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友从日本归来,谈及在日本的钓鱼比赛见闻:日本在举办钓鱼比赛时有不少设置“文明钓鱼奖”的,参赛者凡获“文明钓鱼奖”的每人均可得到一份奖品。据了解,在澳大利亚设施先进的公共钓鱼场所钓鱼均实行免费,但随地丢弃脏物和钓到小鱼不放生者将受到处罚。为此笔者想到,我们各级钓鱼协会在组织举办钓鱼比赛时,可否借鉴一下这一做法,设置一项“文明钓鱼奖”,或许对维护生态环境、弘扬精神文明建设大有种益。我曾参加过多次钓鱼比赛,有些参赛者钓德实在不敢叫人恭维,例如有的参赛者在组织者宣布钓鱼规则及注意事项时大声聊天喧哗;有…  相似文献   

2.
邹思全 《钓鱼》2006,(17):16-17
钓鱼比赛我参加过很多次,也拿过冠军,多是钓鲫鱼尾数和混合鱼重量或单尾重,混合鱼重量赛多是钓上尾大鱼才有机会夺冠,以小鱼夺冠的时候却不多。最典型的就是今年蒙阴县举办的“蒙山杯”精英野钓赛,所有鱼种都计成绩。因鱼情不佳,在其它鱼类咬钩不勤的情况下,我充分利用平时练就  相似文献   

3.
《钓鱼》2008,(24):72-72
2008年11月底,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举办了本年度职工钓鱼比赛,共有70多名干部员工参加比赛。 钓鱼比赛分上下两场各3个小时进行,设获鱼总重量和单尾重量各前8名奖。经过角逐,共有16名参赛者获得了奖励。  相似文献   

4.
放鱼之乐     
初学钓鱼,常常为钓不到鱼而苦恼。看到久钓江湖的老钓手,钓到不起眼的小鱼后,以开玩笑的口吻说:过两三年再来吧,顺手把小鱼丢回到水里,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钓鱼嘛,既然钓上来,再丢回去,岂不可惜?即使不吃,带回家充充门面总是好的。要是我钓上来,一定不丢。 这也难怪,自己的鱼护里一共就那么几条小鱼,一旦丢回去,岂不空了竿? 钓技一天天在长进,鱼护里的鱼也越来越多,虽说还不是久钓江湖,但到底在江湖上有些见识了;  相似文献   

5.
张莉 《钓鱼》2006,(7):6-7
在钓鱼运动迅猛发展的今天,改革赛制,丰富钓赛内容,让钓赛“与时俱进”已是当务之急,我们期望让越来越多的钓鱼人参与到钓鱼比赛的行列;我们期望——春暖花开,艳阳高照,又到了钓鱼的黄金季节。全国各地的各类钓鱼比赛又将风起云涌……现如今,一提到钓赛,特别是淡水钓赛,许多钓鱼人的脑海中立刻会定格这样的画面:上百名钓手正襟危坐在精养鱼塘边,以3.6米手竿钓鲫鱼对象鱼(尾数计算成绩)、以5.4米以下手竿钓混合鱼(重量计算成绩),鱼塘内鱼的密度之高让钓手们在90分钟内“拿下”100多尾小鱼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出类拔萃者甚至90分钟钓获200多尾小…  相似文献   

6.
所谓“双积分”:是指在一场比赛中统计钓手钓获有效鱼的总尾数和总重量的多少,以两项积分之和来计算钓手的综合成绩。比如:在一场有若干人同边竞技的钓鱼比赛中,你的尾数成绩30尾、积5分;重量成绩8千克、积2分;则你的本场综合成绩为7分。参加“双积分”钓鱼比赛的选手要有过硬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善于速钓小鱼抢尾数分,而且还要能够擒获大鱼不丢重量分。这种比赛可以真实地反映出钓手的实际垂钓水平,若不是“两手都硬”的钓手肯定不会取得好成绩。早就在《钓鱼周刊》上看到关于钓鱼比赛中有“双积分”的竞技方式,感到非常新鲜,虽说自己也曾参…  相似文献   

