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慧 《新闻前哨》2004,(6):30-31
2003年4月10日《南方周末》有这样一段话:“新闻,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城市的进程同样如此。1000个周末里有多少种人生,近20年的城市里发生着怎样的改变?或许只有那些身处其中的人的命运可以给出解答……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也总有一些人和他们的故事让人产生深远的印记,当时光倏忽而过的时候,城市生活的方式和理念正因此发  相似文献   

2.
新年伊始,由上海《新闻记者》和《新民周刊》两刊共同组织评选的“2002年十大假新闻”业已揭晓,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读者们为传媒界的诚信精神而喝彩。假新闻覆盖的范围甚广,几乎涉及新闻报道的所有领域。追究假新闻来源,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譬如“荣获”2002年度“最新新闻”的《千年木乃伊出土后怀孕》一文,就是著名的新浪网在2002年11月7日根据《美国新闻周刊》推出的。作者绘声绘色地写道,一个埃及考古小组在开罗发掘出一具3000年前的女木乃伊。在展出过程中,发现这具木乃伊竟在出土后怀孕了…  相似文献   

3.
好的细节,在一篇新闻作品中可以起到“一叶知秋”的效果,这个“秋”指的就是作品的主题,是灵魂,统帅。一篇稿子所采用的所有材料,都应该为表现这个主题服务,而细节描写则是突出主题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4.
凝字炼句得新闻新世纪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十六大召开期间报上连篇累牍、大篇幅报道开会内容及代表们的发言内容,气势很足。在读报中发现,读者未必一字不漏细看洋洋洒洒的长文,倒是对某些经记者采撷、归纳、统计乃至提炼后形成的凝炼字句特别感兴趣,因为经记者咀嚼、反刍后吐出的新闻,常常更醒目、更有价值、更吸引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本人曾写过一文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明确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打好五个根底。在这五个根底中,理论路线是重要的,把这个根底打好了,解决了政治方向、政治立场等问题,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才有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7.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数码摄影的诞生,使新闻图片的快速化递成为现实,并从根本上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满足了人们对新闻快餐的需求。同时,为新闻摄影等各类图片报道开创了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8.
9.
网络时代的新闻信息传播速度快得惊人,此瞬间发生的突发新闻,只要被捕捉到,一会儿的功夫,全世界即可知道,世界由此变小了。摄影记者在捕捉到新闻图片后,快速上传照片就成了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如果数家媒体共同关注一个新闻事件,抢新闻就更重要了,其关键在于抢发稿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原新华社记袁克忠,退休以后利用空闲时间,将几十年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在“淮海战役”那一册照片资料中,他特别选出两张照片向我们介绍,一张是“露宿老乡门口”,一张是“冒着炮火冲锋”。摄影门金中在他拍完“冒着炮火冲锋”这张照片后就与他失去了联系。关于门金中,他只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年龄多大?他都一无  相似文献   

11.
无论何种形式的文章,遣词造句是否富于变化,语言句式是否灵活多样,是衡量其品位高低、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美文精品的语言句式是怎样富于变化的呢 ?根据文章内容表达的需要,做到下述七个方面自然结合和灵活运用,就会使句子错落有致,异彩纷呈。   (一 )整句与散句融合。人们说话或做文章,常常用一些结构不同、格式各异、长短不一的句子,这种句子叫散句。有时也把一些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相近的句子排在一起使用,这种句子叫整句。散句运用得好,可以收到高低起伏、参差错综的表达效果;整句运用得好,可以…  相似文献   

12.
新闻要准确地说明问题,发挥其指导作用,就不能孤立地报道某个表面现象,还要介绍产生这个现象的环境和历史背景。有的新闻由于背景交代得不清楚,或者没有一定的新闻背景,反而容易引起副作用。胡乔木同志在《人人都要学会写新闻》中说:“不说新闻的读者和作者多半相隔几千里、几万里甚至几十万里。哪怕只隔几十、几百里,他就和你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他读你写的新闻时,既不会翻开字典、看地图、查各种参考书,也不会把你过去的作品和其他相关的新闻都找在一起来对读。你可能给他的各种麻烦,全靠你写作时像情人  相似文献   

13.
14.
新闻从业者把新闻本身处理得生动活泼,新鲜及时,与众不同,就能在与别家媒体竞争的过程中,体现出优势。新闻要鲜活,首先体现在导语上;而导语要鲜活,则不得不在新闻由头上下工夫。那么,什么是新闻由头?一般认为,新闻由头,又称新闻根据、新闻依据,是新闻发布的依据或契机。指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或事实的出处,是一个事实之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它可以是最重要的事实,也可以是次重要的事实,还可以仅仅是新闻的来源,但必须是说明最新动态的事实。如何寻找新闻由头呢?以下针对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不同特点分而述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让新闻档案为新闻增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的整合,表现在新闻观念的整合、新闻媒介的整合、新闻角色定位的整合,同时还需要新闻档案与新闻事件整合等等.  相似文献   

16.
千淘万漉始得金”,讲的是淘金者不停地淘,才能获得真金的道理;“文章不厌百回改”,讲的是写作者不厌烦改,才是写好妙文的关键。一位知名的新闻大家曾深有感悟地说:“路是走出来的,金是淘出来的,精品是改出来的。”这深刻道出新闻写作“改为成功必经路”的真谛。我自己在写稿、编稿、改稿的过程中,对此也深有体会。我写过一篇《靠谁来“变”?》的小言论,文章主旨在于评论社会上人们都在埋怨精神文明建设难搞,阴暗、肮脏的东西太多,但大多止于抱怨,见诸行动、从自己做起者少,就如反腐倡廉缺乏李高成(电视人物)一样。原稿中我用直接叙述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但新闻从不排斥感情。  相似文献   

18.
虽然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遭遇挑战,但是媒体的本质并未改变。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依旧需要拥有新闻敏感度、深度思考力和会讲故事的好文笔。本文从经济新闻写作的角度再次重申了这一观点,并用一个个新闻采访实例证明了新闻用"心"写、用"脑"写、用"嘴"说的作者观点。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再次重申了"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往往有着天然的矛盾"的这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一味强调抢抓新闻时效性的今天显示出了新闻人的定力。  相似文献   

19.
财经活动始终是人的活动,记者要靠对一个个人物的采访(言语交流)才能完成一篇财经报道。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事件中的人物也许会有许多个性化的言语,但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基本上都是被以客观的陈述语句表达。在财经新闻成品中,人物说话的内容(引语)也许是其保留下来最原汁原味的东西了。由于财经报道有用性功能的增强,财经新  相似文献   

20.
2001年7月13日军报第三版“战士视点”栏目,发表了我在军报的处女作《班长,请注意批评方式》。这篇近两千字稿件的发表,不仅圆了我的军报见稿梦,而且打破了所谓的“没有关系就别想在军报上稿”的传言。作为一名基层连队的新闻爱好,从没见到过军报记长啥模样的一个普通战士,能在军报发表这么长的稿件,这向战友们证明了一个真理:只要稿子写得好,就一定瞎不了。“多琢磨稿子,少琢磨编辑。”也成了我新闻路上和战友共勉的一句座右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