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舆髡首兮,桑扈行。”这是屈原《涉江》中的一句诗。诗中的接舆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即《论语》里的“楚狂接舆”,他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有人疑问,剪去头发,这又有多大的反抗意义呢?这得从古人对头发的认识说起。《孝经·开宗明义章》是这样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可见,接舆剪去头发是冒着不孝之名,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如  相似文献   

2.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崇明义章第一》)头发并非等闲之物,与头发相关的很多词语,常带有特定含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特殊年龄段的代称以头发的色泽代指年龄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发髻     
中国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头发是不能随意剪去的,因此古人无论男女都有一头长发,不过相比之下,男人的发型变化不多,女子的发型却是变化无穷。  相似文献   

4.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虽然是宝宝的,不过爸爸妈妈才是更关心"头发问题"的那个人。宝宝头发太少了、变黄了、怎么清洗、怎么打理……小小的头发.问题可真不少啊!  相似文献   

5.
头发的故事     
在中国文化中,头发有很独特的意义。它被视为是来自于父母的馈赠,轻易不可毁伤。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头发是仪式化的。小孩子的头发中间分开,向上束两个发髻,像头上长角的样子,叫“总角”;四周下垂披散,叫“垂髫”。女孩子到了15岁左右,要把头发梳起来,叫做“及笄”。“笄”就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用簪子固定头发的时候,标志着女孩子从儿童走向了成人。  相似文献   

6.
董碧辉 《教育》2009,(10):16-16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学生的头发问题老是被学校惦记。继广州一些中学规定女生不得留长发,不合规定的要接受处分,并不允许回校上课后,宁波象山技工学校向校里的男学生公布了“三不超”原则,即刘海不超过眉毛,鬓发不超过耳朵,后脑勺发长不超过发脚。  相似文献   

7.
“拜而受之”句之“拜”,不是一般的拜谢,而是指周代的“拜手”、“空首”。“拜下”只指在堂下行再拜稽首之利。“再拜而送之”句之“再拜”,为再拜稽首的省称,其礼仪动作有自卑而尊人的文化内涵。“和”、“同”是春秋时期两个流行的哲学名词。孔子的“和同”观是:由中庸而致和,臻于和谐;乡愿或朋比则是一味附和。“父母唯其疾之忧”非谓父母忧子女疾病,而只能是子女忧父母疾病,此是省主语(子女)的单句形式作谓语,“其”代句首之“父母”。“鸣鼓而攻之”之“鸣鼓”,非喻指,乃实指击鼓诉罪。  相似文献   

8.
刘婧 《考试周刊》2009,(31):34-35
“妻”字甲骨文作辨,或写作膀,从甲骨文字形看,“妻”字像女人总头发之形。 像女人的长头发,头发向上, 像人的手,字形表示女性的成人之礼。“妻”字正是用女子总头发之形这个具体的成年礼俗来表示男性配偶这个抽象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爽子 《母婴世界》2014,(3):60-61
宝宝的一切情况部牵动着父母的心,当然,头发也不例外。头发稀疏、发色枯黄、枕秃、脱发……小小发丝,也让父母烦恼不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宝宝头发生长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句老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在今天,这种愚忠愚孝的封建伦理观当然早就受到了挑战,但是,如果把这句话改成:“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想,除掉个别的特例,基本上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中国还有句谚语,虎毒不食子,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没有父母会想去害自己的孩子,天下的父母之心,都是爱孩子、盼望着孩子好的。  相似文献   

11.
黎恩厚 《云南教育》2008,(22):23-23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这是中国旧时的“珍视生命”的教育,珍视生命是对父母的感恩。“以孝治天下”的生命教育观同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务本位。珍视自己的生命乃是“孝”的义务要求,“父母在,子不远游”,已是延伸到生活与生存的范畴了。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何满子先生的杂文《剃光头发微》,文章第四段有句话: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  相似文献   