7.
佚名 《钓鱼》2005,(15):56-56
为了更好地推广休闲垂钓运动,积极构造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倡导健康、生态、环保垂钓,由广东省钓鱼协会、《钓鱼世界》杂志社主办,深圳双龙生态庄园承办的广东省首届“钓鱼世界杯”家庭钓鱼比赛将于8月21日在该市双龙生态庄园垂钓中心举行。比赛设手竿钓混合鱼重量赛一场,手竿钓罗非鱼重量赛一场,摸鱼比赛一场(限少年儿童)。本次比赛以家庭为单位组队参赛,将垂钓、竞技、休闲、趣味活动融于一体,是一种十分有趣的比赛,届时将有来自广东省100多个家庭参加角逐。  相似文献   

8.
去年7月 26日晨7时30分,我和约 友李钢等4人到达东港市长山镇大顶子水库钓鱼。当日天气晴,气温28~30℃,无风且有晨雾。我用4支海等挂糟饵钓了一个多小时,只钓上了几条小鱼。近9时,雾渐渐散去,这时我发现离我钓位不远的库湾水草处有大鱼扑腾,仔细观察,原来是黑鱼在追食小鱼。于是我将4支海竿中的两支改用串钩挂小鱼,抛到水草的边缘。时间不长就有鱼咬钩。遛了几个回合后李钢帮我把鱼抄上来。这是一条雌性黑鱼,更四五千克。此后半个多小时内虽有鱼扑腾就是不咬钩。 我见底钓效果不佳便改为浮钓。抛钩到位后不到10…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万源市地处大巴山深处,一条臭气冲天、污染严重的小河绕市南行,名曰“后河”,河里早已无鱼,偶尔有之,也是一些怪模怪样、重度污染,浑身一股煤油味的怪鱼。可偏偏就在这河小鱼稀之处,有我们这样一群钓鱼爱好者。本市无鱼可钓,要钓鱼,一出行少则四五十公里,多则一百多公里。当然就不可能钓得很勤,于是钓瘾越集越大、越压越深……  相似文献   

10.
英国人喜爱钓鱼这项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传说。在那里,钓鱼爱好者不仅每年举行各式各样的比赛,而且还有形形色色的钓鱼纪录。例如,南威尔士的哈里·威尔科克斯六年前捕获了一条最大的鳀鱼,重量足有四十二克,放在天平上都难以使指针摆动。但是,按照英国钓鱼协会的严格规定,那是一项纪录。哈里·威尔科克斯的名字和他所捕获的那条鳀鱼都载入了英  相似文献   

11.
鱼与学问     
星期天,带着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去河边钓鱼。儿子没有钓过鱼。我帮他拴好线,上好饵料,选好钓位,告诉他一些基本要领之后,就坐在他身旁,教他如何钓鱼。一会儿,有鱼来咬钩了。浮漂忽地就被拉沉了,很快又浮了起来。儿子说:"这鱼好凶啊,肯定是一条大鱼。"我说:"这是小鱼,而且还很难钓得着。"儿子看着我,  相似文献   

12.
钓语别解     
之晔 《钓鱼》2006,(11):25-25
乱口 浮标大幅度上升.一直升到标身出水,提竿无鱼;急速下挫,标尖看不见了还是空钩,于是有乱口鱼或称乱层鱼,这是竞技钓鱼的说法。休闲钓鱼也有这种情况,但说法变了,这是小鱼闹窝,一群尖嘴鳖鲦。两种说法都对,问题是竞技自命不凡,看不起休闲.称之为乌合之众;休闲反唇相讥,说池塘内竞技钓是动物园打猎,笼里捉鸡的能耐,也就是拿小鱼开心。  相似文献   

