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学会用"推测"策略讲述"故事"是小说阅读关键能力之一。台湾作家许哲荣在《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一书中指出"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谜"。满子玲老师就是用"推测"策略向孩子们讲述了《恶梦枕头》这个"故事"。所谓"推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2.
缓慢推进故事情节是《红楼梦》的基本写作方法之一。因为元春享年36岁,所以,到元春去世时,《红楼梦》的后半部应该写出6年的事情。《红楼梦》后半部至少要写"十七年",才能写到贾兰为国捐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就是宝玉和史湘云到了老年要成为夫妻。如果要写到史湘云40岁,《红楼梦》后半部要写"二十四年"。如果写到妙玉"青灯古殿人将老",《红楼梦》后半部要写"十七年"。元春去世是《红楼梦》后半部的关键,依"缓慢推进"之法,即平均十回写1年的故事,"到元春去世时",就必须写到一百四十回。综合上述各种因素,全部《红楼梦》可能有一百六十回。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的人物和梦境,指出"太虚幻境"是作者理想女儿国的蓝图;警幻仙姑是作者思想和美学观念的代言人;秦可卿是作者情感理想的化身.本文还指出作者利用这个梦交代了全书纲领,预示书中人物的命运结局.  相似文献   

4.
“悬念”一词,《辞海》有两个解释,一是挂念;二是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注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由于“悬念”具有磁石般的艺术吸引力,因而许多有经验的作者,往往要运用他来推进情节和冲突的发展,使故事的铺展呈现曲折、复杂的曲线形态,以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故事结局的热情关注,从而不忍中途释卷。  相似文献   

5.
一、何谓悬念 悬念有两解,一是挂念;二是欣赏戏曲、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众所周知,优秀的文艺作品,作者会设置许多悬念,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读者爱不释手,热切关注后事如何;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子曲演红楼梦,其中的十二支曲子分别对应着大观园中十二位主要的女性。即“金陵十二钗”。内容上,它们句句如同命运的谶语暗合这十二钗的结局.凝聚着悲剧的气息;结构上,它们在全书故事尚未展开之前即预示了结局。奠定了悲剧的基调:内在形式上.作者对十二个人物的着笔角度各不相同.使得这十二支曲子在整体上构成了一首乐章层次分明、调式结构丰富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7.
《型世言》第三十七回叙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明代变性故事。本通过对这一叙事本的细读,分析了该“故事”的人物组构方式及叙事主体的双重编码特征,进而指出,由于叙事的双重编码而导致了叙事本不可回避的叙事矛盾,揭示了中国古代民间叙事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近代最杰出的诗人、小说家,其作品善于营造故事的整体氛围,同时又极其善于搅乱这种氛围,制造剧烈的矛盾。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层面来看,哈代清醒地认识到了时代与环境对于人物的命运的影响。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似乎故事中的种种悲剧结局具有一定的夸张性与偶然性,但是若是身处于那个"世纪末"的环境与洪流之中,这样的"悲歌"绝非是一种偶然,它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理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为合传体的<海上花列传>,短短六十四回的篇幅内,时间跨度限定为九个月,展开了三十多位烟花女子的生活画面,共涉及到一百多人的完整故事片段,可贵的是,虽然很多人物的社会地位、生活角色相同,但小说中没有类型化的人物;尽管人物众多,故事复杂,却善始善终地叙述每一个故事,交代每个人物的结局;为充分展现人物性格,释放人物感情,总是将人物置于各类矛盾冲突中,并随着矛盾冲突的发展而变化,但是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始终保持一致.无庸置疑,<海上花列传>中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这一成功来自于作者为自己制定的塑造人物的"三无"标准:"无雷同"、"无矛盾"、"无挂漏".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至第四十八回涵盖了杜少卿这一故事人物的生活状态及其悲惨结局。尤以第三十一回至第三十四回比较集中的反映了杜少卿倾家荡产的全过程,其表现在:门庭若市、交友不当、受人跪拜、鬼迷心窍、变卖祖业、典当财物、平居豪举、家道败落、许愿负债、穷途末路、卖文为生、乞求他门。对于生活在商品生产,货币交换的社会空间的人们,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审视、分析、研究杜少卿的倾家荡产根源,以减少、避免或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歌剧魅影》是音乐剧大师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被列为“四大音乐剧”之首。该剧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的恐怖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它以精彩的音乐、惊险的剧情、恐怖的氛围,充满悬念的紧张感和完美的布景,成为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经典。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朱永生先生的理论.连贯分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其中话题的连贯是内部条件的一个方面。本文从话题同一的角度分析《狂人日记》,得出的结论是:《狂人日记》虽然语言荒唐,思维跳跃性大,但全文紧紧围绕同一个话题——“吃人”,所以《狂人日记》是连贯语篇。  相似文献   

13.
14.
以书写抗日战争为主要内容,以塑造英雄形象为主要艺术手段的长篇历史小说《历史的天空》,虽然在对抗战历史的认识与书写方面有所探索,但是在塑造英雄人物梁大牙、描绘主要人物之间的爱情方面却表现出对过往文学经验过多的沿袭和重复言说.渗透在文本内部的思想观念、审美倾向也显得比较保守,没有更深层次的开拓.在对抗战记忆的文学书写上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这种遗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文学在战争记忆书写方面艺术创造力的相对乏力.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一直表现为对主流、精英文化的颠覆,这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中的狂欢节文化有相似的表现特征。文章分析"迷惘一代"作家纳撒尼尔·韦斯特小说《蝗灾之日》中的造梦工厂好莱坞的大众狂欢化世界,解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社会中美国梦的大众幻灭。  相似文献   

16.
《黑烟之歌》(The Song of the Smoke)是美国著名黑人学者威廉.爱得华.伯格哈特.杜波依斯(William Edward Burghardt Du Bois)所作的诗歌。本文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通过对诗歌形式、内容及其"黑烟"意象的赏析,揭示出诗歌要表达的黑人自豪感及其对惨痛历史的铭记,对苦难现实的抗争和对"白人至上"观念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费穆的《小城之春》站在中国民族文化及其传统的一边,吸纳了现代电影的种种观念与技法,吸收了其他影片特别是戏曲片的长处,以其舒缓的节奏、富于变换的长镜头和空间表现,直接传达出大量叙事难以表达的思想信息,形成奇特、复杂、含蓄的表演特点。诗文艺传统在电影中的复苏与再现,使电影艺术达到中国古典美学中诗的境界。它具有中国电影的民族性特征,是费穆电影艺术水平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著作,封建时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中学教材经常选用《论语》中的篇章,对学生学习古文与传统思想十分有益。教材中的注释,有些不够准确,现在作些辨证工作,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艾德加·爱伦·坡是美国的文学巨匠,在恐怖小说以及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艾德加·爱伦·坡试验了他自己对人的本质独树一帜的想法,揭露了人心底最为隐秘的冲动——恶的本能。,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的人格分裂:在自我中的人格分裂,在与他人交往中的人格分裂以及在与社会交往中的人格分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