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体耗散结构是体育哲学生命观和辩证人体观的范畴之一 ,也是系统科学对人体特征的理论概括。耗散结构 ,是生物体在开放的、远离平衡状态的条件下 ,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 ,通过能量的耗散和内部非线性动力学机制形成和维持的时空有序结构。人体就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人体由于同化和异化的作用 ,使机体形成一个有序与无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的熵增原理 ,人体系统的有序程度将会随着人体总熵 (ds =dis des)的变化而变化。当人体发展处于青少年时期 ,同化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则负熵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说由两部分构成: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体现工人的本质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主动性与受动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其中,自由自觉的活动构成为人的本质的主导方面。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含有批判的、实践的、革命的实质及动机,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本性或价值性的完美的统一。同时,揭示了自由自觉活动的内涵,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对象性是人之存在的本体论的终极构成。  相似文献   

3.
耗散结构与体育教学系统的自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领域正经历着范式的转折,改变传统的、缺乏活力的被组织式体育教学,赋予体育教学系统“活性”,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建立起自组织,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走向。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立足于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机制等自组织系统形成的条件,探讨了体育教学系统自组织的生成,以期为体育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耗散结构理论在我国体育科研中的应用状况,以期更好地推动系统科学在我国体育科学中的合理应用.采用内容分析、数理统计、逻辑归纳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近30年涉及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分析,审视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用什么以及如何用"是跨学科知识在体育科学中运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耗散结构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研究,指出高校体育教学要形成耗散结构必须做到:体育教学系统开放、远离平衡态、注重教学系统内部的非线性。  相似文献   

6.
耗散结构理论自创立以来 ,无论在自然领域 ,还是在社会领域 ,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幼儿健康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属于耗散结构 ,故用其理论来指导工作 ,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耗散结构理论的内涵及形成条件进行探索,并主要从开放系统和非线性两个条件出发探讨了耗散结构理论对民办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内容、方法要与时俱进,体现开放性;课内、课外活动组织形式要开放;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要把握时代脉搏实现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要注重非线性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校园足球得到高度重视,但是各个地方的中小学足球训练方法还是比较陈旧,教师没有开放自己的思想,导致实施的结果与成绩不理想,因此本文尝试将耗散结构理论与混沌融入校园足球训练中,尝试探讨耗散结构理论在校园足球训练中的应用。使我国足球训练达到一定的水平及高度,首先要做的是学校体育管理者、足球教练、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们在足球训练发展的各方面保持思想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从而推动我国校园足球训练的健康全面发展,形成一套训练方法理念以及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运动训练这个开放的系统当中,两个变量参数就是运动员和教练,二者相互作用、约束处于出非线性状态。因此,在该系统中二者任意一方的变化达到某种极限值就会影响到整体训练效果。本文主要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对体育运动训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耗散结构系统观角度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进行解释,指出此过程存在远离平衡,运动技能突变,运动技能涨落和巨涨落,运动技能耦合以及运动技能获取的无限化5种模式,且每1种模式都有其自身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旨在使广大教练员更深刻地理解运动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以期在日后的教学训练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中耗散结构与学生系统自组织的生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关注学生系统的自主性并促进其自组织生成的素质教育背景下,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立足于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关及涨落机制等自组织系统生成的条件,探讨了体育教学中学生系统自组织生成的具体措施。即:开放是学生系统发展的前提;远离平衡态是学生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非线性相关是学生系统形成的内在机理;涨落是利用波动达成学生系统有序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太极拳教学语境内,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原理,通过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教学实践与反馈,将复杂的太极拳技术动作以点、线、形解读模式,通过运动能量传递为学生建立太极能量运动场,引导学生的自组学习。学生在不断理解、吸收、修正太极拳的技术动作过程中形成能量流动与转换,从混沌无序的运动情景中找到量变到质变的契合点,迁移形成太极拳运动的有序化,达到对太极拳运动技能的自动化掌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文献整理法、专家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社区体育管理体系的耗散结构特性。以耗散结构理论的启发为依据,分析社区体育管理系统的开放性、非线性、非平衡态以及涨落机制等,探讨社区体育管理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意义。研究表明:社区体育管理系统的耗散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其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足球系统的基本特征进行解析,并对我国足球实力提升的路径进行探讨,认为我国足球要实现竞技水平的提高主要有建立长效的选拔机制;加强管理体制、训练理念和构建稳固打法体系的耗散;依据足球项目技能学习的规律,系统组织训练过程,促使足球系统形成巨涨落等路径,以此来促进我国足球竞技实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基于自组织理论中的耗散结构理论,着重分析了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系统耗散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路径,探讨我国电子竞技产业从被组织向自组织方向演化的规律和进程。结果表明:保持开放性是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前提,远离平衡态是电子竞技产业耗散结构形成的必要条件,非线性相关是电子竞技产业耗散结构形成的内在机制,涨落机制是电子竞技产业形成自组织的触发器。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电子竞技产业耗散结构特征提出重新树立电子竞技形象、提高社会认同,发展人才体系、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合理整合电子竞技产业资源,推进电子竞技产业集聚化发展,以及重视并支持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等自组织形成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以耗散结构理论为视角,结合运动训练在时间、结构、系统和规律方面的相关特点,讨论了运动训练的不可逆性、非对称性、非平衡性、有序性、稳定性、开放性和客观性等特征。结合运动训练的这些特征,提出建议:第一、要准确把握运动训练的特征,理顺运动训练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使运动训练的本体朝健康、有序的良性状态发展。第二、要结合运动训练的特征,积极建构适合运动训练的新理论、新方法,使运动训练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第三、要依据运动训练的特征,充分了解运动个体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最大限度地为个体最佳成绩的取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从耗散结构理论的四个方面来论述CUVA耗散结构的生成,其包括:系统保持开放性;系统远离平衡态且是动态的;内部非线性相互作用;涨落机制。通过对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发展趋势即联赛系统具备自组织演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因素的论述,得出参赛学校及运动员间的竞争与协同是其演进发展的动力,并由此刻画出联赛系统宏观有序程度的序参量——"更高、更快、更强"的氛围,这一序参量又反作用于联赛的各子系统,构成相互作用的循环圈,这就证明具有耗散结构的CUVA才具有更好的活力和生机,才有利于CUVA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化文 《健身科学》2009,(10):19-19
(一)细胞生物电就是细胞的生命 当今世界是二个电的世界。它主宰着这个世界,支撑着这个世界,推动着这个世界向前发展,它是世界发展的动力源头。人是生活在充满电的大宇宙之中,作为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也是生活在一个电的环境中,这就是生物电。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无一不是生物电的作用。人体是由诸多细胞组成器官,由诸多器官组成系统,完成人体极为复杂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体育生态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关系、自组织特征以及非线性动力学过程,表明体育生态系统具备形成耗散结构的基本条件。分析表明,体育生态系统必须与外界环境保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交换,以使系统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国内各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目前国内各级指导站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构建了指导站发展路径模型。研究发现,指导站的发展符合耗散结构的理论:保持开放性是指导站耗散结构持续发展的前提,远离平衡态是指导站耗散结构发展的必要条件,指导站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关系是指导站耗散结构发展的内在机制,指导站系统持续向前发展需要外部环境的适当干预。最后得出结论,指导站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宣传,加快基础研究及其成果的转化,引入市场化机制,注重人才的培养等,并构建出指导站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