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哲学反思和历史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5):13-19
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和基本历史走向。高等教育多样化的核心内涵和根本特征在于其功能的多样化。这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中表现为,(1)通过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多样化,推动、促进高等教育功能类型的增加;(2)通过高等教育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推动、促进高等教育功能强度的增强。多样化有助于高等教育的合法化存在和发展,但是,它也有其效用限度,即多样化无法解决高等教育功能结构的优化和合理化问题。为此,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原则为指导,坚持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与政府的宏观统筹、集中调控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3.
David Phillip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2002,50(3):363-377
This paper develops the arguments in a previous paper on periodisation in comparative historical contexts by the same author in BJES (vol.42, no.3, September 1994, pp. 261–272). 相似文献
4.
黄新斌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10-13
基于比较视野的远程教育文化研究是比较远程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维度。开展远程教育文化比较研究需要考虑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比较单位、比较内容、比较形式、研究步骤、研究挑战等方面问题。围绕这些方面,本文对研究框架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和构想。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比较教育研究范式朝多样化态势的移转,使得文化历史主义传统明显式微。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历史的比较研究在新的背景与内涵上正逐渐勃兴。在对文化历史研究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发展历程考察后发现。文化历史研究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经历了从强调文化历史的统一性到差异性、从注重文化历史的背景作用到研究主角的转变的过程。文化历史研究始终在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史上居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比较历史分析"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渊源,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从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出发,"比较历史分析"既是传统历史研究法的重新修正和再造,也是对实证和结构功能主义的质疑,并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融合的推进中不断发展。它注重因果分析和历史次序过程、融合多种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致力于系统化和情景化比较,为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比较历史分析"启发比较教育研究者从知识本质观和价值观构筑新的知识观,然而其自身的局限性亦需要全面、辩证、理性、客观地分析,以更好地推动新时代比较教育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7.
从自由教育到通识教育——历史与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历史和比较的视角,通过考察自由教育的出现,自由教育的变化,一般教育的出现以及一般教育的传播与影响,分析和概括了自由教育、一般教育和通识教育三个基本概念及其课程设置在不同时期和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表现形式和主要特征。文章认为,在自由教育演变到通识教育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自由教育的对象、目的、课程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尽管各国和不同地区在使用同一一般教育概念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以及大学与社会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源于美国的一般教育课程将逐步成为本科教学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回顾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高等教育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谷贤林 《教学研究(河北)》2000,23(1):12-13
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比较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的结构与特点、实际效果和体会。即:①课程的改革必须以学生为中心;②要以科研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奇伟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18(3):32-34
古往今来,礼之缘起是人们恒久讨论的议题,主题相同,答案互异,概括归类,约有十说,诸说纷纷,一则显示此题之关键要害,二则说明见仁见智,难有定论,众说纭纭,然由显阐幽,众说无不自本质机理,内在根据张目,无不从人文社会,伦理习俗,欲望情感等立论,充分表现出礼之缘起问题在礼中的本质论和人文论品格。 相似文献
11.
教育研究中的历史比较方法评介——《教育与国家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国家形成》是英国当代著名学者安迪·格林(AndyGreen)撰写的一部重要的比较教育学著作。全书的宗旨是综合运用历史比较方法和理论 ,阐述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教育制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与原因。正因为如此 ,分析该书的历史比较方法和理论 ,可以把握当代西方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形态与趋势 ,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进步也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借鉴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历来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作为当前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首要目的也无可厚非,但随着全球后殖民时代的到来,以及西方后殖民主义在全球范围的蔓延,后殖民主义的浪潮对第三世界国家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反思中国当前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关系到中国教育发展的前景,因此通过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探讨来反思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3.
14.
推动中国工程教育研究发展需要从全球工程教育研究发展历程中透视其规律.欧洲工程教育研究的发展经历了兴起、规模化、专门化三个阶段.欧洲"专门化"模式与美国"学科化"模式是工程教育研究朝向制度化发展的两种模式,二者在外部建制和内在标准上存在差异.借鉴欧美工程教育研究发展经验,未来中国工程教育研究应加强制度化建设,重点解决工科... 相似文献
15.
规范高校收费行为,彻底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是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热切关心和全社会强烈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收费存在收费制度不够完善,监督不够严格,收费的随意性大及公开性不够等问题。规范高校的收费行为,必须统一政策、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6.
近年,随着"文化遗产热"的兴起,大遗址这一文化遗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从大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大遗址保护规划、大遗址保护技术、考古发掘与大遗址保护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有关大遗址保护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陈桂生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2):1-7
通过对1949~1978年间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的考察,揭示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历史命运,我国历史形成的"民办教育"的原义,民办教育在人民共和国教育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人民共和国办学的"鼎形"体制. 相似文献
18.
张翼然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20(2):71-75
由合并组建的综合性大学承担部分教师教育任务,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一种重要体制。这些学校的师范教育办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和动态发展的特征,这是各校的办学历史和发展需求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学校的教师培养模式也是多样化的,“2 2”模式、“4 2”及双专业模式分别是值得关注的初、高中教师培养模式。为了促进这些学校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应该加强制度保障、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积极培育教师教育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20.
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霜丽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3):70-72
通识教育是通识教育理论和通识教育实践的统一体,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自20世纪40年代引入我国,至今它的意义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我国各高校的通识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零散,知识化倾向明显,课程管理不善,等等。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首先重新认识通识教育的哲学内涵,处理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制定全面的通识教育计划,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