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企业人才"招聘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不少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2011年上半年,为使企业充分了解应届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情况选用人才,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山东省企业经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以下简称人才评荐中心)在全省部分大专院校2011届毕业生中开展了综合素质测评工作。  相似文献   

3.
基于CBE理论的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和损失;另一方面高分低能、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的高校毕业生也给急需人才的企业带来一定苦恼。基于学生就业难与企业实用性高素质人才短缺矛盾突出的现象,提出了CBE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12345"创新培养模式,并对创新培养模式的内涵、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和注意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蔡建惠 《考试周刊》2012,(14):143-14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企业越来越青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他们希望员工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要想获得大量的就业机会,就必须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就是说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掌握相关岗位的职业操作能力。"双证书"制度正好能够符合这种要求。本院国贸专业一直实践"双证书"制度,而且取得不错的成效,今后将继续努力构建更加成熟的"双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问题的严重性,必然带来各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问题。这一问题的核心是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社会竞争力,他们所具有的工程素质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参照土木工程专业合格人才标准,在了解了企业对工程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基本素质和工程素质的需求后,针对我们目前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异,提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每年都有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怀揣文凭,充满梦想的莘莘学子迫不及待地成为了就业大军中的新生力量。然而在转遍了所有的人才招聘市场后,他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有的"薪情"不错,有的"薪情"堪忧。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大多实行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毕业生业内就业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求贤若渴,旅游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业内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能在业内充分就业,探讨国内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全面推行"3+1"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行"3+1"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提出了实施"3+1"教学模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较难的情况下,挑选优秀大学毕业生作为企业的后备军,显然有较大的选择空间.然而,如何培养这些毕业生使他们能成为企业的有用之才,是各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用工荒”与“就业难”——物流人才供需错位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实体经济的复苏,物流人才市场一方面表现为"用工荒",因物流业火了而使得企业急需各类人才,一方面又表现为"就业难",大批物流专业毕业生一职难求。"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解决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矛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辽宁企业发展正面临转型期,企业转型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要怎样才能转型成功,并与国际社会接轨?文章分析了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发现企业若要与国际社会接轨,外语人才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对于外语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本篇文章做了详细的解析;针对外语毕业生对企业有怎样的认知问题,我们对外语毕业生自身做了详细的剖析,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了外语毕业生对企业的期望,以及影响自身就业的因素,这样会更有利于外语毕业生就业,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希望此篇文章对辽宁企业和外语毕业生有所帮助,这也是我们的初衷。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人们对档案的视程度远不及过去。从人才服务机构调查结果发现,"弃档"现象严重,"死档"逐年增多,其中高校毕业生为弃档的"主力"。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事档案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毕业生漠视档案的现状及原因,指出高校毕业生漠视档案将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为解决"死档"、"弃档"现象,提高高校毕业生档案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分别采用发放问卷、电话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2010—2012届毕业生以及他们的用人单位进行了"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在总体上升,对人才质量要求也在提高.但目前用人单位具体需求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表现仍有一定的出入和矛盾.基于调查,提出了推进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注重素质教育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职毕业生作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出现重技能、轻素养的状况,造成一些毕业生工作后仅能从事某些特定专业技术岗位,很难迁移到其他岗位转变为管理者。在社会对人才要求"一专多能"的形势下,文化素养成为制约其职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对高职毕业生文化素养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社会提供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的标准越来越高。在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下,毕业生质量决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就业质量。重庆工商大学以构造"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品牌。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所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在新升本科院校办学经验不足、新办开设专业知名度还不高、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普遍困难等三重压力背景下,对学校和学生及其家长、企业、社会都造成较大影响。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形势及节能减排大背景下,石油天然气能源工业所需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在"气化中国"所带来的低碳生活,相关高校要更深入社会、行业、企业调研,积极探索本科毕业生就业出路,努力抓好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增强学生就业信心,拓宽本科毕业生多渠道灵活就业。  相似文献   

16.
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有用的合格人才,而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报效祖国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怎样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学校和社会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7.
庞大的毕业生群体面对就业大关,他们准备好了么?他们现在的心态如何?从2005年的10月份开始,2006届的毕业生就开始在利用各种资源找工作。小然,北京一所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从去年底开始他就忙忙碌碌奔波在各招聘会现场,然而在这里多是看到来求职的毕业生脸上无奈的表情。他们拿着简历挤在人山人海的招聘会现场,但是却很少有令他们心仪的企业。小然说:“在招聘会上多是面向应用类的低层次人才招聘,而几乎看不到大型企业的身影。在招聘现场所能看到的令自己满意的职位并不多。”的确,由于大型企业的人才需求量有限,目前他们大多选择…  相似文献   

18.
浅谈企业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方法,通过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和对企业的奉献精神,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科学合理地用好人才,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真正的"能上能下、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把员工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做到"用好、管好、流动好"人力资源,必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我国各大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社会发展建设的最重要的问题。高职生是我国培养专业优秀人才的摇篮,是为社会主义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但是据调查数据显示,现如今我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率却呈下滑趋势,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多数毕业生对自身专业掌握不精通,无法实现与企业单位用人标准的有效契合,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没有重视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未来定位,造成了大批毕业生没有稳定工作,就业问题显著加剧。为了切实改变这一现状,提升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我们一定要明确了解学生的特点,结合他们的学习实际展开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新的管理理念、工作方式和人才选拔机制为支撑的企事业单位对高职文科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就业心态不够理性以及专业技能的切入点较低等原因,导致高职文科类毕业生的就业面较理工类毕业生窄,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探讨如何培养高职文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