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塘月色》一流露出朱自清当时内心存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也展现了他在经受痛苦后,改于再次直面人生的狷介形象,这表明朱自清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他身上存在着中国传统人儒道互补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主题及艺术两方面,比较了《给亡妇》与《怀念肖珊》之异同,认为这两篇悼亡散文有许多相通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点。两文异曲同工,各有千秋,堪称悼亡散文的杰作,至今仍很有魅力,对散文创作仍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讲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我问学生对朱自清先生哪篇作品印象最深刻?大部分同学都说是《背影》,当再问这篇作品什么内容震动了自己,不少同学都说是父亲过铁路,爬月台帮我买橘子的情形。但当有同学提及文中父亲"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时,全班一阵哄笑。父亲买橘子的细节是朱先生散文中感人至深的经典一笔,文字背后是为人子的不安与愧疚,读来本应是沉重的,但同学们却只有一阵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其写作文笔细腻唯美,所有的散文都被文学爱好者称之为美文。特别是其中的《荷塘月色》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铺天盖地的研究和评论。《荷塘月色》将朱自清先生所有散文艺术融汇一炉,集中表现出朱自清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风格,给人一种真实的美感,直接成为朱自清先生的代表名作。本文针对朱自清先生与《荷塘月色》进行浅析,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讨论来找出其中的文学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5.
<正>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自30年代起一直作为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经典教材。在海外,凡是有华文教育的地方都要选它作为教材,在华人世界里可谓耳熟能详。朱自清先生笔下那宁静、淡雅、朦胧的荷塘月色,像诗,像画。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浓浓的哀愁和那淡淡的喜悦感人至深。长期以来,人们"颇不宁静"的原因和那浓浓的哀  相似文献   

6.
章以朱自清抒情散中的水为主线,例举了朱自清对浸入自己感情世界里水的浓浓厚爱,阐述了朱自清细腻委婉朴实纯真的表现手法,再现其创作手段中沁人心脾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张景 《现代语文》2008,(2):34-35
朱自清先生的许多散文脍炙人口,广为传唱,但最能体现他作为丈夫对妻子的柔情眷意的散文一一<给亡妇>却鲜为人知.虽然文章所写皆是生活琐碎之事,但所抒情感真挚动人,感天撼地,不失为一篇优美的散文.  相似文献   

8.
读朱自清的散文,总使人有如闻馨欬的感觉,似乎作者就坐在你对面,跟你促膝谈心,坦露他的胸怀。唯其如此,作者读者之间便容易“心心相印”。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罗明誉在《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发文说,散文是语言艺术。语言既是意符,又是音符。散文的语言。不光要精确达意。更要与全篇意境协调。意蕴一致。巧妙地给形传神。还要注意音节的精美。请看《荷塘月色》一文中体现出的几种语言技法:一是“通感”。它用各种艺术手段把读者的听觉、视觉、嗅觉等沟通起来。共同参与对散文的艺术欣赏。用“渺茫的歌声”来形容荷花的清香。用“笼着轻纱的梦”来形容月光薄雾笼罩下荷叶和花,用“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来形容光和影。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风筝》和朱自清的《给亡妇》作为现代文学的回忆散文名篇,都体现出对于男性中心话语的主动接受心理。人们在回忆时的主动坦白心理构成了这种话语心理得以被呈现的前提,而中国长期封建礼教文明的影响则是一个无需争辩的因素,精神观念和意识上的成功内化则成为了这种特殊心理的内在原因,那个年代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的精英意识亦在创作观念上自然地物化为这种隐含的写作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散文特别是早期散文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景美情浓的描写抒情,二是诗画交融的意境创设。朱自清先生用画家的眼睛,诗人的情怀来写景、叙事、抒情,独特的审美情趣构成了朱自清散文特有的韵味。  相似文献   

12.
大凡读过《荷塘月色》的人,想必不会不记得朱自清笔下关于“月下荷塘”的一段描写吧:“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相似文献   

13.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叙事抒情兼具的美文。文中,作者不仅写出了月光下荷塘的特有风韵,更写出了清净幽深的气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出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心情,也流露出了作者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题材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研究者在论及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征时,大多会关注他的像《背影》《给亡妇》《儿女》之类的亲情篇或者是《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绿》之类的写景记游篇。但是像他的散文集《你我》中的《谈抽烟》  相似文献   

15.
张训锋 《文教资料》2009,(16):19-20
本文主要从文学的超越功利的角度,来解读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与奇妙的比喻,建构让自己灵魂小憩的精神乐园.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文中的写景艺术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文章描写了月下的荷塘如画如歌,荷塘  相似文献   

17.
选文再现冬天(节选)朱自清(原文第一部分)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相似文献   

18.
《瑞士》是朱自清先生《欧游杂记》中较为著名的一篇游记散文,朱自清先生在文中精心选择和运用了多种形式的叠音词、充满比喻义的动词、增强文字音趣和美感的联绵词、拆词镶嵌、比喻、释句等修辞方式,精准地描绘了瑞士的旖旎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现从修辞艺术的角度,归纳出《瑞士》一文中最主要的修辞规律,了解修辞方法和技巧,更好地欣赏原著,并在写作中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余光中批评《荷塘月色》一物三喻,三种形象都太俗滥,用喻草率;"舞女的裙"只有负效果,"美人出浴"的意象尤其糟.其实"草率"的不是朱自清的比喻,而是余光中的批评,因为他没有关注到《荷塘月色》的设喻是有"整体性"的,"裙→人→梦→酣眠→小睡"互有关联,次第展开.如果余光中能领会"整体设喻"这一特点,他应向朱自清真诚地道歉.  相似文献   

20.
说到朱自清,很多人都会想起他的散文名篇《春》、《匆匆》。听流行歌曲《荷塘月色》,会想到他的同名散文名篇。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到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举闻一多和朱自清的例子,“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称赞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