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1世纪以来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和播出出现持续热潮,创作数量突飞猛进,内容和形式也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但是抗战剧的创作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故事内容低劣、艺术水准低下、审美趣味低俗的雷剧、神剧频出.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出现的问题和困境,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国家广电总局的监管、整治、调控给抗战题材电视剧提供了较为清朗的创作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在此类电视剧中彰显的和平文化内涵则是其受观众欢迎、引人思考、具有深层的价值和意义的原因之一。和平文化视阈下抗战题材电视剧的人物形象塑造体现出如下特点:"回归本色"的英雄人物塑造、"不同而和"的抗战盟友书写、走近人性的对手观照。  相似文献   

3.
数量众多、类型广泛的高品质抗战文化遗产是芷江最具代表性、最富有价值的资源。现阶段,芷江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喜忧参半。我们可从和平文化的视角,制定切实可行的芷江抗战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和平文化教育”与“和平文化”的提出与被接纳是同步的,主要得益于一些非政府组织和联合国、UNESCO的推动.和平文化是一种由和平与非暴力主导的文化,也是和平文化教育需要着力实现的愿景.在联合国提出构建和平文化的倡议后,众多国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和平文化教育活动.和平文化教育理念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需要学校在角色定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诸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中韩两国企图通过医疗剧所传达的文化内涵有所区别,因此在剧情设置、叙事方式或人物设定上皆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并不简单从剧情呈现的"外壳"的部分进行阐释,而将分析造成以上设置区别的文化背景,并由此深入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军事题材电视剧传播的社会文化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军事题材电视剧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原因有多方面的,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军事题材电视剧唤起了观众的英雄情结;二是军事题材电视剧作满足了本土观众看故事的愿望,情节曲折、人物生动是故事好看的保障;三是明星效应亦属于形式方面的好看元素。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我国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呈一片繁荣之势,与以前的电视剧相比,也有了很多新特点,主要体现在:视角上:由仰视到正视,还原英雄为真实的人;背景上:由战争到和平,展现和平年代的英雄;人物上:由将领到小兵,关注英雄的历练成长。该文试通过分析2000---2011上半年的一些优秀军事题材电视剧中的英雄形象,说明新世纪军事题材电视剧中英雄形象塑造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地域题材电视剧的研究,由于文本偏少而基本处于搁置阶段,山西题材电视剧以其起步早、质量高从而使研究有了可行性。以文化学为类型建构依据,将山西题材电视剧分为晋商题材、抗战题材、农村题材、先进人物和其他题材五个系列,以求对山西乃至中国地域题材电视剧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影视业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近十年大陆出现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可以分为“正剧”、“戏说”、介于“正剧”和“戏说”之间、“诗剧”这四种类型,清晰展示了在当前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历史电视剧的多元特征。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历史可谓是当代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农民思想变迁的历史。从阿Q到小二黑,从梁生宝到陈焕生,从枣花再到谢永强,就是一部中国农民发展的变迁史,真实反映了我国农村近百年的发展变化。从当下流行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分析可发现农村题材作品所代表的文化身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作品的基调、农民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的母题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以及商业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和平文化的构建,在必要时,必须用正义战争和正确的战争捍卫和平。和平文化的基础在民众,主导在政府。在国际和平文化的构建中,"和而不同"与曲折发展是必然现象,要通过交流、对话甚至谈判等和平手段达到和平与发展,不能因为摩擦、冲突而造成和平的破灭。消除文化隔阂是构建和平文化的重要途径。要重视和平文化遗产的守护、传承、利用。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抗战影视剧创作目前已经形成一种不可忽:现的创作声势。探讨其创作的特点包括抗日英雄塑造的特点,揭示大陆对中华民族抗战的全面认识以及对国民党抗战地位的重新评价,正视历史,顺应海峡两岸El趋高涨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此类影视剧创作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的六部抗战历史剧创作于一个特殊的时代情境之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尽管具体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从内容层面上来分析,"斗争"是它们共同的叙事母题.郭沫若把"斗争"作为抗战历史剧的叙事母题是有着复杂的原因的,时代背景和他本人的精神气质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他创作心理的深层动因.郭沫若是一个革命的有机知识分子,复杂的身份归属和角色认同使得他有意识地去维护革命的意识形态,从而与当时的以国民党为首的反革命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而他创作抗战历史剧的深层心理机制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4.
八年抗日战争最广泛的汇集了全民族的力量,铸成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血肉长城,第一次完全彻底的赢得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什么促使了中国军队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探本寻源,本文尝试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揭示中日战争的根本差别在于制度,从而得出了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统一战线、党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不动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民主和平论"作为一种新理想主义学派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颇为流行.从文化层面剖析,"民主和平论"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表现,是美国输出民主的文化战略,是美国实现全球霸权的软权力.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尝试将文化视角引入教育公平的研究,介绍了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以及威利斯的"亚文化理论",并分析了这些理论对教育公平研究与实践的启示.文化视角的引入为我们审视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理论框架与分析工具,并为教育公平的实践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7.
在抗战时期的某些战争叙事中有一类所谓的"落后女性",她们远离民族主义,置身于主流话语的边缘,恪守着自己的生存状态。她们身上体现出浓厚的家庭性特征,即女性通常通过把握日常生活和对琐碎、细微、切己东西的占有而获得对生命的感觉,从而试图实现其个人性、情感性和私密性的满足,虽然这种满足在战时环境中很难实现。家庭性构成了抗战时期战争文学中另类女性书写样式,她们所携带的话语最大可能地挑战了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一定的革命性、自主性和话语自足性,显示历史的复杂多重面向,也提示我们注意历史主流叙述旁边的边缘声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媒介消费,实际上推动着抗战电视剧的改编实践,新世纪抗战改编剧的传奇英雄叙事的消费倾向越来越明显。满足大众的消费"欲望"与追求利润的目的是转型的原因,集中表现在抗战传奇英雄人物形象塑造对感性审美主义的青睐和抗战传奇英雄故事情节设置对偶然性的重视。市场经济与产业化的背景下,抗战传奇英雄叙事正经历第三次转型——消费转型,但是抗战传奇英雄叙事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