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民族国家发展义务教育的经验表明,以"物质资源集中和行政资源集中"为特征的政府"单中心"治理方式,是实施免费、福利义务教育的有效制度设计.考察表明,新中国中小学发展长期实施着"物质资源匮乏和行政资源集中"的、特殊的"单中心"治理方式.新世纪以来,国家物质资源的日益充足、政府供给愿望的持续增强以及公共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不但使全国范围内的免费义务教育成为现实,也为消解包括择校收费在内的治理难题,实现真正、全面的免费义务教育提供了可预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一费制”收费办法为规范教育收费、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政府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应与其财政能力相匹配,建立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一费制”的各项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3.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能否顺利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成为社会及政府极为关注和解决的重点问题。“两为主”政策的颁布是政府致力于解决此问题的有力举措。落实“两为主”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除了政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切实落实教育免费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以及积极健全各项法律制度外,还应在教育领域率先全面破除户籍壁垒,实现对农民工子女学籍的动态管理,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拨付责任,加强流入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资助和参与办学,正确引导对农民工的尊重与认同,加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究竟是什么?它不只是义务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义务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整,是为了实现所有人所有可能方面的发展。它始终应是一种大视野的教育发展观,不能局限于一些学校、一个地区、一段时期、一个环节和教育一域。它的核心任务仍然在于要合理配置资源,而非意味着"资源均衡"向"质量均衡"的转变。它不是政策修辞,不是一般性的行政工作,也不是政府对于人们的恩惠,而是一种法律要求,是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以浙江省安吉县目前的幼儿园办园成本和政府分担比例为参照标准,论文通过测算三种不同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所需的财政投入规模,考察了它们各自的现实可行性.结果表明,将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要求的财政投入规模最大;逐步增加政府财政成本分担比例构建"三为主"模式,政府投入增量最低;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对政府财政投入的要求略高于"三为主"模式.论文建议要完成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应当选择从构建"三为主"学前教育体系入手,逐步实施把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到最后实施学前三年义务教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在描述西部五省近年来义务教育普及情况基础上,使用世界银行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影响力评价课题的县级数据库,构建小学和初中毛入学率的增值模型,考察与新机制相关的资源投入和政策实施对义务教育普及的影响。研究发现,新机制实施后,西部五省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得到明显提升,但五省适龄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相对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毛入学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地区出现超龄学生返学现象。研究证实,新机制对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产生了正向影响,近几年来国家免除教科书费用、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水平、提高寄宿生生活补助额度的政策均有利于推进义务教育普及,但西部五省农村中小学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危房,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发展,建议政府加大力度推进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校舍维修改造项目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政府有义务对义务教育资源进行均衡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义务教育和均衡这两个名词的实质,揭示义务教育本身即要求均衡。根据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指出达到义务教育均衡的前提之一是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从现代政府财政的职责、公共产品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角度出发论述政府有义务对义务教育资源进行均衡化。简要介绍世界各国、各地区政府对义务教育资源进行均衡化的种种措施,并从效率的角度简略提出可能的反对意见。  相似文献   

8.
"后普九"阶段义务教育公平的主要矛盾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普九"阶段经济、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教育政策的缺陷使义务教育公平面临新的困境.推进"后普九"阶段叉务教育公平需要采取强化和界定政府的教育责任,通过确立以公平为基础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转变政府的教育投入方式、建立新的教育发展评价标准、完善政府问责和监督体系等,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公平质量,满足人们对义务教育公平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两为主”政策中的政府投入责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1年5月中央出台"两为主"政策至今已逾七载,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状况仍不容乐观.究其根源,一方面,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责配置有失合理;另一方面,流入地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权与事权存在严重不对称.有鉴于此,首先有必要厘定政府间的权责关系,并构建公平合理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以积极稳妥地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0.
