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建设一流大学,各国有不同的战略。德国“卓越大学”的建设不以学科为导向,而是以“卓越集群”建设为重点。“卓越集群”聚焦重大研究问题,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鼓励不同学科和院系的研究者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平台。德国“卓越集群”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在于,在注重学科基础建设的同时,应当考虑如何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为大学内部学科之间的合作与整合,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的涌现多创造一些制度性条件。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时代,由于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高校教师传统角色定位受到挑战,与传统的“权威和管理型教学”相比,信息时代的教学是一种“指导和服务型教学”,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也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传道、授业、解惑”与“学习指导、学习评估与资源提供”并重。新的角色定位要求高校教师具备“尊重”、“宽容”和“协作”这三种信息时代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大学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探析大学的理念及其传统精神。大学的理念经历过从定位为“教育的机构”到“研究中心”,到与社会直接联系为社会服务的演变;大学的三大传统精神即独立自主、自治传统,学术自由传统,人文主义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4.
大学的教学相较于教授知识来说,更重视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的培养。就这一点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大学教育的需求,反而会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导致教学效果不好。问题教学法则可以有效的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其作为一种互动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学英语的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不投入等是十分关键的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些问题,并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大众化背景下大学使命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需要解决四方面的问题:理解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本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平衡优秀与平等的关系,协调大学与政府、市场间的关系。所有这些都要以明析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和目标如何定位的问题为前提。在任何社会形态里,没有只有一种类型的大学、大学只有惟一使命的情况。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依然是把传统的智慧和时代的思想传递给未来的一代,而领导人训练、创造新知识、高层次专业训练、特定社会高雅文化的培养、社会既定道德的传承以及社会的改造等都应该只是成为大学的“附加功能”。一定要使学生和公众理解大学不是提供获利的计谋和就业单位的场所,而现代大学最终和最基本的使命应该是要激发他们理性的光辉和力量,培养他们坚持长远地、全面地看待个人、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之“大”涉及大学是什么、大学做什么等大学发展的根本问题,涉及大学教育的本质及其规定性,涉及大学的定位与特色的形成。我国古代先辈们对大学之“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许多独特见解,其中重视大学的胸怀之大、志向之大、精神之大、理想之大,要求培养具有高境界、高品位、高素养、高本领的人才的思想,对指导当前的大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In 1992 international fee‐paying and local students currently enrolled at the three tertiary institutions in South Australia were surveyed by a common questionnaire on students’ study‐related and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issues related to students’ choice and subsequent evaluation of their institution. The breadth of the student sample and the comparative data the questionnaire generated present an overarching view of the experiences and evaluations of a diverse rang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show that whil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xperience more problems, and experience them to a more serious degree than their Australian counterparts, the nature of the issues which are of most concern are generally shared. These are concerns about financial issues such as access to Austudy for local students, and the level of fe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ability to find part‐time work for both groups. The other broad group of issues of concern was study related: workload, fear of failure, loss of motivation, doubts about academic ability, nervousness and tension. Notably, in spit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institutions –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representing a ‘traditional’ university, Flinders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a ‘1960s’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a ‘post‐1987’ university – the student responses across the three institutions were remarkably similar.

In terms of student evaluations of the quality of the education and services provided, Australian students were consistently more likely to rate aspects of teaching more positively than their international counterparts, but for both groups it was evident, particularly in their comments, that aspects of teaching such as the quality of lectures, accessibility of staff,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and staff: student ratios were of major concern.

