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近一年的激烈竞争,历经笔试、面试、复试和决赛的几轮淘汰,中国中央电视台建台以来规模最大的选拔主持人的比赛--“荣事达杯“全国主持人大赛,最终以撒贝宁、沈冰等10人胜出,于2001年3月9日落下帷幕.这次选拔新主持人的大赛,是中央电视台首次面向全国各行各业人士进行的大规模公开的主持人选拔,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首次采取专家评审和观众投票选拔主持人的尝试.新的选拔主持人的尝试非常成功,因为它吸引了无数观众的注意力,赢得了极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2.
郑磊 《声屏世界》2001,(8):37-38
“荣事达”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落幕后,对其选拔方式,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试图以2000年的“荣事达”杯大赛为切入点,同1988年的“如意”杯和1995年的“金士明”杯大赛进行比较,从而勾勒出主持人选拔理念变迁的轨迹,并对此次的选拔方式作一番评价。  相似文献   

3.
“荣事达杯”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的比赛已经圆满结束,风风火火的大赛给人们留卜了多元的遐想。选手们在等待着电视屏幕的再一次召唤,观众朋友仍然在议论着自己看好的选手和某一次比赛的细节。作为承办单位和主超人员的我们,工作既已基本结束,也到了该总结的时候了。这次主持人大赛的影响超过了前两次,节目的收视率自然不在话下。收视率高是因为节目好看,这无庸质疑,但是不是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事实证明,我们当初的没想实现了,这也就给了我们把它拿出来与大家交流的机会。现在有句话,说电视已经进入了“策划人的时代”。我觉得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电视节F1要取得观众的认可,不仅要好看,而且要服从大的舆论环境的需要,顺应民心民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荣事达杯“全国主持人大赛是继1988年“如意杯“、1995年“金士明杯“后,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的第三届主持人大赛,旨在“探索先进的主持理念,发掘个性化电视主持人“.它以全新的操作理念与受众意识,促进主持人的选拔更趋公开化、社会化,对社会各界有主持才华的人更具挑战性,也为电视进入“受众时代“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大赛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主持人的个性是否得到张扬,考核评比方式是否科学,是否选出了专家与受众的最爱,等等,业内外人士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带着种种思考,本刊特约北京广播学院的资深学者陆锡初教授与他的研究生撰写了一组文章(分三期刊用),从不同视角对大赛进行了观照.第一部分重在对大赛进行全面阐述,对考核选拔方式是否科学进行探讨;第二部分重在论述学识修养、生活阅历、个人魅力等因素对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影响程度及新世纪对主持人的要求;第三部分重在对历届主持人大赛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比较,从中获得启示,以为各地今后主持人考核选拔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婷是笔者同窗三年的研究生同学,主攻新闻业务,虽然我们都知道她原来是河南电视台名牌新闻栏目《中原焦点》的主持人,但在校园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她作为莘莘学子刻苦勤奋的一面。2000年她先是在5月举行的全球华人“互联网第一主持人”竞选中荣获“最佳口才奖”,接着又在8月中央电视台“荣事达”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中,从200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作为前20名选手进入决赛,最终得到优秀奖。这使我们有机会看到她的另一面——作为主持人的风采。我们觉得,王婷作为一个在主持人岗位工作过多年的电视人,一个近几年来潜心…  相似文献   

6.
“荣事达“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已经落下帷幕,但它留给人们的遐思是无限的.业内人士或许在总结评论大赛的得失,广大电视观众可能仍然热衷于谈论大赛的亮点,并在各个节目中关注自己看好的参赛选手.有关的电视收视调查显示,不论是在复赛播映的5天时间内,还是在播出决赛作品的20天里,该时段的电视收视率都高于平常.……  相似文献   