13.
近十几年来,我国国人就一直在受“伤”。继文革之伤后,连接不断发现了安定之伤、教育之伤、道德之伤、环境之伤、权力之伤,并到前不久又发现了GDP之伤。虽然这些伤都是真实的伤,但却都是浅伤、表伤,只有未成年人之伤才是国家最大之伤。因为最普通的常识告诉我们,未成年人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关乎着中华民族腾飞的明天,关乎着中国强国梦的实现。那么未成年人之伤究竟是谁之过呢?过在成人社会……  相似文献   

14.
说“白”     
在甲骨文和小篆里,“白”字都具有象形特征,但字形过于简括,因此对它最初意义的解释纷纭得很。许慎说是鼻子;朱芳莉说像拇指之形;有的文字学家说它像种子的形状;还有的说它像正面人头之形……诸释中“像正面人头之形”一说较受认可。由人头之形使引申出了尊长之义,《甲骨文编》中说:“卜辞用白为伯”,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想从儒家思想对中国农村人口发展的影响出发,探讨农村人口控制的途径。儒家学派以“仁”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其人口思想也是围绕着“仁”而展开的。孔子曾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认为孝弟(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是“仁”的根本:孔子又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圣治》);曾子也说:“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之北海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王安石《伤仲永》这篇文言时,当同学们对仲永“泯然众人矣”痛惜不已时,我就设计出“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责任”这个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讨论。一学生说:“父亲应该负责任。是他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另一学生即刻反驳说:“他们家世代种田,怎知学习的重要性?”又一学生说:“仲永应该负责任。既然四五岁的时候就会哭着找父母要书写工具,并出口成章,俨然就是一个小神童,那为什么不向父亲要求继续学习呢?”———同学们纷纷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我就势让学生们接着讨论:“你父母在你受教育的过程中有没有尽到责任?在求知、成长的过…  相似文献   

17.
“““‘’“··…问卷。。步今蚕泛息QI:头发又粗又厚.感觉很‘’薯仔”怎么办?你的答案:AI如果是后天因电、染一︸发造成的伤害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点.让它是将头发尽量剪短一重新开始便可02:头发稀疏是遗传吗?为患上绝症?你的答案回复原形。 若是天生的话.可尝试先把头发剪多一点层次.然后染成深啡色或浅色,那么头发便可看来“轻一点。示还是因…Q3:有黑眼圈怎么办? 你的答案::为什么我的鼻毛特别长,常常伸八乃最积极的方法卜yeGel啦,另外.出鼻孔外.很核突?你的答案:粼翰AZ:两者都有可能,~但也可能是受后天伤券害(如过分电、染、吹{…  相似文献   

18.
头发稀少、头发发黄、头发变白……宝宝的头发如果存在这样的问题,实在令父母担忧。其实,缘于疾病的头发问题仅是少数,大多数宝宝头发的好坏取决于后天因素——父母是否注重养护以及养护措施是否科学。七个护发措施*均衡营养。头发是膳食质量的一面镜子。换言之,给宝宝提供头发  相似文献   

19.
怀念长头发     
变格前作文以头发之“轻”承载亲情之重,很有特点。全文用“头发”组织材料,跌宕起伏。“忽然看见一个‘男人’在照镜子’——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出彩之笔!变格后作文为凸显变格后的主旨,其变格的方法还有:①变换“要钱”的背景。变格前是“我要买词典”,变格后是“任课老师要我买复习资料。②变换“我”对妈妈剪去长发的“感受”。变格前“我欣慰”,变格后“我心渗血”。③改变了标题。“头发伤痕”,无理而妙,发人深省。④卒章“豹尾”,入木三分。“下星期,交15块钱”一笔,将变格后作文的主旨向纵深开掘。  相似文献   

20.
“见”字古今常用意义表示“看见”。而其用诸“见教”、“见谅”等结构中的指代意义 ,源于“见”字词义的演变虚化 ,并因同义词“相”与之相因生义所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