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众多关于女作家创作的命名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放弃传统意义上对"女性文学"的简单理解,并尝试对"女作家的创作"、"女性主义文学"、"女性写作"、"女性文学"四个命名做新的解释.认为这四个命名既是共同存在的同时也是递进发展的,而其中又以"女性文学"作为女作家创作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2.
"闽南文学"是由闽南民系创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进行传承的艺术样式。由文化生态角度入手,可从两个维度考察闽南文学:首先强调"大视野",通过考察文学与信仰、风俗、民间艺术、社会组织等的互动关系,揭示闽南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次强调"动态性",纵向上关注中原文化对闽南文学的深远影响,横向上兼顾民系各个传播区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从中归纳其变迁的基本规律。以戏曲文学为例,"泉腔"戏文经历了由南戏本土化到原创剧目乃至跨地域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印度女性文学书写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书写的权利到现代女性意识和话语权力,这个过程是印度女性重新审视历史、现实和自我的过程。以历时性的角度,结合女性作家的作品分析每一个历史阶段印度女性文学书写的特点,印度女性文学历经的"沙门"时代女性文学书写的开端、南印度桑伽姆时期的发展、19世纪民族独立斗争的艰难书写和20世纪女性文学书写的繁荣,每一个时期都表现出印度女性的话语意识,她们的文学书写集中表达了她们的主体意识和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4.
莆田文学是明代福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福州、晋江等地不同,莆田文学较为传统、保守,带有浓郁的理学背景和士大夫色彩,一向被学界所忽视。这一文风的形成,远溯宋元理学传统,近以明初翰林应召为契机,以强势的地方科举文化为依托。通过翰林官员和其他政府官员的言传身教,借助诗学师承、致仕耆老会等途径,将馆阁文学、京城文学中的一些官方元素注入地方文学活动之中,这既是儒家思想引导下的一种对地域公共社会的文化控制和文学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央文学与地域文学之间的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有进化论文学史观、启蒙主义文学史观、阶级论文学史观、现代性文学史观、通俗文学史观、女性文学史观等多种文学史观。纵观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人的文学"是其发展中或隐或显的整体线索,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因此,以"人的文学"文学史观来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史,既符合文学史的史实,又能体现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很长时间里被排斥在以男性文学为中心的所谓主流文学之外,一直处于弱势话语的地位.在经历了以自我描述为主的早期文学阶段和寻找黑人妇女身份的文艺复兴阶段之后,黑人女性文学终于在20世纪下半叶迎来了其发展过程中的黄金时期,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完美地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预示了21世纪黑人女性文学的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在由边缘向中心崛起、从隐学到显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眼界和学术版图不断拓展,作为中国女性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台湾女性文学,在海峡两岸文学的整体格局中也得以新的观照。如何更多地了解台湾的女性文学创作与文坛动态,进一步打开两岸女性文学彼此沟通、互为参照的视野,即是本刊开设"女性文学研究专栏"的宗旨。  相似文献   

8.
张真 《文教资料》2009,(22):34-36
英国不同时期的女性作家努力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去争取宣扬自我声音和展示自身形象的机会.本文试从英国早期的"女性哥特"文学体裁和"双重书写"的文学传统,以及当代多元共生的文学创作特征对英国女性文学研究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9.
"女性文学"并不是一个由"题材"框定的范畴,男性作家对女性题材的操作并不意味着男性作家可以依据这样的本文介入女性文学.事实上,"女性文学"首先是指女性作为书写主体的写作实践,它意味着话语权的争夺.妇女被拒斥在文学史之外,说到底是因为妇女一直被拒斥在写作之外.其次,"女性文学"是指一种可以使妇女摆脱菲勒斯中心的女性写作,一种无法为既定文学传统所规范、所封闭的,然而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的异质文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写作乃是一个生命与拯救的问题,女性文学永远意味着女性以特定的方式获得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0.
徐小琴 《海外英语》2014,(14):216-218,221
重修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重拾"家园意识",弘扬女性文化,女性作家的生态写作意义重大。澳大利亚女性文学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不仅关注环境保护、女性自身的解放,还将笔触伸向了广阔的社会历史,去探讨不同族群及其文化基于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的"整体存在"问题,并对处于"他者"地位的边缘群体和文化给予了相当的关注。此文将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野下,对澳大利亚女性文学的生态特性进行历史角度的和文本角度的论证,以揭示澳大利亚女性文学普遍具有的生态性。  相似文献   