7.
刘军 《声屏世界》2001,(8):36-36
2000年岁未,央视举办的“荣事达”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引发了一轮收视热潮。无独有偶,几乎与此同时,央视三套推出了《挑战主持人》节目。相似的节目宗旨,相仿的打分环节,有区别的着眼点?在同与不同之间,在有关主持人议题的一片火爆之中,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发展方向性的东西浮出水面,凸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8.
“芙蓉姐姐耍武功/暴牙凤姐选老公/犀利哥哥混搭风/猜不懂.小月月后谁走红/无聊八卦多头疼/深奥文章我看不懂/美好生活在招手/我的主场,我的网络,我的梦……”。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新兵”———记云南日报总编辑孙官生小舟我到达云南日报的时候,报社正在搬家,从70年代的四层老楼搬到刚刚完工的28层新办公大楼里。报社的工作人员都行色匆匆,脸上也全都是一副很兴奋、很有干劲的样子。总编辑孙官生在新楼20层的宽敞办公室中和我畅谈...  相似文献   

10.
刘杰敏是沈阳日报摄影部副主任、年轻的主任记者。多次参加重大报道,拍摄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照片。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兼沈阳市委书记张国光曾说:“沈阳日报头版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除了我就是刘杰敏了。”此话虽为戏言,但却是对刘杰敏工作的真实评价。 刘杰敏当记者十余年,获得了不少“先进”、“模范”的殊荣,今年,他又被评为沈阳市十佳记者。熟悉他的朋友们都知道,他的这些荣誉是玩命干出来的,当之无愧。 辽宁省位于低洼的平原地带,辽河、浑河、蒲河等几条大河流经其境,洪涝灾害较多,抗洪抢险的任务十分繁重。每遇灾情,刘杰敏始终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水势虽大,有的坝段只有一米多宽,在泥泞的堤坝上驾驶摩托车如同演杂技一样。但他依然驾驶摩托车奔来跑去,哪里危险,就冲向哪里。 一次在辽中采访,上涨的河水淹没了通向险段的道路,他只好推着摩托车在齐腰深的泥水中艰难地行走。由于多日劳累,没推出几十米就连人带车一头扎进烂泥塘,摩托车重重地压在他的身上,幸亏被抢险队员及时发现,将他抬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刚一见面,微微一笑,握手寒暄:“咱们同行”。猛的一怔,一问方知,眼前这位娇嫩中透出勃勃英姿的女记者果真与“军”有缘:生在军营,长在军营,大学毕业后,当记者又负责军事新闻。4年的寒窗苦读,满脑的“唯物辩证”。1994年,她从河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凭着一口普通话和扎实的理论写作根底,顺理成章地走进了新乡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室。不久,电台为配合国防教育,展示军队风貌,开播了“军营生活”。节目,她一听说,急忙找到台领导,死磨硬泡,认准了要当“军营生活”的主持人兼记者。台长说:军事报道要懂军事,知军人,…  相似文献   

12.
戴振明 《航空档案》2011,(10):78-79
1967年6月17日上午8点20分,在我国西部罗布泊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天空出现了一颗新的"太阳",这就是我国成功爆炸的第颗氢弹.这一天,我们全国人民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无不为之骄傲,这大壮国威,震撼世界.因为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核武器的国家.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零...  相似文献   

13.
钟华 《新闻窗》2011,(6):89-90
从1988年举办第一届CCTV电视主持人大赛到现在,已悄然走过了23个年头。中央电视台不遗余力地举办主持人大赛,其目的是为广大地方台新秀以及青年学生搭建舞台,推举为社会广泛认同、大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撒贝宁、刘芳菲、张泽群、胡蝶等一大批电视主持就是通过大赛平台走近观众,成为知名主持人的。  相似文献   

14.
盛大的节日2000年10月12日晚七时,“第二届新昌旅游节开幕式暨大型文艺晚会”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刚落成的体育中心隆重揭幕。可容纳万余观众的偌大会场笼罩在一片灯火辉煌之中,呈现出一派节日里特有的欢乐气氛。环顾四周,人头攒动,笑声琅琅;从四邻八乡赶来赴会的男女老少们,人人穿着节日盛装,个个脸上笑逐颜开。  相似文献   

