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包含了相当比例的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和教育要求。尽管经过十余年的实验,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已为广大教师熟知,但是广大教师仍然普遍反映,历史题材的品德与社会课很难上。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学生难感知、难共鸣、难认同。如何突破这些难点?笔者试以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勿忘国耻”单元中《罪恶的战...  相似文献   

2.
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国历史题材的教学总不尽人意。为了让历史题材的品德课既有历史的厚度,又有情感的熏陶,笔者从课堂教学的导入、学习和总结三阶段进行探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质疑、实物等方式来铺垫历史的情感;用故事讲述、媒体运用、操作体验、联系生活的方式让历史贴近童心;用学后感、辩论和情境模拟来反思历史,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相似文献   

3.
刘李平 《广西教育》2012,(25):33-34
对于儿童来说,历史是进行品德教育最生动的教材之一。因为,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异常注重把人类积累的思想、智慧、阅历、经验等传授给下一代,使儿童在感悟历史真实、倾听历史声音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历史,理解人生的意义,完善心智,确定正确的生活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中小学品德课程要包含历史内容的教学。然而,在品德课堂中如何让历史题材教学触动学生的心灵,实现历史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们遇到了诸多困难,也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探寻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针对《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让历史题材的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基础,发挥历史与文化特有的道德教育价值,并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通过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悟和体验,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历史题材的文本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对课程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很容易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一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枯燥的历史课,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活动性。而情景创设能借助媒体,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通过故事,激发道德情感;展开对话,促进沟通交流;回归生活,获得体验实践……在短时间内将历史中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难懂的道理等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心灵的沸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情景中互动、对话、感悟、体验、收获、升华,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题材的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的内容究竟怎么教,才能体现课程设置的宗旨,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的疑虑。是让学生系统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还是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或者另有意图,常常成为一线教师校本研修的探讨指向。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通过课前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课堂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与学生的课后成长有效链接三步骤,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牟秀春 《辽宁教育》2012,(11):73-74
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题材的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的内容究竟怎么教,才能体现课程设置的宗旨,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的疑  相似文献   

9.
在各个版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历史类题材占了不少比重。要实现对品德课中历史题材的有效教学,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0.
例谈历史题材品德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让学生喜欢历史,学好历史,引发他们与之"对话"的欲望和冲动,从而实现"历史题材"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应该从目标制订、教材重组、回归生活等方面来实现学生与历史的"对话".使历史不再变得乏味,让学生的思辨经历从昨天到今天、从历史到现实的过程,不仅把课堂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也通过思索和对比领悟"以史为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历史题材品德课教学要突破难点、达成目标,须做到六个“关注”。 一、关注学生 要上好历史题材品德课,首先要关注学生。历史远离儿童生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非常有限。教学之前,我们要研究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研究学生对相关历史的价值取向;研究学生对相关历史的情感基础;研究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表现……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教...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影视事业的迅速发展,有关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日益增多,为中学历史的教学提供了丰富且易取的课程资源.但作为艺术品的历史题材影视剧,我们教师应科学地认识其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并坚持扬弃的态度,对此进行取舍,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3.
郭晶 《广西教育》2013,(9):59-60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相当多的历史内容,它们以"散点"的形式,力求使历史教育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从各个方面和不同角度了解社会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历史的踪迹,引发与之"交往""对话"的愿望,进而在体验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但是,历史题材的教学也给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惑,比如涵盖面太大,理不清内容的脉络等。基于  相似文献   

14.
林永慧 《考试周刊》2011,(83):173-173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渠道之一,对青少年成长教育的影响和意义重大。在教学中适当引进和利用,可以充实中学历史课程资源,促进知识积累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教学多形式地开展,推动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新霞 《学周刊C版》2022,(17):148-150
优质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可以推动历史教学向纵深发展,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人文素养和历史思维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中学历史教师要善于引用历史题材影视资源,构建直观、趣味的教学氛围,增强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使其养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先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再探索历史题材影视资源的应用策略,从而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情感。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品德与社会》的综合性逐渐凸显,历史题材的教学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它需要学生在历史的时空隧道中穿梭,在倾听历史声音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历史,从而帮助儿童理解人生的意义,寻找正确的生活方式,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历史存在于细节,然而,"如何努力让这类题材走近学生的生活,实现与学生的对话"成为当下许多教师思考的热点。如果我们能将教材中那些理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历史题材课文有《晏子使楚》《将相和》《草船借箭》三篇,怎么教学此类课文,实现文章价值和学生收获的最大化,让学生既学得有味,又学得到位;既学得到位,又学得不够味。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编排具有数量适中、时间跨度大,注重选编生活化和情感化作品,编排形式多样及文体形式丰富等特征。这种编排有助于创设情境、多种形式互动及群文教学等教学实践内容的实施,同时也有利于传承革命文化、重塑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作为一个中国人,必然应该从小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但历史对现代孩子来说,遥远又陌生,缺乏"生活味"。教师该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寻求隐藏在历史知识中的道德价值,将丰富的历史内容作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的桥梁,从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笔者把历史类题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作为学生对话历史的"活性因子",让学生在参与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方便地将文学作品(包括影视剧)中的历史题材与历史著作中的“历史”概念进行区分,可用“历史形象”一词来概括文学中表现出来的与历史相关的因素。中国当代文化中的“历史题材热”与我国当代消费文化的出现与发展息息相关。在这里,历史是被作为“形象”来消费的,它不是“资治通鉴”的对象,而是作为一种虚幻的“形象”变成了供大众进行消费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