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上海体育的发展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课题组 《体育科研》2009,30(1):4-11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上海体育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的30年。上海体育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和提升竞技运动水平为主要路径,立足改革,锐意创新,逐步建立起彰显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一流上海体育。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回顾.主要结论: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始于近代.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繁荣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崛起得益于举国体制、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世界女子竞技体育的兴起等.  相似文献   

3.
上海竞技体育历史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鸦片战争开始 ,从竞技体育队伍的起源、初步发展以及解放后的正式形成、文化革命时的沉沦、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等 ,对上海市竞技体育的历史 ,包括人物、设施、投入等进行了不同维度的系统研究和论述 ,以期从上海竞技体育的发展映射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历程 ,旨在提高上海和中国整体竞技体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竞技体育经历了两个30年的发展历程,一个是建国30年的历史积淀,另一个是改革开放30年的大国崛起,在2008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又踏上新征程,在未来30年,中国竞技体育将主动面对机遇与挑战,从而实现体育强国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从鸦片战争开始,从竞技体育队伍的起源、初步发展以及解放后的正式形成、文化革命时的沉沦、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等,对上海市竞技体育的历史,包括人物、设施、投入等进行了不同维度的系统研究和论述,以期从上海竞技体育的发展映射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历程,旨在提高上海和中国整体竞技体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竞技体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新突破,成绩的获得主要得益于竞技体育良好的动力机制。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保障机制、服务机制和支持机制。其中举国体制和奥运战略为竞技体育提供制度保障;和平崛起、综合国力和和谐社会为竞技体育提供外界服务;经济、文化和教育为竞技体育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7.
上海体育要建成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体育都市,就要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上海竞技体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挖掘竞技体育社会价值、改变竞技体育发展观念等诸多挑战。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竞技体育在历史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进程中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上海现代化进程中对竞技体育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思路与构想:建立“长江三角洲区域竞技体育发展中心”;都市体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加快上海竞技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形成上海竞技体育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拓宽上海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把“竞技体育竞争力和本市运动员对国家贡献率”列入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目标之中,这既对上海竞技体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一种探索。即将到来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是对上海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一次检验。通过对“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相关评价体系的目标溯源,以及上海竞技体育在奥运会和全运会的成绩分析,探索上海竞技体育在现代化城市中发展的难点,并基于著名体育城市、上海城市特色文化及上海创新发展观念等视角,思考上海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由重返奥林匹克大舞台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事业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年的历史变迁,世界竞技格局由于受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各国的竞技实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竞技格局总体态势演变为由个别国家垄断到遍地开花的分散。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让体育回归游戏的本质,保持奥林匹克的游戏本色,体育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1.
课题组 《体育科研》2009,30(1):12-17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群众体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各项基础建设不断纪善。全民健身运动空前蓬勃开展。体育健身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30年来,上海群众体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对上海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历史实践进程中,探讨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国体育的发展问题。研究改革开放对中国体育发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总结改革开放对中国体育发展的推动力量,明确改革开放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基础地位,明确改革开放是促进中国体育发展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历史学、经济学及社会学等基本理论, 在分析改革开放历史背景的基础上,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 为全面规划和制定下世纪初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蓝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钟晖 《体育科研》2012,(5):67-6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就体育而言,从19 8 4年洛衫矶奥运会夺取第一枚金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金牌总数第一,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也已举世瞩目。中国的崛起不仅仅以发展速度来衡量,也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软实力"。体育同样需要为了民族大众的体质健康水平来超越思想认识,提高其精与神,这是体育文化素养和内涵中"软实力"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上海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引进?还是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缪佳 《体育科研》2012,33(4):1-4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曾为中国的竞技体育培养了不少优秀运动员。但随着上海经济发展,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面临着危机,上海不得不为实现全运会目标而大量引进外省市运动员,这一举措虽然缓解了上海后备人才匮乏的矛盾,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上海原有的输送系统受到阻塞,上海业余训练经费支出和业余训练人数减少,引进运动员退役后如何在上海生存等等。上海要兼顾国际大都市的建设和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以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和上海本身的经验,改变固有的竞技体育发展思路,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竞技体育。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1月9—11日,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论坛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的发展进行了整体回顾与深入思考,关注当下、聚焦实践,研究呈现出鲜明的问题意识与价值情怀。期间,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体制改革与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群众健身需求与体育组织支撑缺失;竞技体育结构失衡与后备人才培养;体育文化产业与传统体育对接这四个专题而展开报告与研讨,视点纷呈,新意连连,产生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与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