15.
《记者摇篮》2005,(10):21-21
每位记者都有自己的采访方式,每位记者 都有莫逆之交的采访对象,每位记者都有难忘 的采访经历。经历就是财富,您把这些经历记 下来吧, 《记者摇篮》急切地盼着您的文章!我 们在请您的赐稿的时候,给您的大作规定了写 作内容: “一次难忘的采访”,标题由您自拟。 我们之所以开展这样的征文活动,是为了 更好地落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的原则, “一次难忘的采访”也许更能反映记 者实践“三贴近”的风貌,充分展示记者与采 访对象乃至于和广大读者心贴心的思想感情, 这是我们的一个初衷;顾名思义, 《记者摇篮》 是记者的理论和实践阵地,理应更好地贴近记 者,服务记者,为记者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  相似文献   

16.
老将军走了,在今年早春时节;老将军没走,他的音容笑貌还在我的眼前。“你就做我的新闻发言人!”1996年8月23日,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一间病房里,南京军区原政委杜平将军凝望了我一阵后说道。这哪能。将军1930年参加红军,从瑞金中央苏区到延安革命圣地,从陕北抗敌前线到解放东北战场……历经了中国革命的许多战役战斗,还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将军代表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志愿军报》上发表了很多文章,阐述了我军作战的一系列方针、原则、战斗情况。他被当时的美联…  相似文献   

17.
厅总编室是厅里宣传管理的综合部门,万里波承担着总编室的很多日常性的工作,如关于广播电视宣传的上传下达,协助领导制订有关宣传管理方面的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和工作总结,以及整理编发《宣传例会纪要》《宣传参考》等。十年来,万里波已不记得到底印发或草拟了多少份文件,仅《江西广播电视年鉴》经他编辑的文字就有上百万字。虽说编辑工作对于学新闻的他来说正是轻车熟路,但作为年鉴工作本身来说,它要求对史实的那份严谨,便得他不敢存丝毫的松懈之心。为了把每篇槁件编好,他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总不会忘记虚心向老编辑们学…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它有激情的工作。我感受到电视使人亢奋,使人涌动激情的迷人之处,我逐渐地喜欢她,后来简直迷恋她了。——郭月自述录1995年10月初,从死亡边缘走回来的郭月在医院里躺了50多天后,挪动重伤未愈、虚弱不堪的身躯要重回演播室。这年8月23日,是郭月不堪回首、灾难深重的一天。天光晦黯,雨雾诗橡。台里在崇州市九龙沟评好新闻,部里要人赶快把带子送去,可这时偏偏人都出去采访了,刚学会开车的郭月决定自己驾车前往。下楼时,她欣喜地碰见一位部罕的同事,便硬邀其前往,说是路上有个伴j[。一手是,郭月载着同事上路。途中,疲劳的…  相似文献   

19.
首届“夏青杯”朗诵大赛举办成功了,在广播界、新闻界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本文作者认为:活动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规模大,群众参与度高;二是评委阵容强,热情高,把关严;三是选手与组委会、评委会互动性强。  相似文献   

20.
A走进齐文中的书房,他用以自勉的条幅映入眼帘:“我以人的资格来到这个世界上,我就有任何人一样的脊梁,没有人比我高贵,没有人比我低贱”。齐文中说:“我的脊梁就是写作”。他把写作看作是自己工作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执著追求,笔耕不辍,从学校写到部队,从部队写到医院,三十多年来在中央、省、市各级报刊、电台及业务刊物发表各种文体的新闻报道、调查报告3000多篇,论文50多篇。有人说老齐爬格子“最没情趣”,也有人说老齐“不会生活”、但老齐却说,他对写作有极度偏爱,有时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不会打扑克、下棋、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