11.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广泛的一种语言,其语言构成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英语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英语语言使用者群体文化发展的过程。随着英语语言文化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优美的英语文学作品,其中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重。基于此,分析了英美女性文学形成与发展背景,着重以女性文学视角下英美文学为切入点,对其发展路径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激情化叙事,到充斥自媒体体育网络空间的情感碎片,竞技类网络文学以拒绝深度的快餐文化姿态崛起于网络空间,由此呈现出来的浅表性症候与创作主体的"多元共存"和体育精神的大众化撒播形成了一种既定的文化悖论,标示着竞技类网络文学在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某种生存境遇。"多元"与"浅表"的辩证审视,既体现了研究者面对竞技类网络文学应有的理性态度,也折射出"后体育消费时代"人们理应具备的文化思辨意识。  相似文献   

13.
身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和西方都有着忽略身体、藐视身体的历史,在过去的文学写作中,身体一直处于不在场状态。如今,消费主义时代的来临,使身体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涌现出了女性作家的"身体写作",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身体写作"以激进的写作姿态对传统社会的男权中心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反拨,而以卫慧、木子美等为代表的第二、三代"身体写作"由于其低俗的文化品位和商业目的,背离了反抗男权社会,张扬女性意识的初衷,最终走向文学的堕落。只有坚持身体灵与肉的统一,才能使文学回归其本质。  相似文献   

14.
觉醒与困惑--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爱情抒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时期。从历史纵向上看,它打破了男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初步觉醒的女性情怀,发出了步入社会、创造人生、追求爱情、人格独立的呼声,为中国的女性文学打开了道路,具有开拓意义;从横向上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男作家所无法替代的女性心理情怀和艺术气质,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性文学中关于爱情的抒写,突出其"觉醒而又困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前 5 0年 ,女性文学具有“双声”和“复调”的审美特征 ,即在表现现代女性独特生命的过程中 ,体现着时代色彩和具有启蒙意义。后 5 0年女性文学从揭示男女政治平权后的性别歧视的理性审视到抒写和披露女性幽密心灵的吟唱发展为以物欲化的场景 ,表现女性灵魂无着的焦灼与后现代社会人的反叛情绪。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是崎曲的。本文从女作家的身份认定、女性生命的哲学反思、女性视角三个层面对女性文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意欲使女性文学具有更丰富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文学发展中,关于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经历过由"扁"到渐"圆"的过程。黑人女性形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白人主流文学中的黑人女性"他者"形象,二是20世纪初黑人女性文学先驱者首创的黑人女性正面形象,三是黑人民权运动及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后,黑人女性作家塑造的积极抗争与实现自我的新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葛亦欣 《文教资料》2021,(3):17-19,198
钱塘才媛沈善宝是清道咸年间女性文坛的领袖之一,对促进后世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热爱”“情志”“创新”“自觉”为沈诗之血、肉、筋、骨,从这四个方面浅谈沈善宝的文学态度及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8.
当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发轫及其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战后至5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发轫期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论述了当代台湾女性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时代机遇,论述了以“乡愁散文”和婚恋小说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在台湾文学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通过带有族裔色彩的抒写方式,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表现黑人女性处在种族与性别双重压制下的迷茫与困惑、挣扎与反抗,表达黑人妇女渴望改变"他者"的处境并获得身份认同的愿望。基于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视角,解析美国社会现象中的问题,将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研究黑人女性文学写作主题和创作手法的文化根源,以及其中的精神和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作为后现代话语的一部分,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女性主义经历了"女权"、"女性"、"女人"三个不同的阶段。女性自始自终都拥有艺术的创造力。西方19世纪妇女解放运动和两个世纪的女性文学,对中国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国女性文学的兴起和成长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