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记者和编辑如何用笔和录音机,把平常人的声音、姿势行动等完美地表现出来;播音员如何心领神会地发挥吐词和发音技巧,把一篇稿件或一组节目完美地、准确地播报出来;二者共调动听众的收听兴趣,使听众赏心悦目,激起喜怒哀乐的情绪,像磁石一样地把听众吸引进报道描述的新闻事实中去?达到“听”中有“看”的效果。这些始终都是摆在同行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来提高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台除了新闻节目以外,大量的是广播专题节目。广播专题节目如何吸引住听众?能不能把每一次节目都办成精品节目,靠精品节目来吸引听众呢?拿湖北电台来说,五个频道的节目时间加起来,每天播出100多个小时。如果要求编辑记者把每一次节目都办成题材独特、角度新颖的精品节目,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如何把我们每天播出的大量的主题和内容一般化的这些节目,办成听众喜欢听、听了还想听的节目,这是在今天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我们广播人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侯艳 《中国广播》2007,(1):44-45
现在直播节目成为广播节目的常态,记者现场报道的数量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现场报道成为广播记者的基本功。“各位听众,我是记者XX(某人),我正在XX(某地)为您报道……”这样一句典型的现场报道开场白意味着记者要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满足听众同步、现场了解新闻事件的需求。所谓现场报道,是记者的现场口述和现场实况音响结合的一种报道形式,它要求广播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边看、边听、边说、边录,是最能体现广播记者特点和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习节目举办了人才问题广播讲座。在这个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成才之路》一书,已同读者见面。这个讲座和这本书,在听众和读者中引起了较热烈的反响。讲座播出过程中,中央台收到听众来信达2,700多封。有的听众在信中说:“你们的节目硬是象吸铁石似的,将我吸引住了”;“我听了一讲又盼着听下一讲”。人才问题广播讲座为什么能吸引住听众?怎样才能把广播讲座办成“吸铁石”?作为人才问题广播讲座的编者之一,我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中国对外广播工作者《今日西藏》节目的主持人,我深深懂得:节目质量是节目的生命,也是对外广播的生命力之所在。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精品,使节目得到外国听众的喜爱,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西藏,这是我创办对印度广播的印地语《今日西藏》节目所梦寐以求的。根据我主持《今日西藏》节目的体会,要多出精品,提高节目质量,还必须从听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时刻把听众放在心里,应有很强的受众意识。我们办节目,如何从我们听众的需要、愿望出发,从听众的接受水平和收听习惯出发,以及如何从听众的反馈中吸取营养和力量,并尽可能多让听…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2004,(11):64-67
大学生是广播听众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常常在学习之余收听自已需要或者喜欢的各类节目,尤其是专攻新闻传播的学子,更是将听广播作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不久前,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蔡凯如教授将该院2002年级学生谈收听广播感受的稿件寄来,不但让我们听到大学生对中央台和一部分地方台节目的评价意见,而且从中感受到他们关注广播发展的一片诚心,本期特作摘选刊登。蔡凯如教授在繁忙的教学研究之余,组织学生写稿,支持我刊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机制与深化广播改革李力节目主持人是直接参与节目策划、组织、处理和播出,并处于节目中心地位的人。到目前为止,从中央台到地方台,从综合台到系列台,几乎没有哪一个台没有主持人。其中有不少主持人很受听众欢迎甚至成了听众心中的明星、偶象。可以说,主持人的...  相似文献   

8.
广播是面向全体人民的,它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岗位和职业分工的各种各样的人。广播节目应以广大听众为对象,为他们服务。但是,我们的节目实际有两种,一种是以一般听众为对象的,如新闻节目;另一种是以特定听众为对象的,如中央台和省、市台举办的《对农村广播》节目、青少年节目、儿童节目等。这后一种我们称它为对象性节目。  相似文献   

9.
20多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80%的自采新闻出自驻地方记者之手。强化地方新闻的广播特色,对加强中央电台新闻节目竞争力、增强广播听众喜欢度至关重要。中央台在全国设有39个记者站,近200名记者。他们的发稿数量、质量和特点直接关系到中央台新闻节目和其他节目的质量。2002年4月以来,中央台记者中心在地方记者新闻宣传管理实践上追求新创造,实行地  相似文献   

10.
中央台维吾尔语广播1956年12月10日开始播音。近50年来,中央台维语广播以鲜明的舆论导向,准确及时地传达党和国家的声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国内外新闻,受到对象地区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听众的欢迎。1999年1月1日起,中央台维语节目进行了全面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办广播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事:电台开办几年了,我们到底拥有哪些固定的或半固定的听众群,胸中无数;一个节目开办几年了,常常收不到几封听众来信;一则广播播出几个月了,一个咨询电话也没打进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做过多少听众调查和研究呢?我们的节目定位准确吗?我们的广告诉求点打动了消费吗?搞广播,不能对听众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而要把调查、了解听众市场作为一项经常  相似文献   

