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尊敬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尊敬每一分钟生命的发展。而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生命实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我们必须把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努力打造“生态课堂”,营造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有利于人整体生命投人的学习生态环境,调动师生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  相似文献   

2.
所谓生态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教学的系统观、生态观,从而促使课堂教学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联,充分注重教学中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另一方面,要促使教学生态的改善,通过转变教学生态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来平衡课堂群体的生态,从而避免“花盆效应”,建设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真正地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同时使学生与学生成为协同的学习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的“生态潮”教育研究便是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3.
一、“生态理论”烛照下的作文教学“生态理论”最先得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凭借发端于当代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精神现象、生理现象、心理现象和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的世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系统观、生态观,促使课堂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发生转变,强化关联,避免割裂,注重实践、体验;另一方面要促使课堂生态的改善,通过转变课堂教学生态中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平衡课堂群体生态,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学生与学生成为协同的学习者。如果我们把“生态”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提出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人的发展、生命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呼唤润泽型课堂的建立。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人性是自然人、理性人、道德人、艺术人,本文是从课堂教学行为细节来研究教师教学行为中所体现出的不同伦理精神,并分析了隐藏在不同教学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最后得出启示,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行为细节中“善”的伦理精神和道德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真正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珂晨 《考试周刊》2009,(29):63-64
语文学习是个性化活动。改革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后.更加注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育,与其说是驯化.不如说是对生命的爱的具体体现.是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和未来人生的关怀。教师和学生两者如何融洽地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教师在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己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强,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6.
法学教育除了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在教育理念上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因此,法学的课堂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上要注重以下问题。一、注重与学生的精神交往,建立“生命”型课堂1.“生命”型课堂的优点“生命”型课堂是相对于“知识”型课堂而言的,与“知识  相似文献   

7.
“生态理论”最先得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凭借发端于当代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精神现象、生理现象、心理现象和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的世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系统观、生态观,促使课堂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发生转变,强化关联,避免割裂,注重实践、体验:另一方面要促使课堂生态的改善,通过转变课堂教学生态中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相似文献   

8.
生态的课堂是一种平衡的关系,它以人为本,把人的个性需要放在第一位,注重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原来的课堂只是注重传授知识,现在的课堂是不但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活,体会到生命的尊严和乐趣。生态的课堂扩展了学校的教学领域,让教师和学生进行多维的对话。那么,我们如何构建小学的生态课堂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教学课堂的反思,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这就是理想中的“生态课堂”。生态的课堂就是人这样一个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任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教育氛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要追求绿色,追求生命之美,张扬生命之力,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大自然的本色。  相似文献   

10.
“生态理论”最先得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凭借发端于当代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在“新课改”精神的烛照下,生态语文也应运而生。所谓生态语文,就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系统观、生态观,促使课堂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发生转变,强化关联,避免割裂,注重实践与体验;另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文化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崭新的课堂教学文化,它关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体验世界”和“价值世界”,注重课堂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为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让课堂充盈文化精神,显示文化物质,发挥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关爱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挖掘人性中的美,因此要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促使学生们能够逐步形成优良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主义的传统教学注重条块分割的固定模式,教学容易导致僵化和教条,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后现代“生态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活动看作是教师、学生以及所处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微观生态系统,具有鲜活的生命特点.在“生态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促进教学的平衡和协调性,激发教学系统活力,实现教学相长.进入新世纪,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也面临着向后现代知识课堂转变的挑战.探索课堂生态模式正是应对这些新挑战的尝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内涵与儿童趣味之间寻求和谐。一方面,要敞亮数学课堂的“数学味”,关注教学的数学化过程;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与生活世界,教学要注重儿童化的改造。数学课堂所追求的“数学味”必须具备“儿童”特质,要能激发儿童的探索天性,促使其积极地感悟数学,形成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新课程要求“初中语文新课堂”引领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时间、方式、思维品质及学习效果,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关注自我、自我参与”,从而确保学生课堂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6.
所谓“生态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人本主义思想,以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为主旨,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之间追求自由开放、和谐协调、共生发展的时空统一体。“生态课堂”就是以生态的视角观察、思考和分析课堂。“生态课堂”存在着诸多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而教材是物质要素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专题内容单元”取代了以往的“知识体系单元”。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课堂生活不利于教师、学生的发展,“生命课堂”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关注教师、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生命”活力。从增强课堂的人文性,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关注过程性评价三个方面来建构“生命课堂”。“生命课堂”力图建构一种关注学生生命的课堂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黄金清 《贵州教育》2011,(18):28-30
科学课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生态系统”,和谐平衡是它的基本特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师生、生生之间民主、平等、活跃,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体验科学的真谛。在科学教学的生态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和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自己成为探索的合作者、平等的对话者。教师要营造生态课堂。通过“生根”、“...  相似文献   

19.
张道致 《考试周刊》2011,(42):40-41
语文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促使学生自我提高;注重教学中知情结合,沟通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营造生活化、生命化课堂,等等,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人本主义教育的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20.
生态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整体性、适应性、多样性等特点,其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独立自主地学习,学会自主感悟、积累、运用,体会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的巧妙点化,既点化文本教学知识,也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学生与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的质量.生态语文课堂的实质就是“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