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四个方面概要论述了传统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即:1)中国人面子的内涵与特征.包括:面子是根植于文化的社会心理建构,面子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与表现,面子具有情境性和可变性,面子是一个人自尊与尊严的体现,面子是一个人的自我心像,面子是重道义轻功利伦理情趣的表征.2)中国人的面子类型.包括自我知觉到的面子和他人知觉到的面子;道德性面子、地位性面子、才能性面子和人际关系面子等.3)中国人面子的具体运作.包括做面子、给面子、借面子与赊面子、争面子与保全面子、撑面子、丢面子和挽回面子、交换面子与赠送面子等.4)中国人面子心理的利弊分析.自"五四"运动新文化兴起,特别是解放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法制的不断完善,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国人毕竟是中国人,受过数千年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不可能面目全非.但主张一个现代中国人要弘扬传统中国人面子心理的优点,克服其弊端.  相似文献   

2.
面子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人的面子情结源远流长,甚至形成了独特的面子文化,影响着人们的面子心理也调节着社会行为和关系。面子文化的形成既与自然条件有关,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它具有社会性和道德性的特点,并对个人心理和行为以及社会互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面子是一个中国本土的社会心理概念,但是对面子心理的研究却是外国人先着手的.本文着重从两方面探讨中国人的面子心理:一是面子的心理学定义;二是面子的社会功能,包括符号象征功能、社会交换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以期客观认识面子并能在我们的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有三种类型即面子型、冲动型、情绪型等,这三种不同类型反映了大学生不同的消费心理: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和其自尊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自尊水平影响大学生对商品的偏好、受外界控制的程度和消费技巧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面子是一个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观念,是中国人重要的心理特征,是研究中国人心理及行为的较好切入点。面子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和获得的。当个体不与他人发生社会互动时,面子无存在的意义,也不起什么作用(陈虎强,1999)。因此,“没有无面子的交流”(There is no faceless communication) (Scollon &Scollon,2001 : 45 ) .  相似文献   

6.
面子是当今社会支配着人们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日益凸显的社会现象,面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历史发展产物之一,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对国外及国内专家和学者对面子和面子文化提出的概念及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提炼出面子和面子文化的核心内容加以概括和总结,得出面子及面子文化的定义、特点及功能。  相似文献   

7.
"面子"文化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的心理建构,是影响社会交往的关键因素。文章以"面子"为视角,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以期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拥有千年文化并受着这千年文化影响着的民族,面子对于每个受着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对于有些中国人来说面子甚至比生命还要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人们不惜以生命作为代价.然而在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人们对面子的理解有所不同,因此所遵守的礼貌原则与维护面子的策略也大不相同.对面子的执着使得很多生活在国外的中国人感到痛苦,因为他们的很多做法不能够被人们所理解.本文将以电影《刮痧》中部分情节为例,着重分析在西方礼貌原则与面子观影响下中国人面子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面子"?"面子"不仅仅指的是单纯的脸部,"面子"是颜面、面目的一个转喻;"面子"是一种在中国本土社会中人人都接触并感受过的文化心理现象,其具有丰富的中国特色;"面子"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具有很深的文化内含,是解释中国人诸多行为的关键。通过理解传统中国人的面子观,指导我们处理和分析人情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海清  刘建平  赵科 《成人教育》2013,33(5):107-109
大学生择业心理不仅是个体就业意向的行为体现,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与现实价值衍生的产物。从文化心理视阈分析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趋好,解读"学优则仕"官本位"面子观"家根情结"等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择业心理的深层次影响,提出择业心理趋好调适的相应路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老舍小说《二马》中所展示出来的中国人在异国文化对照下的文化心理.文章运用跨文化交际中的面子系统原理对小说的话语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文化典型代表人物老马在中英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十足的爱慕虚荣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爱"面子"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发展的表现之一,也是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在中国特色的文化、教育等心理氛围中的一种体现.正确对待面子,能使青少年讲自尊、讲人格,昂扬进取、奋发向上;错误地对待面子则会使青少年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掩盖问题,甚至害怕真理,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健全.文章首先分析了青少年的"面子"心理及其主要行为表现,并从社会文化、家庭、学校以及其自身四个层面探析了青少年爱"面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林磊 《华章》2013,(14)
作为一种自我公众形象,面子对中国人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心理意义,有很多研究显示,面子可以等同于自尊的人际获得途径,并且低自尊者更加依赖他人反馈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而面子恰好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所以本文通过内隐联想测验探讨了不同自尊水平者的面子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和思想价值观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面子观。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以面子观为中心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面子保全论三个概念。而在中国,面子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处世要求等的总和。本文以电影《面子》为例,从影片所表现的双重文化特征和强弱文化语境对"面子"意义的不同理解的角度来阐述中美文化的差异,将更有利于解释我们当今社会中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差序格局强调社会的等级差别,中国女性在这一特殊社会结构中,有其规定的社会角色,语言受到制约,在语言交际中礼貌和面子起指导作用,为维护相应的地位和身份,女性常采用面子管理语用策略、赞扬恭维策略、谦虚策略、同情策略等。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中的人伦与等级观念,"礼"的制约,"父权主义"的文化定型,社会性别角色差异等影响了女性的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16.
面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中有“给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争面子和做面子”等诸如此类的词汇。那么什么是面子呢?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面子”的定义进行了阐述。林语堂1935年在其成名作《吾国吾民》(又名《中国人》)中说“面子”是统治中国人的三位女神中最有力量的一个,认为它是“中国社会中最细腻的标准”。面子观首先于1967年Goffman引入到语言研究中。他指出面子与难为情(embarrassed)、  相似文献   

17.
社会语用迁移与中介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Brown Levinson面子观为依据,采用Blum—kulka等学者的“语篇测试”问卷法,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以及英语母语者的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由于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以及他们对面子原则中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的不同认识的原因,导致了他们对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以及间接程度的不同取舍。中国学生在表达拒绝语时所产生的语用失误的根源在于文化的差异。社会语用迁移对语用习得的影响之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高明 《华章》2010,(26)
脸与面子是本土社会心理概念.有关脸与面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两者定义的探讨和功能的分析上.本文从脸面的内涵,脸面行为,脸面的功能,脸面观与中国文化四个方面对相关研究做了综述,并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很注重自己的面子,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国学大师林语堂也曾说过,“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而日本也同样有着重视面子的民族文化心理。面子对于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罗鸣  鲜跃勇  郑国金  廖晓 《考试周刊》2012,(68):164-165
本文在调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对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等方面的调查问卷,通过分析法建立起各种模型,进行统计,从而提出了高职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对其消费行为作出了价值评价,归纳出高职生消费心理特征。最后从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阐述了对高职生消费行为进行价值引导的原则及必要性.并提出了高职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