12.
每天早晨6点半,在公园里,田间小径上,我们都会发现手拿微型收音机散步的人聚精会神地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这个节目已成为国人窥视天下事的一个“窗口”,成为百姓不可或缺的“信息快餐”。据前几年统计,约有3亿人在收听这个节目,如今据说已达6亿人。1995年,中央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在全国听众最喜爱的10个节目中排名第一。近日,记者就“报纸摘要”的有关情况,采访了中央台新闻部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编辑组。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  相似文献   

13.
广播新闻是通过播音员的口,由无线电波传送,最后到达听众耳朵里去的.这就要求广播记者写作时字斟句酌,讲求字词的节奏、声韵等音响效果,即以笔代口,把平常人用声音、姿势所表现的一切,用一支笔完美地表现出来.这样,播音员才能充份地发挥他的吐词和发音技巧,把一篇新闻完美地、准确地报告出来.其实,任何一种语言形式都要讲究声音美的.古人吟诗作文总要摇头晃脑地一边念诵,一边斟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非要达到炉火纯青不可.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常把他作品中关键的一个字拿到钢琴上弹一下,看是不是符合韵律和节奏的要求.他们对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解剖的极为细致,既考虑文字的意象,又要考虑它的声音之美,把语言文字中的意、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对台湾岛内的受众有过专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收听中央台对台湾广播的听众中,青年人所占比例最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03年底,改版后的中央台对台湾广播在“中华之声”中专门增设了一档针对台湾青年的专题节目——《青春在线》,而我则有幸成为这一栏目的节目主持人。四年多的时间,陪伴着她一路走来,令我感触颇深的一点,  相似文献   

15.
广播连线节目是近几年各地电台广泛运用的广播形式。三年前,根据全国各地的蒙古语电台经常给中央台蒙古语节目部投稿的实际,中央台蒙古语节目部设立了《记者话筒》栏目,通过与全国各地的蒙古语电台和报社记者进行连线,及时报道各地最新消息。该栏目开播后立即得到广大对象听众的欢迎,现已成为我国蒙古族聚居和散居的内蒙古、新疆、青海、辽宁、吉林等八省区电台和报社记者提供新闻和信息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几年广播改革的深入.广播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又重新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还在持续的这次“广播热情回归”,尊重听众意愿、重视听众反映、研究听众心理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因。因为.在广播从业人员头脑中.一些以往从未触动或触动不深的神经被新的媒介竞争形势重重地拨动了。重视听众工作、引导广播听评正在汇入广播发展的主旋律。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例.1996年和1997年中央台连续两年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听众参与的“听评周”活动。听众认为.这是中央台走群众路线、依靠社会力量办广播,多出精品、精办节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节目主持人”的形式是广播宣传改革中开放的一朵鲜花,它一出现就受到听众的由衷的欢迎,大大地提高了宣传效果。 1981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开始采用节目主持人形式,试办《空中之友》节目。二十天以后,中央台就破天荒地收到了台湾岛上的听众写给节目主持人徐曼小姐的  相似文献   

18.
“节目主持人”的形式是广播宣传改革中开放的一朵鲜花,它一出现就受到听众的由衷的欢迎,大大地提高了宣传效果。1981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开始采用节目主持人形式,试办《空中之友》节目。二十天以后,中央台就破天荒地收到了台湾岛上的听众写给节目主持人徐曼小姐的  相似文献   

19.
笔者出自“土”窝,是在小小县城里搞广播的。在我们这儿,大家天天盼望“绿衣使者”带来的好信息,除每天早晚收听中央台、省台的广播节目之外,只要报刊一到收发室,编辑记者们就争先恐后,哗啦哗啦地在文字海洋里寻找自己的“大名”。但是,我们这些“土记者”,要想在大台大报上“出名”,的确不那么容易。记得人民日报一位记者来三峡地区采访,夜宿巴东县人民政府招待所,我冒冒失失地找到了他,求教上稿的绝招。他在房间中踱着方步,忽  相似文献   

20.
戏曲选段是文艺广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节目形式。它是戏曲唱段经过编辑加工录制而成的一种听觉艺术形式。中央台和各地方台每天都播出戏曲选段;县广播站的文艺广播节目中,也经常播放戏曲选段。如果把城市里千家万户的收音机和乡村中庭院堂屋的接收喇叭加在一起计算,收听戏曲选段的听众就不只是几十万、几百万,而是上千万、几千万了。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爱听戏曲选段的愿望,中央台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恢复了《听众点播的戏曲节目》;各地方台也增加了戏曲选段的播出;戏曲选段唱片的出版数量也有显著增加。尽管如此,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值得思索、探讨的问题:为什么广大人民群众如此喜爱戏曲选段?如何充分发挥戏曲选段这一文艺广播形式的作用?本文就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