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人戏谑,中国已经进入了"互害"时代。以食品安全为例,我们几乎是在有毒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在毒鸭蛋中认识了苏丹红,在毒奶粉中认识了三聚氰胺……吐槽是容易的,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那些制造毒鸭蛋、毒奶粉的人,也都是经历过学校教育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学校就是未来社会的缩影。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社会,取决于我们现在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曾给老师们推荐过一本书《西南联大行思录》。我想让老师们明白,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大人格"的培养,用这本书的作者张曼菱的话说就是"得到一种‘根性上'的教诲"。西南联大师生不是为教而教、为学而学,而是为了不屈服。西南联大教授吴宓  相似文献   

2.
"与书香为伴,与理想同行"这是我读完《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后定下的前进目标。其实早在2001年4月《,教师博览》就刊登了《我心中理想的教师》(现收录于《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一文,不过那时刚参加工作,对教育教学没有什么切身体验,读后感受并不是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3.
昨晚一个研究生发来电子邮件问学:"石老师:《近思录》后有朱子评语,‘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四子’是什么意思?是《四书》吗?没有标书名号,可见不是书名。我在网上查了,很多学者都说这句话中的‘四子’不是指《四书》,而是指宋代的周、张、二程四子。一个师兄告诉我,《哲学研究》有一篇文章说‘四子’并非是指《四书》,是说《近思录》是读周、张、二程之书的入门读物。记得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江苏教育》(教师发展)中的《呼唤名家》栏目让我们通过阅读不知不觉地走近名师,让我们的教育世界更宽、更广、更精彩!如2020年第14期刊登的《我是谁的谁——一位心理教师的角色追问》,身为教师的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不就是一个老师吗?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培优补差促中……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教师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作者邓老师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激励者、指导者、创造者、关怀者,我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5.
王雪 《中国教师》2012,(20):34-35
<正>2012年1月,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诸平老师的著作——《身影》。该书记录了作者亲身经历和感受的教育,内容包括教育随笔、时评、书评等。在这个教育变得日趋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时代,这样一本清新的教育"闲话"虽谈不上是激烈的针砭时弊,但该书的意义在于"以文字形式固定下来一个知识分子读书、思考、求索的身影"[1],启发我们冷静思考教育,静下心来办教育。其中《定位》《温馨校园》《让学校有的可"爱"》《万类霜天竞自由》《高端中学从哪里来》等几篇文章对特色学校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四子存在传承关系,《近思录》辑录的四子语录,也体现出朱熹的部分教育理念。朱熹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时人青睐,所以《近思录》也就借助于朱熹教育思想的传播而得以传播。这也是《近思录》在后世持久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读完丽莲·凯兹所著的《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后,我发现,这是一本易于读懂,将问题和道理用平实的语言阐述清楚的充满智慧的书籍。其中让我感触良多的是第六章——《是教育,还是让孩子兴奋》。兴奋是什么样的,在教育中有何表现?它在教育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将兴奋引入我们的活动。如,在歌唱活动"吹泡泡"中,教师借助吹泡泡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圆圆的、透亮的泡泡在教室里四处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育的钝感是什么所谓的教育的钝感指什么呢?在我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钝感是教育敏感的另一种形式,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不言之教、无为之益,是《学记》中的豫时逊摩的"时"——不陵节而施……在这里,我的思考是,我们的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是过度的教育,窥探并粗暴地闯入学生心灵的隐秘领地,把学生当作"平面  相似文献   