The findings lead to the recommendations that universities could improve both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 experience by providing clear information about courses and course expectations, by the provision of effective feedback on assignments, by embedding the teaching of academic skills within courses, by increasing course flexibility to enable students to balance study and earning demands, and by ensuring that student support services are adequately resourced.  相似文献   


8.
面对国家创新和地方创新建设的新语境,传统中文专业如何改革,是当前普遍关系的问题。本文围绕地方性综合大学中文专业如何深化改革,构建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目标,就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改革整体方向,以及改革中必须处理的矛盾问题,提出初步的设想,分析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党建事业蓬勃发展,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重大课题。传统的"被动式""统一化"的学生党员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人数日益增多、自主意识和个性化风格日益显著的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教育要求。充分挖掘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潜力,构建广大学生党员自觉主动参与、有针对性、个性化的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模式,将有利于这一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胡建华 《教育学报》2006,2(3):64-69
在科学的社会作用日益增大,大学的科学研究在国家科研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的今天,大学如何组织与开展科学研究愈来愈为人们所普遍关注,其中“研究漂移”与“教学漂移”、研究的重点与研究的一般、“大科学”研究与“小科学”研究这几对关乎大学科学研究基本性质及其组织特性的问题尤其值得认真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究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中医研究生教育的策略,搭建适应"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进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中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maps eth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issues around attempts by a university to negotiate with the traditional custodians of the Sydney basin, the Darug, to facilitate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 within their community, and through the university curriculu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research raised some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questions about what constitutes knowledge in Aboriginal and western contexts. The project brought us to reflect upon the epistemological basis of our research to consider whether it was history, ethnography,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or memory work. As we worked through these issu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sultation and negotiation with Senior Darug, the inquiry began to focus on how a university can acknowledge a commitment to its community. Such a commitment for a university must be built around attentiveness and respect, rather than an epistemology of control. We find that respecting the power structures and organisation of an Aboriginal community is a crucial step for a university in performing such a commitment. Respect for the established power relations in these communities constitutes the very basis of a generative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3.
大学章程问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但从该主题研究的现状来看存在若干亟须改进之处。基于此提出了大学章程研究应明确问题意识,即认清当前我国加快制定大学章程的缘起以及大学章程建设应遵循何种逻辑;进一步明晰大学章程的本质,即立足大学的本质来看待作为学术机构的大学章程的本质;加强大学章程本体即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文本化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研究;突破传统的研究范式,强调大学权力格局的"差序化"本质以及大学与政府新型关系的确立;研究应立足特殊的中国语境以及重视大学章程研究的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流动影响因素涉及教师隐私,传统研究往往效果不佳。本文首次尝试引入"非接触式"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资源进行扎根分析,克服传统大学教师流动影响因素研究的失真失实等问题。本研究对部分大学教师流动传统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并首次发现了多个新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大学教师流动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重新排序,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个三级指标的"四维度-多中心-开放式"大学教师流动影响因素新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创新意义,未来随着更多大学教师流动大数据资源的引入,将可能构建形成更具有流动预测能力的大学教师流动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交易”理念与大学教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在传统“知识管理”制度之外,“知识交易”倾向不断上升,“知识交易”理念成为当代教师学术职业的重要立足点。为此,大学教师发展需要建构新的价值体系和绩效评价机制,协商并调整大学内部的文化及其管理。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高校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意义、基本内容以及要注意的几方面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侧重点及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实习传统模式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校内外两名教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实习毕业,由互惠互利的激励机制、论文选题机制和毕业实习效果评价机制组成的本科毕业实习校内外"双导师"运行机制,构建了"学生-实习单位-学校"三方责任、义务、权利相对明确的运作模式.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校内外"双导师"的毕业实习机制把高校的理论水平优势与社会的实践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大学本科的毕业实习效果,而且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是一个学生、实习单位、学校"三赢"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学城的兴起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单一的“集中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我国创建新型的大学或试验新的大学运作方式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提出开放性是大学城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开放型大学城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在对开放型大学城的主要特征作了简要论述基础上,对建设开放型大学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大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诗歌创作>课程教学通过对传统"诗教"方式进行"扬弃",把传统"诗教"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弥补传统教育上的政治教化的目的,并通过诗歌品读欣赏、亲身创作的感性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其审美、创造、想象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排行研究与实践的进展及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排行在传统上属于社会评估范畴。近年来,由于多主体的参与与高校改革,大学排行的传统概念与实践逐渐发生着变化。大学排行应该围绕“大学发展”的核心指标展开,构建大学发展性排行指标与评估体系。因为只有大学发展了,才能满足多方需求,更好地实现大学排行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