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深深记者情     
纪卓如 《新闻前哨》2004,(10):76-77
我们湖北新闻界,有一个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大家相聚时,常常你“贬”我一句,我“损”你一番,有时甚至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但是我们相互之间,都是非常真诚,非常友好的。过了一段时间没见面,彼此还想念着哩。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宋汉炎告诉我:报社五六十年  相似文献   

2.
我记录的,是三组很平凡的小故事.究竟什么才是好故事?我觉得,朴实真挚的,能给人力量的,就是好故事吧. 一、两个年轻人 2014年春天我采访了一位80后小伙子.我见到他时,他正在一间破烂的教室守着三十几个午睡的山里娃.小伙子是这间幼儿园唯一一名50岁以下的老师.2012年,他从市里的教师进修学校科班毕业,班里40名毕业生,只有他选择到农村幼儿园工作.他没有编制、没有医保,也没有五险一金,每个月工资1200元.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前虽然已经有记者节,也只是从1933年到1949年这十六届而已。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00年才正式确立11月8日为记者节。与教师节、护士节这些行业性纪念节日相比,记者节还很年轻。年轻的记者节,是怎样开展自己的纪念和庆祝活动的呢?无非是论坛、座谈会、交流活动、文艺演出等等,当然都是关于记者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内容的,那么有没有什么特色呢?特点是有的,毕竟是个特殊的行业类纪念日,而要说特色似乎就没有什么了。记得在今年教师节前,有时评作者提出“再不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是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灵魂。对新闻记者来说,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面前,只有把创新作为一种自觉追求,求“新”追“新”,使创新成为一种常态,才能以突出的个性化使报道产生独特的生命力、广泛的关注度、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一名新记者的困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久前在上海《新闻晚报》发生过一场讨论。该报国内部的新记者李宁源采访回来,有所感触,在内部业务交流刊物上发表了《一名新记者的困惑》,提出了在新闻采访和职业道德面前,新闻记者应当如何选择的问题。《新闻晚报》副主编胡廷楣很快予以回应,撰写了《记者是否还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一文,回答这个两难的问题。以后,资深编辑沈全梅觉得意犹未尽,又写了《也说记者的两难》一文。这里,我们选登他们的一组文章,因为觉得他们的议论颇有意义。眼下,在采访社会新闻中,这种现象司空见惯,它涉及记者的职业道德、对新闻的领悟、对读者需求的理解等等关于新闻理念、新闻伦理等不少问题。在我们庆祝今年记者节的时候,对此议论一番,可能不无启发。同时也欢迎新闻界同仁各抒己见,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6.
魏荣钊 《新闻窗》2005,(4):19-21
我加入《贵州都市报》记者队伍那年,报纸已经走过了5年的创业历程,而我已年过而立,7年多来,如果说我在都市报当记者取得了什么成绩的话,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三个重要因素:激情、责任、超越。  相似文献   

7.
一名新记者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济南回沪,与同事们一照面都说我瘦了不少,照照镜子也突然有些不认识自己.或许是因为在诸城久久不能释怀的那一瞬间,一位老人那阵阵令人揪心的哭泣,以及道道无情的摄影摄像的闪光,一直在我心头不能拂去.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当记者已经10年有余了,从最初刚刚进入报社不知道新闻如何写,到如今采访、编辑、排版、校对样样都能干,甚至带过一个又一个的实习生,感慨良多。从记者诞生之日起,就意味着这一群体的角色地位、行为、目标是与社会、大众息息相关的,这就决定了新闻记者这一职业角色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笔者努力向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方向靠拢。正确定位记者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9.
今年,我有幸和解放军报军事部副主任高艾苏,参加中宣部、教育部、中国记协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巡回演讲团,先后到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和兰州大学进行了演讲。之所以说“有幸”,是因为我们报社优秀编辑记者很多,获各种大奖的也不少,他们的经历讲一讲都很感人,我只是报社的一个代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采访我时,我跟他们说:“请一定拍摄一下我们报社的大门,我只是这座大门里的一名记者。”这一路,压力很大。我和高艾苏是分开的,每个演讲团,只有一名穿军装的。在台下学生眼里,自己代表的不仅是解放…  相似文献   

