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是非观念,要耐心引导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关心、尊重、热爱学生做到动之以情。二者的结合是班主任工作成败的关键,在具体工作中理与情相结合是教育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在的才智,能及时地去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能有效地探索通往学生思想深处的小径,从而,得到开启一把锈锁的钥匙。关心学生是教育智慧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在关心热爱的基  相似文献   

2.
于述胜 《教育研究》2020,41(3):47-65
"格物致知"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理论问题,自古异解纷呈。异解越多,便意味着臆说越多。导致臆说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混淆了解经与借题发挥的界限;其二,不能准确把握《大学》的思想逻辑以及依此确定"格物致知"的解释范围与方向。《大学》之要义,在于以修身为本而明明德于天下。故"纲"虽曰"三",其实皆括于"明明德"一语;"目"虽曰"八",其实皆以修身为本。"八目"之间,呈现为以修身为原点的涡旋式结构。修身之要义,在于好恶之情的顺应、调适与沟通。循此逻辑可知,作为修身工夫的格物致知,与"情理"密切相关,由前后两个环节构成。"致知"之"知"即情理之知",格物致知"就是通情以达理的物(人)我感通之道。通过通情以达理,《大学》有效地实现了情与理的统一。大义明,方能训诂通,对于古今纷纭之说亦可明其得失。情理之所以为情理,就在于有情斯有理,无情必无理;理从情出,情通理得。《大学》的"格物致知"之所以具有永恒的理论价值,就在于它呈现了人类道德生活的这一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3.
情理兼修是理解中国传统书院教育的内在维度。传统书院教育本质上就是让士人实现理学家们认为的理想人生,即“情理共生”的人生。士人情理失衡的生命困境表现为唯情是理、无情是理、纵情无理三种类型,传统书院教育以“融情于理”为原则,重建士人的人生理想。传统书院教育以情感为元点,以敬、诚、乐培养理性,以敬畏之情、真切之情、自得之情明理,而理性最终又以中和的情感表现出来,从而实现其“通情达理”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陈旧的语文教学模式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情感作用严重缺失,由此导致学生兴味索然、效率低下。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语文教学功能的多向性决定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但在当前社会中,识礼重礼学礼的良好风尚逐渐被淡化,甚至出现了极为不协调的现象,有损于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称。小学是学生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是建设小康社会,贯彻习总书记实现中国梦设想的具体措施,也是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切入口,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徐敏 《成才之路》2011,(29):10-I0005
“知恩图报”是一种朴素而又美好的情感,然而近日媒体的一则报道,让人感到这种情感在部分大学生心中缺失了。6名大学生因冒险登野山被困在延庆县境内某山上,经消防队员11小时救援,终于获救。但是,令当地村民和救援人员不悦的是,获救后,村民为大学生们准备了饭菜,他们却迟迟不吃,一再要求尽快离开此地;  相似文献   

7.
康春艳 《湖南教育》2003,(15):49-49
首先,在教学中结合物理学发展史,介绍牛顿、爱因斯坦、钱学森等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以及他们坚强的毅力、伟大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创业志向。其次,努力挖掘出教材的“磁性”点,使学生陶醉于神奇美妙的物理世界之中,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如教学中可以点出,牛顿运动定律F=ma,像诗一样简练优美,竟然将整个自然界物体的机械运动描述得尽善尽美;一组麦克斯韦方程,高度概括了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电磁现象;绚丽缤纷的物理世界,小到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大到地球、太阳、星体、星系,以至整个宇宙,无不受着能量…  相似文献   

8.
融情与达理———教育艺术探微○彭在羹(福建省福州二中)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三个主义’教育,加强‘三德’建设,树立‘三观’。”要完成这些教育内容,我们的...  相似文献   

9.
黄丽芳  黎敏 《辅导员》2009,(13):65-65
孟母三迁,择居而栖,强调外在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而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每个教师竭力追求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我们设想,当外在因素起着积极作用时,主体内在便存在向善发展的可能性;当内外因素极佳地相结合,进发出的潜力是惊人的。这里,本文拟从实现“教师生命在场”、以“情”熏染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人手,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丰捷 《成才之路》2009,(21):90-90
“如何对教师进行通识教育是通识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对于通识教育的有效推行。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陈跃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11.
五通情     
乐山五通小西湖,烟水茫茫通九洲。城岸古榕天半绿,竹根滩水泛渔舟。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改中,"情智共生卓越课堂"的提出,是很多教育者探究摸索的一个实践过程。"情智共生卓越课堂"理念提出: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情感的闸门对每一节课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精讲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那么,在探究实践"情智共生卓越课堂"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如何体现"情智共生卓越课堂"教学理念呢?作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一些体会,巧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班班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实现"情智共生卓越课堂"的和谐高效。  相似文献   

13.
知书与达理     
刘承豪 《新读写》2010,(1):26-27
知书与达理都是人们追求的品质,只是如今仿佛“知书”越发容易而“达理”却稍显不易。文章针砭时弊,将新闻事件作为切入点,把知书与达理的共存归结为良心与信念,行文通畅,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14.
庚辰本《红楼梦》第十九回脂批中评论贾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其实"情情"也可用在宝玉的身上。宝玉的成长可看作"情不情"向"情情"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以三个女性(金钏、晴雯、黛玉)的死亡为例,宝玉由泛情转向钟情再转向移情,这种不彻底性显示了宝玉人物形象的局限。  相似文献   

15.
很幸运地得到参加江苏省第四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的机会,这不仅是对自己的锻炼和提高,更是展示自我的绝佳平台。最后荣获一等奖,也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和荣耀。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鲁万程,是他培养了我,让我对写作充满兴趣并拥有自信。有人说,从作文中看你的知识面很广,天南海北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回顾这次作文大赛所走过的历程,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我作文中的一段文字得到了评委老师的好评:20世纪30年代,把时尚穿在身上。旗袍是对东方之美最精辟的演绎。20世纪30年代也正是旗袍的黄金时期,那时候,旗袍引领着时尚,也…  相似文献   

16.
李鹏 《师道》2004,(12):32-33
学校决定由我代表语组去参加区上的全过程教学评优比赛,接受任务后多少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教务处李主任说,一定要珍惜这次出人头地的机会,要讲出自己的水平,更要讲出自己的风格。我回答,请领导放心,重压之下,必有勇夫,我不上天堂谁上天堂。  相似文献   

17.
与学生谈心,首先应有一个成功的邀约。如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同学,你出来一下,我有话跟你说。这样的谈话邀约,显然是十分失败的。老师们想必应该能想象得到,被叫的学生肯定是忐忑不安,以为做错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老师,我的鞋带掉了。”“老师,××打我。”“老师,我要小便。”……幼儿为各种小事频繁告状,教师“两耳不得清静”,忙得晕头转向,还是顾得了这而顾不了那。这是在幼儿园常见的现象。我觉得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能只在幼儿身上找,还要在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中去找。比如说,教师认为帮小朋友扣钮扣、系鞋带是自己份内的工作,因此有求必应,而没有主动去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和互助精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幼儿对老师的依赖性。鞋带掉了,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种体会:接受一项任务或工作,如果是经过我们努力能够胜任的,心情就愉快。心情愉快,工作起来就有信心,有干劲,效果自然就好。假如承担的任务或工作是力不能及的,就会越干越没劲,甚至打“退堂鼓”。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20.
“必以情”的“情”广州市育才中学初三(七)班鄢翼然昨天晚上,我预习课文《曹刿论战》(初中语文第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当我读到“小大之狱,虽不能明察,必以情”时,参看正文下的注释:“情——实情”;按照这个解释我读来读去总觉得意思上不顺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