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我国现行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有三个突出特点 :受教育者和政府共同负担经费 ,政府经费以地方负担为主 ,居民义务教育负担城乡有别。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着义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地区、城乡、学校之间资源分配差距拉大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行体制下各级政府间财力资源与义务教育责任的不对称 :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 ,但不承担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 ;县、乡政府财力薄弱 ,却承担着举办义务教育的筹资重任。建立规范的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更大财政责任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是解决在贫困地区表现最为突出的义务教育经费问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制进程取得历史性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义务教育法》突出了政府实施义务教育的职责;强化了政府保障义务教育的监管职能;把政府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摆在突出位置;明确了政府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我国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公民"等几种典型的提法.这些提法虽有其时代性和针对性,但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它仅仅提出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没有解决成为一个人的问题.事实上,"成人"问题恰恰是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性、普适性和人本性要求.同时,"成人"所提供的丰富内涵和儿童所具有的可塑性、生成性、开放性和关系性等"成人"基础,也为义务教育"成人"培养目标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成人",这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体现了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而且也表明义务教育阶段是个体生理"成人"、心理"成人"和社会"成人"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3.
作为重要的偏向型区域教育政策,"两基"计划实施至今已有多年,精准评估该计划对西部地区提升人力资本、强化增长绩效的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使用2003-2018年中国29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ID估计"两基"计划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两基"计划使得西部地区GDP增长率相对提高0.997%,直接经济效益为416.95亿元.另一方面,"两基"计划效果具有较强的时间连续性,会持续促进经济增长.这符合教育政策的特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高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普及义务教育对于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对此,现阶段应当加强教育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政府转移支付和偏向性区域教育扶持政策,稳步增加中央及各级政府对内陆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义务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长效机制,尤其注重政策实施的事后监督和评价体系,保证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持续、稳定和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14.
作为重要的偏向型区域教育政策,"两基"计划实施至今已有多年,精准评估该计划对西部地区提升人力资本、强化增长绩效的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使用2003-2018年中国29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ID估计"两基"计划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两基"计划使得西部地区GDP增长率相对提高0.997%,直接经济效益为416.95亿元.另一方面,"两基"计划效果具有较强的时间连续性,会持续促进经济增长.这符合教育政策的特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高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普及义务教育对于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对此,现阶段应当加强教育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政府转移支付和偏向性区域教育扶持政策,稳步增加中央及各级政府对内陆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义务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长效机制,尤其注重政策实施的事后监督和评价体系,保证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持续、稳定和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15.
王昆仑 《滁州学院学报》2011,13(3):18-20,24
城市义务教育体系的社会排斥导致了农民工城居子女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过程的分化。通过反排斥的社会政策以缓解、乃至消除社会排斥,达到制度安排机制下的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社会整合,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整合中央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资源;鼓励多元的市场力量与社会组织力量的充分参与,以促进农民工城居子女融入城市义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投入不足与需求庞大一直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整体推进的主要矛盾。如果我们不加大各级政府的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着力构建完善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可能会造成农村义务教育整体性危机。构建多元化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的立足点在于重新划定各级政府教育投入的权重比例,突出中央与省级政府的核心地位;同时要广开渠道、广纳社会教育资源,不断增强农村学校的造血机能,全方位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必须适应儿童流动的需要,必须尽快建立适应人口流动的动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调中央政府在动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的统领作用,省级政府在动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建立流动儿童信息网络,分地区尝试"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券",提高流出地政府"搭便车"行为成本,要求流入地政府逐步扩大流动儿童入读公校比例,扩大公共服务渠道,为流动儿童提供充足的就学资源.  相似文献   

18.
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着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农村中小学教育保障条件大大减弱;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仍不能得到较好解决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根本解决县级政府的财力结构与其负担的义务教育责任不相称问题。本提出其解决方案为重构农村义务教育事权划分格局,即在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在由乡镇为主转为以县为主的基础上,构建起“国家办学,分类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采用中国六个省所有县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层面数据,全面评估了"新机制"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改革虽没有改变义务教育阶段城乡间学校教育财政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现状,但在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资源配置差距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机制"政策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强化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责,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资源均衡配置,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致欠债,因拖欠时间较长而引发多方矛盾并影响到学校正常教育秩序,重庆市的“水土镇现象”折射出我国农村地区“普九”进程中的投资问题和教育均衡难题。以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责任主要在于财力薄弱的县、乡镇一级政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水土镇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重庆市明确认定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是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和巨额“普九”债务主体,并通过建立高效率的分担机制和清偿策略,彻底化解了“普九”债务,重庆市清偿“普九”欠债的经验为全国的清偿工作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