10.
对媒体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一线采编人员来说,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不仅可以更从容地进行新闻采编工作,同时也能更好地避免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那么,采编人员必须掌握哪些法律知识?对法律知识又需“懂”到什么程度?对此,我们结合具体的新闻报道作些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魏莉 《新闻三昧》2003,(12):34-34
在莱钢党校参加青年干部培训班时,曾看过关于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50周年以及二战实录的片子。看到那些珍贵的历史镜头和翔实的报道材料,我心里涌动着一种激情。我想,不知有多少同行为了记录这些真实的历史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验证了那句名言:记者用生命见证历史。在一个企业里当记者不需要付出生命的代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普通的电视新闻记者,我从事的工作和我的同行们所从事的工作没有什么不同,我们的职责都是如实地报道新闻,忠实地记录历史.真实地反映时代的变迁。在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我觉得我只是做了一名职业的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14.
一九七九年元月获准从大陆到香港定居的青年女子曾慧燕,生于一九五六年。吴川县人,其父曾当中学校长,被打成右派,其母离婚,后到香港。曾慧燕到香港后,她母亲又到澳洲去了。慧燕便由祖父母抚养。起初慧燕在一家电子工厂当工人,业余时间练写杂文。《中报》,创刊,招考人员。她无大学文凭,即向负责人陈述自己的经历和理想,社长受感动,被  相似文献   

15.
旧社会十里洋场,有一帮酸文人专捧角。倒是乔红了不少女戏于.可到头来却没有几个善终的.不是这个被某军阀讨去作了小.就是那个被某位权责纳了妾.从此.离开对台成了笼中乌.实实的糟践了不少艺术人才。一段时间.也有一些记者捧星。明星的出身门弟、衣食住行.习惯《好.隐私爱情等等.他们都感兴趣。如是实话实说也就罢了.可往往是有意抬高.言过其实。弄得一些明里飘飘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吃了几碗干饭,馒馒地视观众如草莽.视法度如儿戏·于是出现为金钱而罢演.图私利去偷税,土有甚者,吸了大烟.进了班房。正位青春年华.却在…  相似文献   

16.
子生 《新闻三昧》2007,(6):31-32
小L:接到你的来信和你随信寄来2007年1月3日的《参考消息》。这张报纸上面刊载着你提到的《“社会主义”挤进美参议院》那条新闻: [法新社美国佛蒙特州伯灵顿1月2日电]本周四,社会主义将首次在美国参议院占有一席之地。佛蒙特州老政治家伯纳德·桑德斯(昵称“伯尼”)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人说记者从事的是世上最年轻的事业。原因有二:其一,记者每天接触到的都是崭新的人和事,也就是他面对的工作对象永远是新的;其二,在还原这些新近发生或者新近发生变化的新闻事实时,记者要时刻有新的视角、新的发现、新的思考,也即记者要时时更新自己,让自己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批"80后"的新记者进入采编队伍,他们大多受到专业新闻教育,思想活跃,长于发现,对新闻队伍素质的提升起到了不小作用.相较而言,他们缺的是实践经验,以及在实践中体现"三贴近"的本领.对年轻记者来说,与老记者一起到基层从事新闻实践活动,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新形势下,这种传帮带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9.
胡丽娟 《记者摇篮》2009,(10):30-30
新闻本身“真、新、快、实”的特点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特别是随着如今新闻媒体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就更加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新闻工作者。创新型记者需要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呢?从现实需要来看,创新型记者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新闻敏感,是指一个记者发现和提炼新闻的能力。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素质,对于一个记者来说,新闻敏感的强与弱是至关重要的。 现实生活犹如一座丰富多彩的宝山,一个新闻敏感性强的记者,能够锐敏地从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及时而准确地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写出引人注目的新闻。而新闻敏感较为迟钝的记者,面对似乎杂乱无序的社会生活现象,却手足无措,常常入宝山而空手归来,明明重大而有价值的新闻现象就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