度的改变取决于其是否适合幼儿的兴趣。同时,幼儿阅读文化经典更需要创意性的早期阅读。  相似文献   

16.
这几年,小学教育界悄然刮起了一股读经之风,所读内容也渐从唐诗宋词扩展到四书五经。曾被“五四”诸贤批得体无完肤的言,现又被当今孩子用稚嫩的童言演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漫步校园内,耳边总能听到这摇头晃脑的读经声。一时间恍若斗转星移,前尘往事,斑斑驳驳,俨然置身于旧时私塾之中。福耶?祸耶?赞成及反对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读经运动方兴未艾,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巨大争议。反对者认为读经运动是一种复古运动,是向古代社会的倒退;提倡者认为如果存在一种亘古亘今、直古直今的典训范式,这便不是复古,而是理想的道德模式。两派学者各执一词,更有主张走中间道路、调和模式的理性务实一派。随着学者争论的持续和读经运动的急流勇进,已经出现大量的学术论著,对这些论著进行综述研究,有利于对儿童读经运动的现状做到更好的把握和梳理。  相似文献   

18.
反对儿童读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03,(Z1)
河南少年先锋学校上学期,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一种新型学生干部待遇制度:五年级及其以上的学生会干部可以享受带薪待遇,月“工资”在5元至45元之间。干得好,薪得多;干不好,“工资”少不说,还要引咎辞职。中小学生干部该不该拿“工资”?这种教育模式与教育一贯倡导的奉献精神是否矛盾?该校的做法,在教育界及社会引起不同的反响。  相似文献   

20.
袁卫新  龙建刚 《师道》2002,(1):12-15
为什么而读书?自古以来,读书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谱:有人抱定“为中华之崛起”的定国安邦大志;有人死守“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掘金古训;有人做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仕途美梦……读书的目的,正如大千世界本身,千姿百态,这不足为怪。但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毫无遮拦地在课堂上宣扬“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的读书观,并将这种观点形成文字,居然还获得市级论文评比二等奖,这就令人啧啧称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