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乡村声景是乡愁产生的重要因素。以四川成都乡村旅游地为案例,通过扎根理论构建声景对乡村旅游地在地居民和旅游者乡愁触发影响机制模型,对两者在声景识别和乡愁感知维度的异同展开比较与讨论。研究发现,声景能激发乡村旅游地在地居民和旅游者的乡愁,其中,自然地理声最能激发两者乡愁情感,生物声次之,而人类活动声触发乡愁情感的作用最弱;在地居民和旅游者产生的乡愁维度基本一致,情感体验是对在地居民和旅游者影响最大的维度;乡愁维度中存在主观精神层面的乡村想象。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加以缕析:阐述泉州文化旅游相关研究;从文化旅游在访问目的地总体决策中的重要性、体验的深度两个维度出发,界定泉州文化旅游者的五种类型并分析其体验偏好;从旅游者体验偏好角度对泉州文化旅游发展提出可操作性建议。以期为泉州乃至海西的文化旅游业服务,同时也为其他城市开展文化体验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22,(1):104-111
在旅游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非遗旅游活化通过参与程度提升旅游者体验层级是一个有待实证的学术问题。通过对甘肃省多个非遗文化旅游者发放203份有效问卷,借助SPSS和AMO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非遗旅游活化参与程度可以影响体验层级;参与程度对不同的体验层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作用;浅度参与对感官体验的影响最大,中度参与对回归体验和情感体验的影响较大,深度参与对回归体验和沉浸体验的影响较大。基于此,文章对甘肃省非遗文化旅游活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甘肃省非遗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以精准扶贫为视角,探究人口统计因素对旅游扶贫绩效感知的影响,以期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以邯郸市连片特困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测评旅游扶贫效果,找出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发现:1)性别因素对居民感知的社会文化扶贫绩效有显著影响;2)年龄因素对居民感知的扶贫绩效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3)文化程度因素对居民感知的扶贫绩效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4)家庭收入因素对居民感知的扶贫绩效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5)职业因素对居民感知的扶贫绩效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扎根理论为研究工具,以大众点评网南京汤山温泉度假区4家温泉景区的1万多条游客评价内容为研究对象,构建了5个维度29个项目的温泉类旅游景区感知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模型.其中口碑和过去经历影响游客对温泉类景区的期望,服务产品、服务传递、有形因素对游客的实际体验产生影响,游客的感知服务质量是期望与实际体验的对比.研究指出温泉资源本身是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从合理开发温泉资源、 深度挖掘特色养生产品、严格控制游客人数等方面提高游客的感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工业文化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工业发展历史的重要表征。工业文化遗产通过旅游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从旅游、资源、价值、环境四维构建工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绩效评价体系,从遗产旅游活化发展质量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评价活化绩效。研究发现:质量把控度、遗产完整性和经济活化力对遗产旅游活化绩效影响最大;案例地的工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整体和各维度均处于极度耦合协调发展;旅游者和遗产地居民对工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绩效评价的感知不同,旅游者偏好于活化后的旅游体验,遗产地居民更注重经济、就业等价值效益;工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关键在于资源活化。文章补充和完善了工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领域相关研究,对遗产活态保护和活化效益的可持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莆田学院学报》2018,(1):43-48
简要回顾慢旅游相关研究。以蚂蜂窝网站上的鼓浪屿相关游记为样本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从个体特征、旅游动机、感知和态度4个方面探讨鼓浪屿慢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发现:游客以休闲放松、逃避现实生活环境以及寻求本质为动机,自己或和好友结伴前往鼓浪屿,进行短期自助游;游客对鼓浪屿的知觉维度感知强于情感维度感知,对鼓浪屿的评价大都是积极的,整体印象较好。根据研究结果,为鼓浪屿制定合适的慢旅游发展战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体验旅游的发展,体验型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亲睐。文章以云南民俗为例,构建出云南民俗旅游产品游客体验模型图,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中的相关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旅游者感知、深化旅游者理解、重视旅游者参与、加强旅游体验的深刻性、提高满意度与重游率等产品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人际交往是旅游过程中存在的必然现象,旅游中游客和游客之间的互动研究是旅游体验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旅游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在国外日趋受到关注,其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团队旅游、背包旅游和邮轮旅游这三类旅游活动的游客间互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应该从游客间互动构成维度、互动影响因素、互动行为量表、互动的管理策略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文旅深度融合推动背景下,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旅游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以互联网旅游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认知—情感—整体”理论模型,采用词云词频统计、语义网络分析及扎根理论编码方法,对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旅游地形象感知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旅游者以旅游吸引物和地方氛围认知内容维度为主,认知形象呈现出以“敦煌-历史-关城-长城-嘉峪关-景区”为核心聚类的层次结构模式,认知形象演化由人文资源移向“人文+自然”的综合维度.(2)旅游者情感评价以积极情感和中性情感为主,历史文化底蕴是影响积极情感主要因素,而景区门票捆绑销售是产生消极情感的重要影响因素.(3)旅游者整体形象显示出以旅游吸引物、旅游基础设施、休闲和娱乐、旅游环境和地方氛围维度显性影响,以文化记忆媒介功能隐性构建的感知体系特征.研究结果对遗产旅游地形象塑造、文化传承和地方认同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