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系列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顺应"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内涵,主动转轨与适应:目标定位的"转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素养融合培养的"转轨"——融合"工匠精神"培养;教育内容选择的"转轨"——推行"专"与"广"同心圆结构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转轨"——构建"基于项目运作的‘产业+’融合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施的"转轨"——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开放式行动导向驱动教学;信息化方法运用理念的"转轨"——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教师成长培育的"转轨"——打造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制度的"转轨"——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教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从化学专业的特点入手,结合学校的特色,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讨了化学专业"平台+模块"式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构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以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学团队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基于"做中学"及"项目教育和学习"的工程教育(CDIO)理念,在调研分析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将校企融合作为基础平台,与CDIO教育理念对接,构建CEC-CDIO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探索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企业项目引入实际教学,构建任务+案例+项目的项目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专业培养与发展目标确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干课程,完成专业教学与企业项目的融合;建立基于过程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既能在创新中应用,又能在应用中创新。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突出课程体系设置的"应用性"、"创新性",从而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以"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指导方针,优化课程结构;坚持"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课程开发思路;建立培养以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通识教育、平台教育、创新教育"三级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重视基础性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建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快课程综合化步伐。  相似文献   

5.
新技术环境下,各行各业对传统产业进行结构优化与创新升级,呈现出全方位的融合。创新、多元、融合成为现代技术环境下职业人才的特质。高等职业教育应实施"跨界教育",培养跨界融合型创新人才,改变传统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柔性的、动态开放的"分层多元、跨界融通"的课程体系。围绕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高职教育需要从教学组织管理、教师团队建设、校企产教融合、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6.
以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分析高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产教融合、校企交替、双主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双平台+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形成"校内课堂+教学工场+企业生产一线"的教学形式;通过第二课堂延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产学研"平台助推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探索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创业教育成效,"专业+创业"已成为各院校深化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模式。高职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可以提升专业教育内涵,增强创业教育竞争力。高职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互相融合受内在与外在两方面因素影响,内在因素包括专业教育、学生个体等;外部因素包括政府、企业、家庭等。高职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核心在于转变培养观念与教学体系,凸显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生态需求。高职"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构建在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创业"的课程体系;推进协同育人模式,融合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多元合作平台,促进校地产教深度融合。结合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就其"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革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源于五年制高职教育实践。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立足于专业,从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构建"以校为主,校企融合"的培养模式,即:以学校为主体,由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参与专业通识延展式、主辅课程式、平行链式等形式的课程结构的构建;学校与企业一并实施"人才需求剖析—岗位能力对接—课程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跟踪"五个教学要素的循环。实践证明,"以校为主,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问题,是一种符合五年制高职教育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当从培养目标注重"职业性"与"高等性"的有机融合,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制度注重教师与学生利益的统筹兼顾,评价体系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寻求完善.  相似文献   

10.
针对鲲鹏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计算机大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融合,以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问题,本研究探索并构建了大类专业与产业教育融合的应用型高校鲲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该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鲲鹏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计算机大类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融合,促进了应用型本科鲲鹏产业学院的“培养服务鲲鹏计算平台软件适配、迁移和开发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1.
近年高职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教育一直存在教育不全面,同时过分重视职业性教育而忽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等现状问题。基于高职学生的就业分析,提出了"以服务社会能力为导向,融入创新创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思路,构建"岗位群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能力课程平台——岗位素养课——服务社会课程平台"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本文强调教学理论结合实践的知识体系,工学一体,将课堂与社会、行业环境相融合,形成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对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理念下,研究应用型本科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改革,应用型本科必须依据"卓越计划"的通用标准,立足行业标准,坚持以能力培养和素质培育为主线,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性、通过项目教学法,重视企业实践课程形成反映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的,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就"通专融合"理念下课程体系构建提出看法和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3.
远程高等教育从"形式"到"类型"的嬗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两校一体"院校,淡化不同类型教育界限,推进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为建设特色化、差异化的地方开放大学提供新的思路。通过明确改革思路与目标,促进理念接纳与融合,调整内部治理结构,采取培育教育融合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提升信息应用水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教师教学能力、改革学业管理制度、加强引导调整评价等措施,促进"两教"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护理本科生中缺乏精英化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基于"以人文本"的观点,从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体系、人才培养特色平台建设、师资一体化建设各个方面,构建以有用教育和专业情意培养融合的"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让护理专业学生享受学习、享受实践、享受创造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以岗位所需能力培养为重点,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构建专业课程以实际电子产品为教学载体的课程体系,以任务驱动为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通过与智能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合作,以"订单式培养"为方向,以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为技能培养重要手段,形成企业训练与学院教育有机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建设开拓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整体化和综合化趋势的标志,符合"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和走向。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双创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融合,打造融合型师资队伍,构建了电气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加快构建动物医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动物医学技术技能人才,是适应我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需求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动物医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从共建课程体系、对接生产与教学过程、共培"双师型"教师、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提出动物医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实施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中构建了"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9.
校企深度合作应用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构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培养高职物流人才,实现校企双赢。在实践中,推动以实现"方向型——近期订单式"的就业导向模式、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融合式"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索了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大工程观"内涵,对机械工程人才培养"大工程观"形成过程、课程体系构建、非正式学习能力教学模式、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与一流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