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一直以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强调历史知识的灌输与接受,而忽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体验和对实际问题的综合与创新。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思想、感情,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显然无从谈起。这种教学模式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其负面影响日益明显。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后,怎样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成了课堂教学探索的重要内容。以下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种尝试。一、…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正确意识。本文试图通过对整体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数形结合思维、化归思维、创新思维和应用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真正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解题规律,掌握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64):157-15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创新历史课程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每一位历史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同时核心素养的提出也为我们历史教师指引方向。注重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成为我们历史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中又以发展学生历史批判意识和批判思维为重。因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辩证看待历史现象、敢于批判历史错误的思维才能更全面客观地解读历史。文章从高中历史切入,分析高中学生历史批判意识和批判思维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强化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其次要开拓创新思维,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率先垂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意课内外的结合,在创造思维测试方面要注意合理的导向。  相似文献   

5.
谢俊杰 《辽宁教育》2022,(17):84-88
在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当下,高考试题更加注重思维考查力度。其中逻辑思维由于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在面对复杂、创新、开放情境时表现出的思维判断、评价状况,而受到命题专家青睐,特别是在全国卷历史开放性试题中。该类题型从材料到设问,从答题要求到解题思路都全方位介入逻辑支架。然而现实中,学生答题逻辑漏洞百出,差强人意。因此笔者结合往年试题,从基础概念与知识结构、应用材料培养史证意识、择取生活素材规范思维、适度拓展逻辑学基本常识等方面搭建逻辑支架,优化学生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6.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和掌握历史的必备能力 ,本文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第一 ,培养把握整体的思维 ,引导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 ;第二 ,启发联想思维 ,理清历史发展的纵横关系 ;第三 ,训练理性思维 ,提高理论水平 ;第四 ,培养情感思维 ,注重历史教育的现实功能。同时要注意把握循序渐进、启发、讲练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通过正常培养可以具备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一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该如何培养呢?当然,方法固然很多,在这里我仅谈谈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相对于初中数学,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好应学的知识点以外,更注重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于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意识谈谈几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9.
数学意识是指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用数学思想、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小学生的数学意识主要指整体意识、化归意识、抽象意识、推理意识等。现结合小学数学竞赛中的有关试题,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一)全面审察,培养整体意识。整体意识是指将问题看成一个整体,注重从全局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志、创新思维的培养三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采用的基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1.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和掌握历史的必备能力,本文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第一,培养把握整体的思维,引导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第二,启发联想思维,理清历史发展的纵横关系;第三,训练理性思维,提高理论水平;第四,培养情感思维,注重历史教育的现实功能。同时要注意把握循序渐进、启发、讲练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整体阅读是对各类字材料整体阅读的基本思维线索,即在各类字材料整体阅读过程中思维进行的轨迹。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整体阅读的基本思路,培养他们整体阅读的能力。我发现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创新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创新能力。根据我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我肤浅地认为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阶段去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创新是新世纪教育的主旋律,语文新课改更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中,我们不能只让学生简单机械地记忆与背诵名文、名篇及名家作品,不加思考和分析,而是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有机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和思维激活,引导学生展开主体互动探究,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现我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谈如下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4.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视角,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注重历史问题意识、历史叙述实证性、历史解释思辨性的特征,把握批判性思维的历史学科化特征,有利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注重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创造性人格五个方面并结合例题作了简单的表述.注重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求异,善于应用数学思想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者和培育者,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过程,启发学生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和标新立异,从而使学生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和创立新理论。  相似文献   

17.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在人们处于认知矛盾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或现象,一般都会产生希望探求出问题答案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是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的关键。学而不思则罔,结合数学学科思维性、逻辑性、系统性特点,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此强化学生逻辑思维与科学素养。从营造良好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注重课堂反思、建构问题链条等方面,探索了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历史思维与创新思维的有机结合。使历史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了厚实的基础;提倡探究学习,强化创新意识,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测试模式,建立平等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能力、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达到学会学习历史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设置良好情境、营造自由氛围、教给质疑方法、及时给予评价四个方面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