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后位置标点位置不同,文意随之变化,古代与现代都有这种情况。如甲队打败了,乙队取得了胜利。“甲队打败了乙队,取得了胜利。”要是没有句中的逗号,写成“甲队打败了乙队取得了胜利”就很难说是谁胜谁败。现代文有标点符号,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代出版的古籍,那上面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根据自己阅读的理解加上的,给古文作标点符号,叫断句。断,是判断、断定的意思。从前有个老人晚年得子,临终托孤于婿,遗嘱是这样写的:“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与我婿外人不得争占。”女婿一看:“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与我婿,外人不得争占。”认为很好。后来为遗产继承告到官府,县官作了这样的标点:“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与;我增外  相似文献   

2.
<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当刺史时,曾被一孤老头写的春联给难住了。这副对联是:"家有万金不算富,命有五子还是孤。"白居易初见这副对联时,琢磨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是一副谜联,老人有十女十婿。古时,女称"千金",婿为"半子",故"万金"为十女,"五子"即十婿。因为女儿出  相似文献   

3.
一、皇室贵戚驸马原是官名,汉武帝时置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秩二千石。魏晋以后,帝婿例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白居易《送兖州崔大夫驸马赴镇》: “戚里夸为贤驸马,儒家认作好诗人。”脔婿古称皇帝的女婿。后以称科举榜  相似文献   

4.
在宋代科举制迅速发展的影响下,宋人的择偶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具体表现为:门第观念淡薄,榜下捉婿;婚姻论财,士人不惜入赘娶富家女,甚至委曲求全迎娶孀妇,贫穷女子却孤独终老无人娶。榜下捉婿、结婚论财是一种进步,但是一味地追求权财,使宋人的择偶观渐趋畸形。  相似文献   

5.
趣闻两则     
终身未嫁的公主国王哈里发有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儿.姑娘的智慧和美丽使许多聪明英俊的小伙子为之倾心,求婚者络绎不绝.哈里发总想挑选一位才智超群的青年为婿.于是他出了一道题,声明谁先做出此题,女儿就嫁给谁!哈里发的题目是这样的:有两组分别用线连在一起的小圆圈  相似文献   

6.
于谦断案有一个姓张的富翁,到七十岁才得一子,取名一非,平时只叫张一。富翁病重将死时,儿子才两岁,想把家产留给儿子,又怕女儿、女婿谋财害命,于是写了这样的遗书:张一非我子也家产尽与我婿外人不得争执。女婿看了,大喜,就把家产据为己有。为什么?他是这样标点的:张一,非我子也,家产尽与我婿,外人不得争执。张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婿”可以用作称呼“女夫之称”、女儿的丈夫、妇女的丈夫等表示姻亲关系的称谓词。文章具体分析了汉语方言中表示“姑夫”、“姨夫”、“姐夫”“女婿”、“妹夫”这五种姻亲关系的称谓词,其中,表示“姑夫”和“姨夫”这两种亲属关系的称谓词内部差异最大,文章归纳为六种形式;其他三种内部较一致。在分析中还发现,“夫”有逐渐取代“婿”地位的趋势。汉语方言称呼长辈或平辈中长于自己的姻亲多为“夫”,如“姑夫”、“姨夫”、“姐夫”;“婿”只是用来称呼晚辈或平辈中小于自己的,如“女婿”、“妹婿”等,而“妹婿”一词也逐渐为“妹夫”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奥运选婿     
奥运家族算是世界上最有名望的家族之一了,他们每隔四年就嫁出一个女儿,并在全球范围内选婿。今天,又到了四年一度选婿的日子,那真是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9.
国王哈里发有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儿。姑娘的智慧和美貌使许多聪明英俊的小伙子为之倾心,求婚者络绎不绝。哈里发总想挑选一位才智超群的青年为婿。于是他出了一道题,声明谁先做出此题,女儿就嫁给谁!  相似文献   

10.
在《士婚礼》中,婿到女方家后要行再拜稽首之礼,对于婿所拜的对象,有人认为是新妇,有人认为是新妇之父母,有人认为是新妇的祖先。历代礼家对此争论不休,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一致的答案。经考证,婿所拜为新妇之父母的观点与《士婚礼》实行的时代最接近,与《仪礼》经文有很大的契合性,并与婚礼的礼仪情境相符合,因此是三种观点中最可取的。  相似文献   

11.
郭子仪是唐代大军事家,有平息安史之乱,“国家再造”之功,封汾阳王.《新唐书·郭子仪传》云:“麾下宿将数十,皆王侯贵重”,“幕府六十余人,后皆为将相显官.”德宗皇帝“赐号‘尚父’”,“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权倾天下”,“功盖一世”,“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诸孙数  相似文献   

12.
国王哈里发有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儿.姑娘的智慧和美貌使许多聪明英俊的小伙子为之倾心,求婚者络绎不绝.哈里发总想挑选一位才智超群的青年为婿.于是他出了一道题,声明谁先做出此题,女儿就嫁给谁!  相似文献   

13.
我的再婿老伴是个热心肠,她助人为乐,邻居乡里都夸赞。可在家里,她却常常“自以为是”。例如,做饭从不和我商量,只顺着自己的胃口做;买东西也是独断专行,买来不合适的,还不许我说一个“不”字,为此吵了多次嘴。  相似文献   

14.
说明:《儒林外史》堪称中国讽刺小说的登峰造极之作,这一点在阅读《范进中举》时可见一斑。在中举之前,胡屠户对范进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中举后,胡屠户换上了另一副嘴脸;昔日“尖嘴猴腮”,如今却变成了“方面大耳”;“癞蛤蟆”摇身变成了“文曲星”。不仅如此,他还要跟在“贤婿”的身后,将滚皱的衣服小心地扯上几  相似文献   

15.
高四册《左忠毅公逸事》一文中有“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一句,教参译为“我的同族的老前辈字涂山的,是左公的外甥”。查《辞海》“甥馆”条,先引《孟子·万章下》:“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接着写:“古代称妻父为外舅,称婿为甥。”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对“舜尚(“尚”,(?)伯峻注:同“上”。以匹夫而晋谒天子,古文云“上”。)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一句的翻译是:  相似文献   

16.
与岳父岳母在一起生活近10年了。从和妻确定恋爱关系后常去蹭饭,到现在因便于接送儿子上学常年吃住在岳父岳母家,这里的一粥一饭早已把我“为人婿”的矜持变成了“为人子”的亲情。  相似文献   

17.
趣话夸张     
夸张是语言运用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言语、文字在程度上有意的扩大缩小,远超过客观的事实,使其欲表达的情境意象更加鲜明突出,借此加强读者或听众印象的一种修辞方式,有些书又叫"夸饰"。概念总显得抽象,我们看个具体例子。在明代冯梦龙编的《笑府》里有这样一个笑话:一杭人有三婿,第三者甚呆。一日,丈人新买一马,命三婿题赞,要形容马之快疾,出口成文,不拘雅俗。  相似文献   

18.
平衡     
百姓们常说的一些话值得回味: 好女无好婿.是说相貌漂亮的女子,反常常会找不到英俊的夫婿.这现象每个人的身边都不乏例子,解释这种现象的理由似乎应该是:你既然长得漂亮,在女人中大出了风头,那么好吧,就让你得到一个并不称心的丈夫!  相似文献   

19.
令: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等. 贤: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兄、贤弟、贤婿、贤侄等.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挖掘词汇的原始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精神风貌。将汉语和印欧语系部分语种表示女“婿”概念的词汇做对比研究,能揭示残存于语言中的某些古代社会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