9.
"出处"是中国古代士人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出"指"出仕为官","处"指"退处不仕"。对于这个问题,作为理学泰斗的朱熹有自己的思考。他与吕祖谦合编编纂《近思录》十四卷,大体与《大学》一书相当,前六卷分别论述《大学》"八条目"之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四条;自卷七开始,论述治国、平天下之道。卷七"处己"专门论述士人"出处"之道。贤者出处进退,可以看做治国、平天下的个人起点。那么,古代贤士君子在个人去就取舍时是如何决断,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原则呢?朱、吕二人在《近思录》卷七中提出了看法。本文选取了这一卷中的几条语录,从中归纳出一些古代贤士君子"出处"遵循的标准和规则。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正>作为一名初中思品教师,我常常想,我到底能给予学生什么?是不断更新的知识,还是能应付考试的方法套路?这些似乎都太肤浅、太功利。我一直在探索,却不得其解。直到我遇到了《江苏教育》,她给了我答案。翻看《江苏教育》,每期"视点",都能给读者打开一个新视界;每期"课程与教学"都能给一线教师以深入思考;每期"教学一得"都那么务实  相似文献   

11.
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的音乐学教授,作为世界范围内最早对儿童自发性歌唱和游戏进行研究的学者,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布约克沃尔德教授对儿童、对音乐、对儿童音乐教育的独到见解,给我们音乐教师思考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  相似文献   

12.
<正>怎样利用好教材这一载体,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有所思,思有所得,而不是简单被动的接受,真正的成为"学"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共同思考,是我们竭心尽力追求的愿景。现借助一堂数学课的实践来谈一下我的思考。授课内容为人教版《数学》初一上册《3.3.1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材的设置是一个引例,一个实际应用,中间夹着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例题。意图很明显,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认识到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寻求新的方法——去括号,得到新方法以后让解决问题变得更为简便。这不正是数学学科产  相似文献   

13.
要回答"现行教育撕毁了什么",我们必须首先回答"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如何办让每一个孩子都满意的教育"这些根本问题。办让每一个孩子满意的教育就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适合于自身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不小小学教育是什么?这似乎是个无需多讨论、深思考的话题。蒋保华先生对此却说"不"。他用心开发了它,思考了它。开发、思考的结果是:小学不小。面对《小学学什么——英才是这样炼成的》,我们不得不再次  相似文献   

15.
《近思录》以《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为结构基础,内容围绕“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展开,对《大学》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与扩展,体现出宋代理学教育的理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及“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二分的人性论构成宋代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基石。“仁”“义”“诚”等道德概念贯穿《近思录》全书,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教育语汇;与此同时,《近思录》对齐家之道、出处进退辞受之义、治国平天下之道等问题作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体现出“大教育”的视野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并深刻改变了此后的中国教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今天是2010年3月17号,我想将这半年多的思考用书信的方式告诉大家。一直有许多观众朋友在问我,你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我们》栏目看不见了,《赢在中国》还办不办?请原谅我现在才能回答这些问题。就在您读着我这封信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这是我教育生涯中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起因是班上一位同学因为科任老师拖课而引发的争执。我教育这位学生时,被动地阅读了《上帝为谁流泪》一文,从而生发出很多感触: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解读儿童语言的"密码"。在教育学生时,时刻记住——先让孩子学会做人。孩子的学习态度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尊重是双方的,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别再让上帝为人类的不会思考而哭泣了,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努力做一个会思考的教师,争取教出更多会思考的学生,别让上帝为我们的孩子而流泪了。  相似文献   

18.
搞教育为什么?办学校教什么?当校长干什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思考与回答。我当校长就是让师生做"真人"。于是,"求真"便成了我的管理哲学。求真,就是要还原教育的本色,追求教育的本真,遵  相似文献   

19.
在"千校一面"饱受诟病之时,注重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办出学校特色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优质特色发展是普通高中发展的应有之义.一个时期以来,建设特色学校成为校长们思考并实践的重要工作.运河中学长期坚持"和谐发展教育"的办学思想,坚持内涵发展,且思且行,走特色强校之路,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我执教了学校主题阅读校本教材——《现代美文阅读》五(下)中的主题单元"异域风情",这一单元共有四篇散文。短短的40分钟是有限的,要在一节课上呈现一个单元的主题教学该如何展开?于是,在备课时,我首先在思索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该"教什么"。"教什么"——大胆取舍,让教学内容精简思考一:这一单元的四篇散文的教学是否都要在课堂上呈现?"异域风情"这一单元共有四篇散文:《与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