13.
覃建谋 《钓鱼》2011,(16):28-29
这里讲的中午是指上午11点至下午1点。 有条钓谚说“神仙难钓午时鱼”。为什么神仙午时也难钓鱼呢?很明显是钓不到鱼嘛。连神通广大的神仙中午都钓不到鱼,人就更加钓不到了。因此,又有另一条钓谚说“午时到,钓翁睡大觉”。翻开各种钓鱼报刊杂志也不难发现,有不少钓友发表文章认为中午钓鱼等于白白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14.
张炎冰 《钓鱼》2008,(9):16-17
现在看,钓鱼对生活在中小城市的人来说是一种快乐,水污染少,钓鱼的地方多,鱼资源丰富。不过喜欢竞技的人就不满足了,比赛少、规模小,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有点遗憾,水库里练成的本事钓不了小鱼,更钓不了快鱼,周增强就是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搓饵基本功     
吴芜 《钓鱼》2007,(6S):16-17
拉饵的出现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1989年开始的两岸钓鱼交流以鲫鱼为对象鱼,定位池钓并影响钓鱼比赛,按尾数计成绩。一尾鱼计1分(按名次分评定成绩是后来的事),500克是一尾,50克也是一尾,当然是钓小鱼有利。可是搓饵慢,影响速度,于是就有了拉饵,但它出现在钓鱼比赛是在1998年,所以程宁很骄傲,他的“九八钓王”是老老实实,  相似文献   

16.
颜恒 《钓鱼》2010,(1):42-43
过去,冬天常被视为难钓鱼或不钓鱼的季节,从一般规律来讲,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冬季天气寒冷,水温降低,食物减少,鱼体能下降,活动受到限制,导致觅食减少甚至不食。故而鱼不易钓到或根本钓不到。其中”冬天到,鱼难钓”这条钓谚,就很简洁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不过,根据实践,冬天还是能钓到鱼的,  相似文献   

17.
一兵 《钓鱼》2005,(22):41-41
全秋十月我参加了省市主要新闻单位由金箔集团公司承办的第十届“金箔杯”钓鱼比赛,四十多名新闻、出版、广电、报业战线参赛选手和金箔集团参赛队同场进行了比赛。开赛后打的并不顺利,别人频频的上鱼,而我却难得有鱼咬钩。在上半场一小时十五分钟的比赛中,由于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没有做好赛前准备工作(主要是钩线)前后共出现了三次断线跑鱼,比赛结果上半场只钓到三尾鲫鱼、四尾小鱼,总重量12千克。成绩不是预料的那样。原因,不仅有主观的还有客观方面的。比赛场上最担心的就是跑鱼,而没有料到的是斤把重鲫鱼也会脱钩断线,简直令人头疼。距上半场比赛结束只剩下40分钟,我格外的着急,急得不是名次问题,而是要找到失利原因,在后一场比赛中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反败为胜。  相似文献   

18.
马建华 《钓鱼》2007,(4X):22-23
(三)鱼钩。目前,市场上鱼钩种类繁杂,针对性较强,这种现状造成了钓友在选择上的盲目性。应用于竞技比赛,在钓以鲫鱼为主的对象鱼时一般使用钩条细、钩锚长的袖型钩为主,在钓混养鱼情时,新关东钩型是不错的选择。但用于钓鱼情不定的野钓时却不能以此为标准,野钓时如果从既能钓上小鱼又不至于跑掉大鱼角度出发,对鱼钩的选择除了品牌要求外,小号粗钩条应该是一个标准。小号钩可以保证大小鱼都能入口,钩条粗一方面是从野生鱼吃口重,对钩子重量大小要求相对比较低方面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从大鱼不容易拉豁鱼钩造成跑鱼方面做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世界约有2万多种鱼类,其中,居然也不乏赫赫有名的“钓鱼家”。 管口鱼,能将头朝下,垂直地悬挂在珊瑚枝上,身体既不下沉,也不上浮,常随着水流而袅袅摆动。它那长60厘米,宽5厘米,厚度不足4厘米的带状身体,有如钓鱼之线。而它长在头部最前端的口,几乎同身体一样宽,张开时,更如鱼钩。不知有多少粗心的小鱼,因受其迷惑而被“钓”食。也有聪明的小鱼,常在海胆的长刺周围活动,使敌害不好下口。  相似文献   

20.
张炎冰 《钓鱼》2004,(6):28-28
有一个疑问困扰了记者多年,就是钓快鱼的浮标能不能钓慢鱼?用钓快鱼和钓小鱼的浮标钓大鱼,在浮标调整上有没有区别?对爱好钓鱼,但没有机会参加钓鱼比赛的钓鱼大众来说,形状各异、规格多样的浮标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标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