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教材分析、设计思想、媒体设计思路等方面叙述了笔者教学的思想和过程,以供同仁高榷。  相似文献   

2.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  相似文献   

3.
贾全新 《青海教育》2005,(11):23-23
近日,偶得朱自清先生散《匆匆》一,读过几遍,细细嚼来,确又是一番含蓄、真挚的美。  相似文献   

4.
顾团 《现代教学》2006,(6):10-10
教育技术发展到今天,教师已经习惯了“黑板+粉笔+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板书设计这一教学基本功还需要重视吗?多媒体课件是否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黑板板书?能香将黑板与多媒体有效地结合起来?看了下面几位教师对板书的讨论,相信大家会豁然开朗。[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情书     
张军辉 《陕西教育》2004,(11):40-40
第二节是我的语文课。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来回转着,内心有些激动。因为今天要上的课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为了让学生能好好品味这篇课文,我提前作了精心的准备:制作精美的课件,曼妙的班德瑞音乐。我想,这一课肯定会上得很成功! 上课铃一响,我便迫不及待地走进教室。一段精彩的开场白之后,我感觉学生们已进入了状态,内心一阵暗喜。“……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了,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学生那声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有  相似文献   

6.
蔡莹 《语文知识》2001,(7):71-7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而散文更因语言优美被称为美文。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的语言艺术美。  相似文献   

7.
王亚敏 《师道》2005,(12):42-42
那天晨读,我正兴致勃勃地朗读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学生也在用心地读着他们将要学的《泉水》。这时,平时爱管“闲事”的江瑞东悄悄地走到我身边,对我轻声说:“老师,王超的大门牙要掉了。”我听后很是生气,心想:“就你多事,人家掉牙,关你什么事?”便轻声地呵斥道:“还不快去读书?”江瑞东悻悻地回到位子上。我用严厉的目光看丫一下王超周围的几个学生,他们像意识到什么.刚想张嘴说什么,又拿起书来读。我呢,又徜徉在那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里……  相似文献   

8.
一、语言切入,感知结构特色1.交流资料,揭示课题。先让学生说说对朱自清先生其人其文的了解,而后紧扣课题,理解“匆匆”的意思。告诉学生叠字叠词是我们汉民族语言的重要特色,朱自清先生特别擅长运用叠词。  相似文献   

9.
10.
最近有幸聆听了王雷英老师执教的一堂《木笛》。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而它感人的情怀不是一种慷慨激昂的陈词,而是如忧怨的笛声般弥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中国的水墨画般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委婉叙述,怎样给予孩子,怎样引领孩子?王老师给予了孩子一个诗一样的课堂。《木笛》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在这样的一种时刻,成了一首婉约的诗。  相似文献   

11.
刘金生 《天津教育》2005,(12):19-19
新课程像一股春风,吹活了教师们创造的灵感。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散文《背影》,以其浓浓的真情见长。而论受真情感染的程度,又在于读者的悟性,能否从朴素而含蓄的人物描写中,“悟”出作者的言外的不尽之意。文章的“含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已摆到我们面前,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它所倡导的新理念,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现以《匆匆》为例,谈如何以句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14.
我和许多老师一样,十分喜爱朱自清的《春》,每次教《春》的时候心中都充满了激情。今年我又教《春》,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产生了怀疑:虽然我细致分析,精心板书,但这是我的阅读体验,学生未必能够与之共鸣,也就谈不上有所感悟了。为了让学生感悟文本,感悟春  相似文献   

15.
时光匆匆     
赵晖 《青少年日记》2006,(12):28-28
10月13日 今天读了名作家朱自清的散——《匆匆》。读后,我体会到时间总是过得太快,且一刻也不停留。正如中所讲“在洗脸时,时间从盆中度过,我任吃饭时,时间从饭碗中度过。”可见时间就像流水,就像水哗哗地流入江河湖海却再也不能流回。  相似文献   

16.
《白鹭》是著名作家和诗人郭沫若的一篇散文,文章介绍了白鹭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说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文章短小精练,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适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课堂成为学生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情境亲密接触的阵地,让学生成为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17.
王红 《云南教育》2004,(10):35-35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清新细腻的笔触,细致地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虚度年华的惋惜与无奈。揭示了旧时代的青年对时事已有所觉醒,但又对前途渺茫而感到彷徨的痛苦心情。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  相似文献   

18.
19.
《匆匆》是六年制九义教材第十二册新入选的课文。课文通过作者对日子匆匆逝去如飞的感慨,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的事情”的启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难问题。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悟情、悟理、悟文”。一、激趣导入1.说几句时间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2.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3.交流对作者及其作品特点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简直就是一首散文诗.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言,"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的确,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蕴涵着丰富的诗意,尤其以<春>为代表,它不仅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而且还具有一种自然朴素的和谐美."朱先生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林非<现代三十家散文札记>)笔者认为,朱先生散文之美,除了对自然有精确独到的观察之外,更在于他对古典诗歌的融会贯通,将诗的意境融于散文之中,将自然之景与内心的独特感受和谐统一,在诗的田园里进行了一番漫游,而成其一家之言.所以读<春>,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古典文学中那些优美的诗词名句.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